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执行力与学校执行力

执行力与学校执行力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律领域的执行是一个专门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将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付诸实施的行为。在管理领域,执行是指将组织制定的计划、规定、制度付诸实施,进行落实。因此,人们通常把“执行”这个动作的能力和这个行动的效果称为执行力。

第一节 执行力与学校执行力

一、执行的意蕴

某县第二中学的办学水平很长时间在当地表现平平。后来,一位新校长到任,学校的教职工似乎毫不在意。这位校长只是增加了几个岗位,其他的根本没动。他只有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三年,这所中学在当地迅速崛起,成为当地高考成绩最好的名校。这位校长的绝招是什么?用这位校长的话说就是:“执行,无条件的执行。”

现代管理学的一般结论告诉我们,执行是一个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标和结果之间不可缺失的一环。《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指出:“执行不只是那些能够完成或者不能够被完成的东西,它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它们能帮助单位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执行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因为人们永远不可能通过思考而养成一种新的实践习惯,而只能通过实践来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1]现代管理理论非常强调执行的意义,美国学者博西迪和查兰说过:“有一些变革主义者在鼓吹革命、彻底改造、突破性思维、大胆的目标、量化变革、学习型组织之类的理念。我们并不是要反对这些人,但如果无法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话,再宏伟的理念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不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突破性的思维将只是胡思乱想,再多的学习也无法带来实际的价值。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所谓革命性的变革也最终只能落得胎死腹中,你的组织最终只能向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因为失败会吸干组织中每个人的能量,而不断的失败则会毁掉整个组织。我们必须坚信,有意义的变革只能来自实际的执行工作。”[2]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认为,对于企业来讲,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能否将既定战略执行到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执行虽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行为过程,但经过人们持续不断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学术语。《现代汉语词典》对“执行”的解释为:执行就是实行(法律、规定、命令等)。法律领域的执行是一个专门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将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付诸实施的行为。在管理领域,执行是指将组织制定的计划、规定、制度付诸实施,进行落实。所以,管理学意义的执行可定义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就是把事情做完,就是把战略转化为行动计划,并对其结果进行测量。在国外的研究中,执行的要素被称为“3H”,即“执行什么”(WHAT)“怎么执行”(HOW)“谁来执行”(WHO)三个要素。人们对这三个要素的共同观点是,谁来执行是关键要素,执行人员的素质将决定执行的成败。所以,研究执行应该围绕这三个要素进行,并且特别需要关注执行者的问题。

学校无疑是有规划、计划和制度的组织,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学校也在谋求着变革与突破。但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仅有战略是不够的,因为学校很难靠战略取胜——同一类型学校的战略有时是同质而且是易于复制的。学校办学质量的优劣,常常体现在执行能否“到位”上。无论有多么宏伟的变革规划,无论有多么严谨周密的计划和制度,没有有效的执行,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学校的执行也必定遵循上述规律,围绕执行什么、怎样执行、谁来执行这三个方面,将学校的规划、计划、制度贯穿到底、执行到位。

二、执行力

执行是行动,是动作,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动词,在一个组织中,执行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人和事,涉及组织发展和行为的全部过程。泛东软件董事长胡剑锋认为执行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解释:第一个层面是按照命令和规则做事的过程,简单讲就是能够听话照做;第二个层面是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为的过程,简单讲就是做事章法;第三个层面是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简单讲就是规划实现。执行的效果是完全可以测量和评价的。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认为,什么叫好的执行呢?简而言之,“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团队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力,就不是好的团队。

因此,人们通常把“执行”这个动作的能力和这个行动的效果称为执行力。赵豪迈、白庆华认为,执行力就是组织执行的技术和制度,以及协调组织功能,实施组织管理变革,制定组织战略及实施组织战略的能力。联想总裁柳传志认为:“所谓执行力,指的是任用会执行的人,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是把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博西迪和查兰认为,执行力对个人而言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就是经营能力。所以,执行力可以解释为高素质的人员,按照战略意图和规划、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达到的效果。

对执行力的分类现在还不是十分明确。陈满雄根据执行方式将执行力分为号令执行力(依靠个人、小团体的威望、能力形成的执行力)、创新执行力(应对突变突发情况要求的执行力)、制度执行力三种,这种划分方法是比较含糊的。我们认为从执行的主体和客体方面进行分类更加清晰一些。按执行的客体进行分类,执行力应该包括规划(战略)执行力、程序执行力、制度执行力。规划执行力是组织将规划和目标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持续不断地坚持按既定规划和目标运动的能力和效果;程序执行力是在执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落实到位的表现;制度执行力是组织及其成员在执行制度时的完整有效性,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制度执行力。这三种执行力分别涉及到组织的规划、过程、制度;从执行主体进行分类,执行力包括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组织执行力。其中,个人执行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组织所有或大部分成员都具备较强的执行力,由这些成员组成的团队、组织才有较强的执行力。每种执行力之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一个组织的执行力既包括不同层次主体的执行力,也包括不同内容的执行客体,并可能同时采取不同的方法。

三、学校执行力

学校执行力研究的是组织执行力,但必须以学校内部成员、学校内设机构(团体)的执行力为关注对象,学校执行力的提升必须在规划(战略)、程序、制度等几个方面同时进行,才能获得效果。学校执行力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工作的能力,是在学校范围内,针对学校的规划、目标和制度,由学校组成人员执行的能力和效果。执行力是行动出来的,包括行动的方向是否正确、过程是否有力、结果是否被各方认同。一个切实有效的执行过程,势必充分渗透着情感张力和情感亲和力,也是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结构和秩序的必要管理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我们认为,中小学的执行力就是学校的所有成员在共同的目标引领下,按照共同认可的计划、程序、制度及规定,有步骤地将计划、制度及规定付诸实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组织效益的能力和结果。

执行力强的组织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组织内部都建立了一种执行文化;第二,组织成员的薪酬与业绩挂钩,并且对业绩的衡量不以单纯的数字为标准,而更注重一个人的潜力,以及对单位的贡献;第三,组织的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核心流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四,注重评估。学校组织的执行力虽然具有相类似的特点,但学校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执行力有其特殊性:第一,学校是国家利用公共资源为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这使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这个特征使得学校成员的业绩很难直接与薪酬挂钩,或者说很难完全挂钩,这就导致学校成员的个体执行力评价成为瓶颈;第二,一些学校执行力的缺失不会直接导致被淘汰,而是在体制内有一个较长的延续过程,即是说,学校执行力缺失的后果是后显的;第三,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相对完整性,使得个体执行力的评价很难做到标准统一;第四,学生成长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学校组织的执行效果很难及时显现,这也给学校执行力的评价带来了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