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高年级儿童所能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增加较快。从记忆方法上说,小学生意义识记正在逐步发展乃至占主导地位。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5秒~2分钟。对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短时记忆的研究上。许智权对小学生的瞬时记忆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三种记忆材料的瞬时记忆广度增加。

第五节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们过去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及动作等,都可以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现或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记忆就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人们进行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记忆在智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人的智力结构中的诸因素都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无论是观察、想象、思维或注意都无法进行。所以,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力,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

一、小学生记忆量的发展

1.小学儿童记忆广度的发展

记忆广度是指儿童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儿童的记忆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前儿童平均只能识记3~5个,而小学儿童平均能识记6~8个。小学高年级儿童所能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增加较快。

2.小学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

记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回忆之间的间隔时间。洪德厚(1984)对儿童记忆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记忆保持时间在8岁、10岁、12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儿童是否对材料感兴趣,对记忆对象的感知是否清晰,记忆对象能否引起儿童的情绪体验以及对识记材料是否理解等。一般而言,凡是儿童感受兴趣,引起儿童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儿童易于理解的事物记忆保持时间较长一些,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因素。

二、小学生记忆质的发展

1.小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指有预定目的,并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

从记忆方法上说,小学生意义识记正在逐步发展乃至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4.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发展

当客观刺激停止使用后,感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或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如果这些感觉信息进一步受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5秒~2分钟。一般认为,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5~9个组块。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储存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不忘,容量没有限度。由此可见,这三种记忆在保持时间和记忆容量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对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短时记忆的研究上。许智权(1986)对小学生的瞬时记忆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三种记忆材料(数字、字母、部首)的瞬时记忆广度增加。

三、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1.再认

当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呈现时仍能被认识,即称为再认。测查小学生再认能力的一般模式是:先给被试呈现一组更多的刺激物,要求被试辨认哪些是曾经看过的刺激物,哪些是新的刺激物。应用这种方法,有实验曾给小学1年级、3年级、6年级的学生出示一大堆玩具,然后拿走一部分玩具,又加入一部分玩具,要求被试说出这堆玩具有什么变化。结果发现,再认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曼德勒更为具体地研究了小学生在特定情景下再认能力的年龄差异。他们给小学1年级、3年级、5年级的儿童出示一些画有多种家具的照片,每个年级的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看到的家具照片的摆放与真实生活情景相似(给儿童设置意义识记的场景),第二组被试看到的家具照片的摆放是随机的,与真实生活情景有差别(设置机械识记的场景),结果发现,第二组被试的再认成绩则随年龄的增长,再认能力增强。这说明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更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指导当前的记忆活动。

2.回忆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次重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由于回忆不存在原有刺激物的提示作用,因此,回忆比再认更为困难。回忆分为两类,一类是线索回忆,指回忆有某种较为具体的外在线索的帮助;另一类是自由回忆,指回忆的线索较为笼统或抽象。一般来说,小学生回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外在线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

四、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对于知识的获得、保持和提取是十分重要的。有意记忆的策略在儿童的记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记忆策略可以促进儿童学业成绩的提高。一般认为,记忆策略包括复述、组织、精加工和线索利用四个方面。

1.复述

复述是指重复所接受的信息,直到能记住它为止,这是识记的主要策略。研究者们考察了5~10岁儿童自动使用复述策略的情况,发现使用策略的人数随年龄而增加,只有10%的5岁儿童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一半以上的7岁儿童和85%的10岁儿童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他们还发现,采用此策略的儿童比没用采用此策略的儿童的记忆成绩好。

2.记忆的组织

记忆的组织是指发现项目之间的联系并记住某事物的策略。比如有这样两个词表:词表一包括船、火柴、铁锤、大衣、草、鼻子、铅笔、狗、杯子、花;词表二包括小刀、衬衣、汽车、叉子、船、裤子、短袜、卡车、勺子、盘子。尽管上述两个词表都有10个项目,如果用复述策略,其难度相当大。但事实上,记忆第二个词表要容易得多。因为第二个词表中的10个项目可以组织成三个语义不同的类别(吃饭的用具、衣服和交通工具),而这些类别可以作为储存和提取的线索。有研究表明,小学9~10岁儿童,他们在上述两个项目上的回忆成绩没有显示出差别。这说明他们发现这种分类关系的能力还很差。但也有研究表明,当降低任务难度,如使用不同形式(频率)的敲击声令儿童记忆时,小学儿童采用组织策略的能力就能显示出来。这说明小学生使用组织策略的能力受任务难度的制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分类能力的训练,会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精加工

精加工策略是改善回忆成绩的记忆策略。如果记忆两个或多个事物时,精加工策略特别有效。但研究者发现,自动使用精加工策略的能力发展较迟,小学儿童很少使用这种策略,可能由于儿童的知识基础较低,影响他们对这种策略的使用。

4.线索的利用

信息的提取在记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信息的提取需要线索。有关信息提取线索的主要理论是,在识记过程中,总会有些线索伴随着,这些线索能找到贮存的信息,如果提取线索不足的话,很多信息将会在记忆中保持而提取不出来。有研究表明,六年级的学生回忆成绩比一、三年级好,六年级的学生在有线索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比无线索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好,而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两种条件下(有、无线索)的回忆成绩差异不大。这说明六年级的学生比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更会通过线索提取信息。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逐渐获得了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并能利用更有效的记忆策略去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信息的获取和储存能力在12岁已基本稳定,当然这要依赖于材料的性质。这种信息提取过程的发展要持续到成年。

五、小学生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元记忆是人对自己记忆和记忆过程的认识,是元认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如果儿童意识到他们的记忆是有局限的,有些东西比另一些东西容易记忆,有些策略比另一些策略更有效,儿童就有了元记忆,这种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儿童对自己记忆估计的准确性反映了儿童的元记忆能力。有研究发现,从7岁开始,儿童的这种能力不断改善。近期研究表明,7岁以下的儿童意识不到记忆策略,如复述、组织等对他们记忆的用处,即使他们知道有意义联系的记忆内容比没有意义联系的记忆内容更容易记,他们也说不出原因。7~9岁的儿童能够认识到复述和组织策略对记忆都有效,11岁的儿童已能认识到组织策略比复述更加有效。这说明了年龄较大的儿童更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记忆过程,较强的元记忆能力使他们能选择更适合的策略来完成任务,也能更仔细地监测自己的记忆过程。

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

儿童的记忆能力是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

(一)明确记忆的目的性和增强记忆的积极性

有意识记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儿童识记时,首先必须使其明确如何识记,记些什么。小学生对识记的目的越明确,效果也就越好。其次,培养儿童要有记忆的积极性。一个人由于心向不同,大脑皮质的积极态度亦不相同,识记的效果也就不相同。此外,还要培养儿童善于独立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的习惯,低年级儿童识记时,一般不善于自我检查,因此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记住没有,要逐渐养成儿童在识记中能够边读边背,背不出再看书,这种方法比一遍一遍单独背诵效果要好。因为通过儿童的自我检查,可以了解哪些记住,哪些记错,就可以使自己有的放矢地进行记忆,对未记住的可以多念,记错的可以纠正。

(二)培养儿童意义识记的能力

1.要培养儿童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要培养儿童在加强理解基础上进行识记,不断提高识记能力。在教学中应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其次,知识系统化,可以提高儿童的识记能力。

2.教给学生识记无意义材料的方法

(1)人工意义法

一些历史年代、地名等无意义材料可采用把它意义化的识记方法来帮助记忆。这里可归纳为几种方法:

第一,谐音法:就是运用相近似的声音来识记材料。如光的速度是每秒29.979万公里,把这个数转成相近的音为“两酒碘酒汽酒”,这样一句话比没有关系的孤立数字要容易记。

第二,简单数字运算法:如爱因斯坦将他朋友的电话号码24361记成两打和19的平方,所以很快记住了。因为两打就是24,19的平方是361。

第三,数字特征法:这种方法在历史年代的排列中常可应用。如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只要记前面l外,后面789是三个顺序相连数,就很容易记了。

第四,译意法:就是将要记的内容转译成有意义的材料。如郑州以西的第一个大城市是“洛阳”,可以记成“从郑州西望夕阳西下”,就不会忘记这城市叫“洛阳——落阳”了。

(2)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是个很古老的记忆方法,许多农谚、天气谚语都有很长的历史。口诀记忆法也可用于识记学科的知识,如珠算口诀、九九乘法口诀等都可帮助我们识记十分有用的运算规则。口诀法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对于熟练地记忆一些无意义材料非常有用,而且应用很广。如“卖、买”两字小学生容易弄错,可以运用联想法编成口诀:“少了就买,多了就卖。”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3)直观形象记忆法

小学生特别擅长于形象记忆,因此可以通过形象帮助学生识记一些本来要靠机械识记的材料。教学生识记单字时可用此法。如“灭”字解释为:“用板子在火上一盖,火就扑灭了。”记“明”字,教师说:“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多么明亮呀!”学生就容易记牢。在教低年级学生时,如配合图片,则更能使其学得生动活泼,印象深刻。

(4)识记的连锁法

简单来说,如要识记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A,B,C,D,E几件东西,在识记时应首先把A和B通过联想将它们联结起来,接着按顺序连结BC,CD,DE,最后将这四组东西联成一个锁链,就可以一个个地记起来了。

3.应用直观,加强记忆

儿童对形象的东西容易记住,教师对一些新知识以及难懂的知识要尽量形象化,从而提高他们记忆的能力。如教“尖”字时,教师将削尖的铅笔给儿童看,并加以解释,使儿童理解尖字是“上小下大”。

再如学生对“爪”和“瓜”字容易混淆,教师从字的演变上来分析。教师先画个鸡爪,并指出鸡的脚爪和瓜字很像“个”,分析“瓜”字时说:你们看左边一张叶子,右边一张叶子,中间悬个瓜,并边说边画个瓜,以后逐渐演变“瓜”字,这样学生便易记住,又培养了识记的兴趣。

上面讲的主要是儿童不同性质的几种记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师如何在上课时利用儿童这些记忆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儿童更好地记忆的事例。但发展儿童的记忆,不限于教师的讲授,还包括组织教学;不限于课内,还须注意课外的复习巩固和家庭作业;不限于使儿童记得牢、保持久,还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4.根据记忆的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1)正确地组织教学,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从组织教学来说,小学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先复习旧课,包括检查作业,再进行新课讲授;另一种是一开始先讲解新课,留些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包括课堂作业或检查作业。这两种方式都不能绝对化,要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得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种方式,如复习旧课用的时间太长(如15分钟以上),是违反注意和记忆的规律的。因为小学生注意不易长时间集中,开始花了很长时间复习旧课,检查作业,等他疲劳了再来上新课,学生自然容易注意分散,影响记忆的效果。此外,记忆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对于小学生来说,即使是刚上过的课,在几十分钟内,如不及时复习,亦容易很快遗忘。

第二种方式,一般说是符合儿童的记忆和注意规律的,因为它在学生注意力最易集中的开始阶段进行新课教学,而且学习后有一定时间复习检查,使儿童在遗忘前得到巩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开始讲解新课前,适当的联系旧课复习,补助理解新课,使知识系统化,也是需要的。

(2)进行课外的复习巩固,培养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

复习巩固同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到考试时集中复习,另一种是每天晚上抽出一些时间复习,到考试前复习所有的问题。第一种方式事实上不是复习,而是等于从头学起;第二种方式符合保持规律,比第一种方式保持长久。这不仅是发展儿童的记忆,也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适当布置作业,提高记忆效率

根据记忆的发展规律,材料的多少与其在记忆中保存的百分率成反比例。换言之,学习材料越多,记忆就越困难,花费的时间也越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