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感恩,消除隔膜

学会感恩,消除隔膜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莲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在此期间,爸爸妈妈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看她一次,而小莲的姐姐和弟弟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故事中的小莲由于长期生活在外婆家,与父母之间难免有情感的隔阂,她不像姐姐或者弟弟那样亲近父母,有心里话也没有办法对父母敞开心扉。小莲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整个时代的痛。

五、学会感恩,消除隔膜

这个世界,如果真的有完美无缺的东西,那一定是无趣的。

心情故事

我不喜欢妈妈

小莲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她出生后,母亲为了再生一个男孩,对外隐瞒了小雪出生的事实,把她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外公从小很疼爱她,一直把她带到小学毕业,才送回父母身边。在此期间,爸爸妈妈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看她一次,而小莲的姐姐和弟弟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回到父母身边后,小莲很不习惯,总是很想念外公外婆,她觉得新家很陌生,不属于自己,自己在这个家是多余的。父母很想弥补自己对小莲的亲情缺失,回来之后,给她买了很多新衣服,可是小莲并不领情,有什么事情都不和父母说。

在学校里,小莲的表现也很让人担忧,由于农村与城市生活习惯、文化的差异,小莲觉得学校的同学与自己以前的朋友差别很大,他们谈论的事情、想法与自己格格不入,她害怕自己被别人嘲笑,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时常独来独往,性格越来越孤僻。

心理解码

故事中的小莲由于长期生活在外婆家,与父母之间难免有情感的隔阂,她不像姐姐或者弟弟那样亲近父母,有心里话也没有办法对父母敞开心扉。亲情的冷淡影响到她在学校中的人际交往,变得敏感而没有自信。小莲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整个时代的痛。

现在有部分家庭因没有时间或精力,或者经济条件不具备,或者违反计划生育超生怕被发现等种种原因,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等有条件时才把孩子接回父母的身边。随着政策放宽,许多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享受义务教育,但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一般来说,留守时间要累计达到半年以上才称为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缺失,与孩子建立亲密融洽的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期,是在六岁之前。特别是在四五岁孩子语言交流等能力的养成、五六岁孩子安全感需要的满足、七八岁孩子个性倾向的建立这几个阶段,都需要亲生父母的重要作用。但这恰恰被很多人认为是最不重要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想要弥补,恐怕就太难了。留守的时间越长,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就越大。

成人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血缘关系是永远割舍不了的,自己的孩子无论怎样都会和自己亲密无间,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日久生情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在老家生活久了以后,孩子会对爷爷奶奶产生移情,在他们心里爷爷奶奶就是自己的“心理父母”,同时也表现出对父母的疏远和永远的隔膜,会使母亲和子女间产生“亲生后母”现象,这给母子双方的心理都会造成巨大的创伤。留守儿童在亲子关系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与父母产生隔阂、感情淡漠、爱闹别扭、无话可说、对立叛逆、离家出走,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怨恨父母偏心甚至闹得家庭鸡犬不宁等。

当然,也不是所有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后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孩子会变得比较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这与抚养人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肯定会受到影响。

锦囊妙计

面对与父母感情的隔膜,每个孩子内心也都是挣扎与痛苦的,谁不想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可是,他们却不能,因为他们不知道父母是不是能够接纳他,爱他,任他胡作非为而不生气,他们也不习惯向父母敞开心扉。那么怎样才能让亲子关系慢慢得到改善呢?我想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宽容和理解父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他们或许是迫于经济的压力,或许是因为无法给你稳定的生活而选择让你留守。有时,不是父母不爱我们,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表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父母的行为是不是可以谅解?一个初中的学生,明白父母的爱并主动修复亲情应该是不难的。

2.主动融入家庭。刚刚回到父母身边,想一下子就和别的孩子一样,与父母亲密无间是不可能的。先试着像朋友一样与父母相处,主动关心父母的爱好,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感谢他们为你的付出,随着时间的积累,你们的关系一定会好起来。当与父母有冲突时尽量沟通化解,实在不行的话也要在同学或亲友那里寻求帮助。

3.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生存的权利,这就足够了,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努力。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到一位中国人家中做客,主人两岁多的小宝宝在客厅里跑动,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跑过来抱起小孩,然后一边用手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妈妈打这个坏椅子,妈妈打这个坏椅子。”心理学家见此情景不禁有些狐疑,过了一会儿,他对这个母亲说:“这跟椅子没关系,是他自己不小心绊倒了椅子,是他自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并非椅子的错。你应当让他知道,如果他做错了什么事,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负。这样他长大后就会慢慢懂得,在他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时,他所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想想为了对抗和报复父母当初抛弃自己,牺牲个人的发展甚至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值得吗?

4.不抱怨,不后悔。无论过去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努力生活得比昨天更美好。

心灵自助餐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有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辛苦持家的主妇,操劳了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从家人身上得到过任何感激。

有一天,她问丈夫:“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

她丈夫惊讶地说:“当然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

她一本正经地说:“等到我死的时候,再多的鲜花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趁我还活着的时候,送我一朵花就够了!”

有时候,一朵花就可以表达谢意,给对方喜悦及希望。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不愿意表达感恩,而是天性木讷、害羞,不好意思大声说:“谢谢!”或是不懂得如何适当地向对方表示。

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此而忽略对方的付出。长期辜负别人的付出,其实是自己的损失。没有道谢,就无法体会彼此的好意在互动之间是多么重要,也很可能因而无法再继续得到对方的恩惠。

其实,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大恩不言谢!”只是客套话。恩惠不论大小,宁愿相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