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哦,冬夜的灯光

哦,冬夜的灯光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生为了给婴儿看病,冒着生命危险出诊,沿途的农家为医生亮灯指路。警方说,这名妇女是在汽车出故障后,步行回家途中迷路被冻死的。说明天气的恶劣程度。冬夜的灯光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力量。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冬夜的灯光!

哦,冬夜的灯光!

教学时间:2008年3月

教学地点:上海市铁岭中学

教学对象:七年级(8)班

课堂回放

师:“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那就是西部开始的地方。”这是一位诗人用诗句赞美人间的一种真情。这种真情在美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哦,冬夜的灯光!》里,得到很好的诠释。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昨天回家大家已作了预习,谁能告诉我,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在加拿大西部荒凉偏僻的奥克托克斯小镇,一个寒冷的冬夜,一户农家因为婴儿病了,不敢带孩子冒险上路,请医生出诊。

生:医生为了给婴儿看病,冒着生命危险出诊。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医生出诊中,沿途的农家为医生亮灯指路。

师:谁能完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在加拿大西部荒凉偏僻的奥克托克斯小镇,一个寒冷的冬夜,一户农家因为婴儿病了,不敢带孩子冒险上路,请医生出诊。医生为了给婴儿看病,冒着生命危险出诊,沿途的农家为医生亮灯指路。

师:好,现在故事完整了。概括故事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要素,不能含含糊糊。

师:文章篇幅较短,但是十分感人。我被深深地感动。

生:我也是。

师:说说,谁让你感动?

生:医生。

生:还有沿途的农家。

师:为什么感动呢?故事发生的加拿大西部,“天气很冷”,文中第一自然段只写了这四个字,具体寒冷程度,我找到了一些资料。

(出示补充资料:

1.新华社2007年1月12日电:连日来加拿大西部地区4省遭遇暴风雪和极端严寒等恶劣天气袭击,局部地区气温降至零下50度,至少3人被冻死。

2.11日在萨斯可彻温西南部的利德市,一名57岁的妇女被冻死在自己家的附近。警方说,这名妇女是在汽车出故障后,步行回家途中迷路被冻死的。

3.10日在该省西部老爱德斯明斯城市,有一名18岁男青年和一名38岁妇女被冻死。两人都是在距家200米附近因汽车熄火步行回家冻死在途中的。)

(学生自由读资料)

师:加拿大气候有怎样的特点?

生:非常寒冷、恶劣。

生:第一则材料中“气温降至零下50度”,具体的数字说明了温度之低。

生:“至少3人被冻死”,从被冻死的人数多,说明天气寒冷至极。

生:第二则材料“一名57岁的妇女被冻死在自己家的附近”,家的附近应该是每一个人熟悉的地方,每天出出进进,不可能迷路,但是这位妇女却迷路,说明雪下得很大,覆盖了许多东西,房屋、树木等,可能暴风雪还遮挡了人们的视线,以致连家的方向都无法识别。

生:“步行回家途中迷路被冻死的”,一般来说,人一直在动,不会被冻坏,何况回到家的路又那么近,可是她却在步行中被冻死了,从这位妇女的遭遇可以想象当地生活环境的恶劣。

生:第三则材料“距家200米附近因汽车熄火步行回家冻死在途中的”,200米距离不算远,可依然叫人无法忍受。

生:“有一名18岁男青年和一名38岁妇女被冻死”,从两人的年龄来看,“18岁”,“38岁”应属中青年,不属于老弱病残的年龄,却冻死在步行回家的途中,那么年老体弱的人怎么办?说明天气的恶劣程度。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加拿大西部天气寒冷,环境恶劣,外出真的要千万小心,不能有一点点的闪失。尤其是寒冷的夜晚出行,危险随时都会降临。恶劣的环境对医生夜晚出诊非常不利。

师:我请同学自己读文章,边读边圈画文中医生感动你的语句或场景。

(学生自由读文,并且圈画)

师:谁来说说心中的感动?

生:第一自然段中,医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加拿大西部气候寒冷恶劣,人们一般不太愿意出门,可是医生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需要,都肯出诊,说明这位医生的负责精神。

生:第一自然段中他“离开自己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奥克托克斯这个荒凉小镇,这里很偏僻,天气又冷”,他却依然留在这里给别人看病。

师:能否作具体分析?

生:文中“舒适可爱”与小镇“荒凉偏僻”对照写,表现医生医德的高尚,心里牵挂病人,一心为病人着想。

生: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出诊。

师:医生出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怎么说冒着生命危险呢?

生:这个小镇不仅荒凉偏僻,而且气候寒冷、环境恶劣。

师:我们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描写的句子,我们来找一找,分析分析。

生:第七自然段中“随时都要提防风暴”,说明危险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危险发生也很频繁,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危险性很大。

生:第七自然段中“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冬天下雪的征兆”,说明此时征兆已经出现,一般人为了自己的安全不会轻易出门,躲在家里,此时医生却要为一名婴儿冒着生命危险出诊。

生:第七自然段中“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每一年”即出现险情的次数多,不是偶尔一次,而是经常、常常出现。“在车里”发生不幸,可以知道外面的温度低,“猝不及防”即毫无防备,一旦发生迷路、车辆发生故障等,灾难就会降临,说明危险性大。

师: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危险随时降临,肆虐的风雪令人感到恐怖,医生的出行真的是在冒生命危险。

生:路途不仅遥远而且陌生,也是危险的。第三、四、五自然段“他的农场在15公里以外”,“出镇向西走六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走三公里,再……我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又说了一遍,我还是弄不清楚”。在沉沉的冬夜,去遥远而且陌生的地方,真是困难重重,让人提心吊胆。

师:是够危险的。沉沉的夜,陌生的路,让人为医生的安危担心。

生:第八自然段,“我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说明此时风暴已经来临,可是医生依然奋不顾身地连夜出诊,让我感动。

生:第九自然段,“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农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都说明气候条件比来时更恶劣了,情况很危险,一般人都会等一等,等危险过去再动身的,可是“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医生的敬业精神真是让人敬佩。

生:第九自然段环境描写“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鸣和车轮碾雪的声音。”此时夜更深了,气温也更低了,前方是陌生的路,肆虐的风雪,让人不得不为医生的安危捏把汗。

师:我们都为医生的安危担心,我想,医生也一定知道危险,那么,为什么还这样做?

生:医生对病人很负责。

生:医生身上有着高尚的医德。

师:对,说得很好。

师:文中有不少描写小镇冬夜的语句,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有什么作用?

师:朗读文本第七、八、九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生:天气的寒冷,小镇的荒凉与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带来的温暖形成对比。

生:反衬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生:天气的寒冷,小镇的荒凉与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带来的温暖形成对比,反衬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师:很好。环境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有时还能刻画人物的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从医生的身上,我们看到恪尽职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师:医生真的让我们很感动。刚才又有同学说,沿途的农家也让人感动,为什么?

生:第八自然段中,“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可是当医生半夜开车出诊时,为了给医生引路,“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

生:时间就是希望,时间就是生命。沿途农家这样做是为了让医生能尽早医治生病的婴儿。

生:农家不计较个人得失,助人为乐,深深感动着我们。

生:第九自然段中当医生给孩子看完病开车回家时,“沿途农家的灯仍然都开着,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

生:寒冷的冬夜,明亮的灯光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

生:从农户的身上,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真挚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关爱。

师:医生恪尽职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高尚医德;农家助人为乐,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纯真友谊,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不退缩的乐观精神,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会叫人倍感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给人以温暖,这个冬天不再冷。

师:朗读第九自然段,为什么“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充满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最后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生:路虽危险,已不感觉恐惧和忧虑,“感觉就像在黑夜中经过灯塔一样”。冬夜的灯光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力量。

生:这力量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冬夜的灯光!

师:路虽危险,已不感觉恐惧和忧虑,“感觉就像在黑夜中经过灯塔一样”。冬夜的灯光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力量。这力量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冬夜的灯光!

师:读题目“哦,冬夜的灯光!”“哦”是一个叹词,字典上这样解释:表示领会,醒悟。作者领会、醒悟了什么?题目蕴含哪些意思?

生:在一个风雪冬夜,农家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

生:“冬夜”又喻指黑暗、寒冷,“灯光”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关爱的友情,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生: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给人力量,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友谊、乐观,这就是让作者及我们领会和醒悟的。

师:说得很好,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给人力量,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友谊、乐观,这就是让作者及我们领会和醒悟的。

师:其实平凡的生活中到处存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想一想,生活中有谁曾像一盏灯照亮过你,或是你曾经温暖过别人?

生:电视中看到很多,例如,自然灾害发生后,解放军战士奋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怕苦,不怕牺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交警、交通协管员,一年四季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井然有序的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

生:小区居委会干部,每晚督促大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生:我的朋友经常在身边关心帮助我,我很感动。

师;感动其实就在平凡的小事中。“世界很小是个家庭”,“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不孤单。冬夜里,有灯光温暖着你;悲伤时,有目光关注着你;困难时,有人伸出手扶你一把。如果你期待这样,如果你渴望温暖,就把你默默的关爱送给身边的人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真心,温馨的家园就在我们身边!真正的感动,有时就在平凡的小事中。

教后反思

环境描写不仅对环境起着渲染作用,还能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服务。《哦,冬夜的灯光!》就是一篇学习环境描写的范文。文章讲述了在加拿大的奥克托克斯小镇上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一位医生顶着恶劣的天气,在沉沉的冬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一位婴儿出诊,沿途所有的农家不计个人得失,为医生亮灯指路。文中环境描写除了交代天气、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能较好地衬托主要人物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德。

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却扣人心弦,人们在感叹环境恶劣的同时,更敬佩医生的恪尽职守,沿途农家的乐于助人,这种人与人互相帮助、真诚友善,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放弃的品质令人敬佩。

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我在教学时补充相关资料,介绍加拿大冬季的气候,让学生较直观地感受到天气寒冷,气候的恶劣,随时都有意外发生。资料的插入表面上看,花了一些时间,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下子降低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有机地融合,比较直观,便于学生沉浸文本,理解文本。

在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我从具体细节入手来加以提炼。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圈画批注,并适时讨论点评,学生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我们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描写的句子,我们来找一找,分析分析。”,“文中有不少描写小镇冬夜的语句,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有什么作用?”,“天气的寒冷,小镇的荒凉与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带来的温暖形成对比,反衬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环境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有时还能刻画人物的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为文章的主旨服务。”在师生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对环境描写对文章主旨的作用有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获得的知识,比教师单向传授有效得多。让学生体验教学内容,亲历教学内容的生成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学习结果,我以为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益的。可惜,在整个教学中有些顾此失彼,课堂中朗读训练稍微少了些,如果有机会再上此文,我一定更有效地加强朗读教学。

同行点评

《哦,冬夜的灯光!》是一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情感的文章。

课堂上,钱老师诗意的语言让学生在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人的真善美。“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那就是西部开始的地方。”上课一开始,钱老师引用一位诗人的语句导入,为学生学习课文创设了美的意境;课的尾声,钱老师“世界是很小的家庭”、“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等充满哲理的语言,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感知作者笔下所表现出的美好情感:温暖、友谊和乐观。

整个教学过程,钱老师智慧引导,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和结论由学生自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钱老师给出一些资料,一句简单的“加拿大气候有怎样的特点?”抛给学生,学生从资料的阅读中分析了解到“加拿大西部天气寒冷,环境恶劣,外出十分不便,特别是寒冷的夜晚外出,危险随时都会降临”等种种信息,为学习课文和领悟文中医生的高尚医德做了很好的铺垫。

(2)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医生感动自己的语句或场景,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手段,离开语言去理解课文是架空的理解。

(3)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老师没有一言以概之,而是让学生在朗读文本第七、八、九自然段之后,在学生的充分讨论之后,由学生自己总结。

最后,提点自己的建议:文章最后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截取了“握手”与“笑容”两个表现,非常简洁、有力地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这与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从结构上说,这首诗与文章第一段首尾呼应。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从表达上说,引用的这几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教师在作最后的总结之前,能让学生感知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也能让学生领悟到写作的技巧,使读写有机结合。

(铁岭中学语文教师孙兰芳)

专家点评

钱老师的这堂课从整体感知文本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自主学习,达到“使学生在感情上受感染,思想上受教益”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一个好的切入点,作为有限的突破口和横断面,既可以以此达成教学内容的实施,也可以以此为抓手,将课文、教师、学生这些课堂教学因素整合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火花、研究的欲望。选择一个最佳的教学切入口,往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匠心。钱老师从背景切入,“为什么感动呢?故事发生的加拿大西部,‘天气很冷’文中第一自然段只写了这4个字,具体寒冷程度,我找到了一些资料”。资料的补充,较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加拿大气候的寒冷,环境的恶劣。正如钱老师所说:“资料的插入,表面上看,花了一些时间,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下子降低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有机的融合,比较直观,便于学生沉浸文本,理解文本。”有了这样一个台阶,教学也自然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起来。

钱老师的课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钱老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与空间,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我请同学自己读文章,边读边圈画文中医生感动你的语句或场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谈自己的感受,不拘泥于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学生大胆放飞思维的翅膀,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这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总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从语言文字的含咏中感悟文章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一定会从这堂朴素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肖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