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研究的目的“为了学校”,即校本研究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为指向。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工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叙事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反思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校本科研能力,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第四节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新进展——校本研究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特点

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教学研究”(school-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的简称,它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研究活动。具体说来,它立足于学校,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以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创造学校办学特色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具有三个突出特点,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1]

校本研究的目的“为了学校”,即校本研究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为指向。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进行的,校本研究的问题应来自于学校内部,是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开展的各类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当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

校本研究是“在学校中”展开的,校本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学校本身,实施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里的教师,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离不开学校情境,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

二、校本研究的内容

(一)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是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研究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并据此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研究课程的设置、实施、评价和开发;组织指导课题实验,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及专题性研修活动。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工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它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校本培训

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协会的有关界定,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既可以在整个学校的水平上进行,也可以在部分部门或某一科目上进行,同时还可以是两三所学校间相互合作地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凸显“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促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参与式培训活动的开展。

(三)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与普适性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课程形式,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处理,将“理想的课程”经过课程、教学实施变成“学生习得的课程”;另一方面则是指由学校自己的力量研制开发、用于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

(四)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指给学校以管理的自主权,针对学校实际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进行管理工作。它立足于学校实际从事各种管理活动,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植根于本校的土壤,对本校的问题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能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政策支持和机制上的保障。

三、校本研究的方式方法

(一)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学校一线教师在专业教育研究者的指导下,针对自己在教育领域、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定位、诊断、分析,制定解决的计划及具体的实施步骤,从而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教育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的行动。“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行动研究可归纳为五个步骤:

界定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制订方案。明确研究目的,说明为了改善教育情境所要改变或者修正的因素,以及所需要的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研究的进展列出比较清晰而有弹性的时间表。

采取措施。要仔细评估教育革新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可能冲击和影响,获得有关人员,尤其是学校有关行政人员的认同和支持,敏锐察觉实际情况的变化,并能及时合理地进行调整。

评估反馈。评估反馈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自我反省监控的历程,贯穿行动研究始终,如行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真正改善了教育实践等等。

撰写研究报告

(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针对某一个体,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实施个案研究有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对个案问题行为的界定,选择典型的人或事为研究对象。个案研究往往适用于对不良问题的研究或对某些难以重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事例进行研究,如学生辍学、学业失败、家庭破裂、道德不良、少年儿童犯罪等,也适用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的诊断和矫正研究。

2.收集个案资料

全面系统地收集个案资料是个案研究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全面系统的个案资料有助于研究者对个案的完整认识。收集个案资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书面调查、口头访问等方式,也可采用观察、测验等方式。个案资料包括了个案的个人资料、学校资料以及家庭和社会资料等。

3.诊断与假设

在广泛收集个案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产生特殊异常行为的原因,理清问题发展的脉络,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测试,确定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形成初步的假设。

4.分析与指导

对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在对个案问题做出明确的诊断和假设后,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跟踪、观察、记录等方式验证先前的诊断和假设。

5.形成结论

(三)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描述与分析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发掘或者揭示出隐藏在这些生活、事件、经验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信念,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教师叙事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反思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校本科研能力,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叙事大致可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三种类型。教学叙事是教师将自己任教的某次“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生活叙事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发生的“生活实践”的叙述,涉及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自传叙事即教师的“教育自传”,也可以视为一种“教师日记”,它真实记录了教师本人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通过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研究的主题、观察的任务),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化用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其目的是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指含有问题的真实而又典型的教育事件,也即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教学案例来源于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和生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加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撰写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梳理自己教学生涯的形式,能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促进教师反思自身行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