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想象发展特点及培养

小学生想象发展特点及培养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的想象与幼儿时期有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生想象有意性的发展与小学教学的要求关系密切,入学后的儿童,更多地从书本中获得间接经验。小学生想象创造性的发展指从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性的成分,扩展到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小学生想象的水平主要是由他们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这对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节 小学生想象发展特点及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理论上的创造需要极丰富的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由此看来,想象是激发知识的一种源泉,也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要素。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创新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教师恰当的引导也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要发掘生活中的想象因素,用自己创新性的“教”来诱发学生创新性的“学”,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将教学与生活和儿童想象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开启创新思维之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小学生想象发展特点

(一)想象的有意性增强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许多教育家也认为儿童时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想象中创造的成分也日益增多,内容也逐渐接近现实。但这一时期儿童的想象仍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的想象与幼儿时期有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儿童,仍带有幼儿时期的特点,在想象时往往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离开主题,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做自由联想,在讲述时常常根据自身的经验添枝加叶,不由自主地想出许多在原文里或事件里没有的新鲜事件或细节。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随年级增高不断提高,到了高年级,他们智力活动的控制能力增强了,能围绕主题进行想象。小学生想象有意性的发展与小学教学的要求关系密切,入学后的儿童,更多地从书本中获得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都要求儿童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做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想象。教学活动大大促进了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二)想象更富现实性

想象的现实性指想象的形象受现实的制约,能真实地反映现实。儿童入学以后,想象的现实性逐渐提高,主要有以下表现。

1.想象所反映的形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

想象形象的特征数由少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初入小学的儿童,在图画中往往只用几个主要特征来表现事物,只顾大体轮廓不顾具体细节。例如只用几条线来表示人和房子,但在儿童进入小学后,想象的具体的细节增多,越来越接近现实的事物。

2.从热衷于完全脱离现实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幻想

在小学生对文艺作品的喜爱方面,低年级学生对童话、神话信以为真,爱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三年级以后的学生,就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主的阶段,他们的兴趣逐步从童话故事转移到英雄模范故事、侦探小说等题材的文艺作品上。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多选用对社会、自然的现实的记叙和说明的文章,对其进行智力教育。同时,在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方面,低年级学生往往想入非非,幻想做一个具有非凡本领的人,而高年级学生开始联系自己的生活前途,如考上理想的中学,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等。

(三)小学生想象创造性的发展

小学生想象创造性的发展指从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性的成分,扩展到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的重现。此时,儿童的活动范围比较狭小,其主要的活动以游戏为主,儿童的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比较低,而到小学高年级阶段,在实践活动的影响下,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想象也更富有逻辑性。

(四)小学生想象概括性的发展

小学生想象概括性的发展指想象从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向有一定的概括性、逻辑性发展,表现为想象所凭借的依托物由实物向词语演变。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一篇《秋收》作文中描写:“过了人定湖,一眼看到的是一派丰收景象。肥壮的玉米上挂着红缨缨,像千百杆红缨枪挺立在青纱帐里。有的玉米地已经收获完了,黑油油的田地里散发着泥土香味。我们到了场院,只见那里堆了一大片玉米,他们像胖娃娃似的一个挨着一个在场院上甜睡。风一吹,玉米衣飞扬起来,像是朝我们招手表示欢迎。”这说明高年级学生已经可以在词的思维水平上进行想象。

二、小学生想象的培养

(一)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

小学生想象的水平主要是由他们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手段,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其质量,充实其数量,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因为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丰富学生表象储备的方法很多,学校的各科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发展想象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并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等。在实际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仔细、全面、准确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有时教师也可用丰富的情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表情朗读以增强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保证想象活动的顺利进行。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自然常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认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特性等。

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的,因此,言语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只有言语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儿童的想象才可能从形象的水平提高到符号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结合课文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艺作品,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词汇,学会恰当地运用词汇,准确描述外部事件和内心世界。

同时,教师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言语描绘事物。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更为他们表现想象做出了榜样,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如何使用言语来表现想象。这对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

语文课上,学生在表情朗读课文、作文、自编故事以及课外阅读后,用自己的想象来体会作品的内容,在头脑中“看见”或“听见”作品中所叙述的一切。音乐课上,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图画课上,通过绘画、手工、雕刻以及课外的科技活动等,训练学生的创造才能。

2.通过各种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通常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的想象;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对物做拟人想象等。此外,还可要求学生对无色的事物做有色的想象,对个别事物做概括的想象等。通过这一系列想象的形式训练,学生便能逐渐掌握静观默想、浮想联翩的本领。

(三)正确引导小学生的幻想

小学生幻想正处在由远离现实的幻想向现实的幻想过渡阶段。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是富于现实性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主题班会,把个人的幻想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可以把现实生活中各种富有感染力的典型事件,对学生进行宣传,如英雄模范、“十佳少年”的先进事迹的宣讲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出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从感情上热爱他们、敬重他们,从而激起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创英雄的业绩,走英雄成长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