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去掉作文中的“很”字

去掉作文中的“很”字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构思作文的时候,为了明确中心,理清思路,我们可以概括地写上:某个人做事情“很认真”,在学习上“很刻苦”,生活上“很节约”……然而,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把每一个引号中的“很”字具体化,用这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个个动作、一句句话语、一件件小事,来表现出“很”。虽然文章里不出现一个“很”字,但别人读了以后就会归纳出一个个的“很”字。避免作文中的概念化,去掉“很”字,仅仅是第一步。

去掉作文中的“很”字

每次阅读学生们的作文,总感到存在着这样一个毛病:在记叙文中,他们常常用抽象的、概括性的话来代替具体的描述,结果导致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这一毛病在作文中随处可见:

△ 戴勤学习很刻苦,从来不放过任何不懂的问题,总是一有问题就去问老师,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下课后,老师亲切地对我说:“你很聪明,一点不笨。只要用功,成绩马上就会上去的。”我点点头“嗯”了一声。

△ 爸爸很节约,不肯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即使抽烟,他也是抽低档的。

写不具体的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进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小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情态、语言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可是,怎么让学生们来理解、领会这样一长段的定义呢?

我展示出上面三段作文后说:“先讨论第一段吧。戴勤是英语课代表,我们都很熟悉她。现在,我把这段话改为疑问句:戴勤是怎么刻苦的?怎么不放过问题的?怎么去问老师的?请大家举几个例子。”

“戴勤每天中午一吃完饭,就开始做功课了。”

“戴勤把学过的英语单词抄在小本子上,下课时常常拿在手里背。”

“有一天,我看见戴勤的铅笔盒里有几张小纸片,仔细一看,原来是数学题目。她告诉我,这几道题不会做,打算放学后问老师。”

“戴勤问老师的时候,总是彬彬有礼,脸上微笑着。这样,老师就乐意回答她。”

我把这些新材料按发言的顺序排列,同学们很快就整理出这样一段文字:

戴勤的铅笔盒里放了几张小纸片,仔细一看,原来是数学题目。她告诉我,这几道题不会做,等放学后请教老师。做早操前,她手里拿着一本小本子,一边散着步一边背着英语单词。到了中午,刚吃了午饭,她就赶紧做起功课来。做完作业,她突然想起还有几道数学题没有搞懂,于是拿起铅笔盒里的小纸片,朝办公室走去。“老师,我有两道题目不懂。”她微笑着说。这时老师就接过了她的小纸片。

很显然,根据新补充的材料整理而成的这段文字,还显得生硬,但已经去掉了一些概念化的词语,是一大进步。

在构思作文的时候,为了明确中心,理清思路,我们可以概括地写上:某个人做事情“很认真”,在学习上“很刻苦”,生活上“很节约”……或者某个人学习上“很懒惰”,待人“很无礼”,说话“很脏”……然而,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把每一个引号中的“很”字具体化,用这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个个动作、一句句话语、一件件小事,来表现出“很”。虽然文章里不出现一个“很”字,但别人读了以后就会归纳出一个个的“很”字。

避免作文中的概念化,去掉“很”字,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写得更具体,更生动一些呢?我拟了一组思考题(再一次修改的要点),提示学生们把它改得更好;并请戴勤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1. 铅笔盒里是怎样的小纸片?

2. 通常,她在哪里散步?

3. 背英语单词时,她露出怎样的神态?

4. 吃过午饭,多数同学在干什么?

5. 把“赶紧做功课”具体化。

6. 细致地描述“在办公室”的情景。

经过讨论,就又修改成了第三稿:

早自修的时候,我们发现戴勤的铅笔盒里放了几张规格统一的小纸片,仔细一看,原来每一张纸片上都有一道数学题。她告诉我们,这几道题不会做,等放学后请教老师。

离早操还有一刻钟,她拿着一本淡蓝封面的小本子,来到操场右边的花坛旁,顺着花坛的小径,一边散步,一边背英语单词。一会儿低着头,一会儿又闭上眼睛、仰着头,瞧她神态,已经沉浸在英语中了。

到了中午,刚吃了午饭,别的同学还在到处游逛玩耍的时候,她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做起功课来。做完作业,她突然想起还有几道数学题没有搞懂,于是拿起铅笔盒里的小纸片,朝办公室走去。

“老师。”她轻轻地叫了一声。

数学老师仰起头来,仿佛问:“有事吗?”

“我有两道题目不懂。”她微笑着,把小纸片递了过去。数学老师接过了小纸片,看了看,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戴勤赶紧递给老师一支笔和一张纸……

有了一次如何把作文写具体的修改经验后,我们又讨论了另外两段作文,启发原作者修改:

“老师亲切地对我说”,怎么“亲切”的呢?可以加上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爸爸“抽低档烟”,“低档”一词不明确,不如改为某一种确是低档的牌子好。

修改稿:

下课后,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拍拍我的肩膀,我抬起头来。这时,老师看着我,很有力地说:“你很聪明,一点不笨!只要用功,成绩马上就会上去的。”我点点头,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在喉咙口轻轻地“嗯”了一声。

修改稿:

爸爸不肯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他总是说:“我唯一浪费的,就是每天要抽一包烟。”可是,即使抽烟,他也是抽价格不到一元的烟。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爸爸用云烟招待,我突然记起,那包云烟还是上个月叔叔送给他的呢!客人走了,爸爸收起云烟时自言自语说:“还有8支。留着,还可以招待一次客人。”突然,他又转身,一把拉住我:“你长大了,决不要抽烟!答应我——”我努力地朝爸爸点着头。

两篇修改稿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尤其是“爸爸用云烟招待客人”这一细节极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爸爸的节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