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底里的一角

心底里的一角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是未来,既属于父母期望的未来,也是社会期望的未来。杨振宁强烈的民族意识缘于父母对他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点一滴地渗透,以及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清华园里,杨武之对杨振宁进行正规的教育——读古书、受古训。对杨振宁中国情结影响最深的还是父亲杨武之。杨振宁是第一个回祖国访问的外籍科学家,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出谋划策。杨振宁常谈起中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生活,深为父亲敬业爱国的精神所感动。

心底里的一角——杨振宁的“父教”故事之三

孩子是未来,既属于父母期望的未来,也是社会期望的未来。父母往往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孩子并不就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心中还应有事业和属于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所有,父母要关心;但孩子的所有,父母未必都要在意。尤其是父母并不认同的那些,父母应留出心底里的一角,求同存异吧!有道是:“理解了干,不理解的看,但不要顶着干。”我想,与孩子的关系,这种处事精神是可以借鉴的!

杨振宁强烈的民族意识缘于父母对他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点一滴地渗透,以及父亲的言传身教。早在厦门居住时,杨武之就教儿子读唐诗,教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顺序“夏商周……”教天干、地支顺序“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甚至于八卦……在清华园里,杨武之对杨振宁进行正规的教育——读古书、受古训。杨振宁12岁时,杨武之请专人教儿子读《孟子》,还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又像儿时背诵《龙文鞭影》一般背诵《孟子》全文。对杨振宁中国情结影响最深的还是父亲杨武之。杨武之留学归来之后先后执教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高等学府。他为人师表、工作认真,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杨振宁是第一个回祖国访问的外籍科学家,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出谋划策。

他是祖国忠实的儿子。杨振宁常谈起中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生活,深为父亲敬业爱国的精神所感动。他知道,父亲对他加入美国国籍深为不满,1983年他作了这样的记述:“……我父亲在1973年故去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