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歇斯底里的妈妈吓坏孩子

歇斯底里的妈妈吓坏孩子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美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有一个3岁的儿子,结婚生子后,仍与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善美和她的母亲都有些歇斯底里,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大吼大叫,邻居们深受其扰,但又无可奈何。我想,孩子变成这样,跟善美的歇斯底里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就像善美这个较容易“上火”的妈妈,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歇斯底里、喜怒无常,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失去安全感,使孩子变得紧张、脆弱,一点风吹草动也会让他们害怕、不知所措。

歇斯底里的妈妈吓坏孩子

善美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有一个3岁的儿子,结婚生子后,仍与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善美和她的母亲都有些歇斯底里,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大吼大叫,邻居们深受其扰,但又无可奈何。每天早晨,邻居们都会听到善美大声对着孩子喋喋不休:“你又尿身上了!刚刚不是才让你小便过吗?就会给我找麻烦!一天要给你换几条裤子你才满意啊?”说来说去无非是孩子尿裤子或是哭闹等常见问题,善美仍然像对着大人似的对着孩子大呼小叫。

有一次,善美带着孩子在家门口玩,对门的外婆也带着自己两岁的小孙女出来玩。在玩闹的过程中,善美的儿子咬了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见状,善美一把拉过儿子,分贝调到最高,一边拼命地摇晃儿子,一边扯着嗓子训斥道:“你敢咬小妹妹?你昏头了你!说!为什么咬人?说,为什么咬人?你说呀!为什么咬人……”

这时小女孩已经在外婆的哄劝下停止了哭泣,外婆打圆场说:“算了算了,这么大的小孩长牙呢,就是爱咬人!别为难孩子了。”

但善美仿佛没听见,还是摇着孩子的肩膀,像是失控了似的扯着嗓子反复地问孩子:“以后还咬不咬人了?”在善美声嘶力竭的重复发问中,本停止了哭泣的小女孩又吓得哭了起来,而善美的儿子则一直瞪着眼睛,撇着嘴,眼泪在打转转,最后承受不住了,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对门的外婆赶紧将自己的小外孙女抱回了家,而善美却仍然在孩子凄厉的哭声中声嘶力竭地训斥儿子。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善美的儿子不仅没有同龄小男孩的活泼好动和阳光朝气,反而整天战战兢兢,如同惊弓之鸟,碰到什么事张嘴就哭。外面放鞭炮,他会哭;手里拿的食物掉地上了,他也哭;就连走街串巷的小贩的叫卖声也会把他吓哭。

妈妈和孩子之间有着如月亮和星星、土壤与树苗般的亲和力。在大多数孩子眼中,妈妈应该是任劳任怨的“慈母”形象,有些母亲过于强势,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我想,孩子变成这样,跟善美的歇斯底里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每天承受着妈妈的大声斥责,孩子怎么能够健康成长?

如今,有很多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自闭、自私、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出现了“草莓化”的倾向,这已经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社会现状。

心理“草莓化”的孩子看上去年轻、光鲜、可爱、充满活力、“表面有刺”很个性,但一有小挫折就像草莓被挤压了一样,瞬间倒下,崩溃。

在感情脆弱、敏感的孩子中,约有10%是天生的内向型性格。相比性格外向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会表现得脆弱一些。性格决定了他们不习惯主动与别人交朋友,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特别是刚上幼儿园或者刚刚搬到新的住处时,除了爸爸妈妈,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会无所适从,陷入一种惶恐不安的境地。

后天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言行、家庭环境等。家长的言行以及家长自身的性格特征都会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留下印记。就像善美这个较容易“上火”的妈妈,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歇斯底里、喜怒无常,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失去安全感,使孩子变得紧张、脆弱,一点风吹草动也会让他们害怕、不知所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