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绪发生时,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因此中学生应大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情绪体验,建立良好的情绪系统,使气质充满良好的健康的情绪色彩。再次,情绪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的情绪反应强度大、易变化。青少年的情绪导致的心境主要是两种:一是欢乐,一是焦虑。虽然青少年的心境是稳定的,但带有即兴性的特点,表现得比成人更易受感染。

青少年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往往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等情绪体验;反之,凡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则会使人产生不满意、不愉快、憎恨、忧愁等情绪体验。

情绪作为人的主观体验,首先,它是复杂多样的。因为情绪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观的精神反应。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多样的,古语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好表明了人们对周围现实世界的形形色色的不同态度和体验。其次,情绪是变化发展的。每个人的情绪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烈日当空,口干舌燥,一杯白开水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愉快;但是,当你“一口气”喝足汽水,又吃够西瓜后,再强迫你喝杯白开水,就会引起不愉快,甚至感到痛苦。这种“渴思饮、饥思餐”的低级本能情绪尚且不断地发展变化,那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更不是绝对地一成不变的了。

情绪发生时,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满意或愉快时,心跳正常,通常会使胃液、唾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加强;暴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在激烈紧张的情绪状态中,肾上腺分泌增加,导致血糖、血压、消化以及腺体活动的变化,使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在情绪状态变化时,不仅发生外围变化、脑电活动,中枢神经介质等也随着发生变化。

二、情绪与身心健康

首先,情绪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第一,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一定的情绪状态,客体的某些属性便不能成为对象;即使被感知,由于学生自身情绪不同,感知的深度和结果也会不同。第二,情绪状态支配着学生客体的记忆效果。当学生情绪良好时,注意力容易集中,对事物的感知清晰,记忆就牢固;当学生情绪消极时,如在烦恼、厌恶、紧张状态下,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感知不深,记忆就不牢。第三,情绪状态制导着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倾向于对那些极易引起注意、使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维,即思维的选择方向是受情绪状态支配的。当学生的情绪良好时,思维变得敏捷,思路变得宽广,解决问题效率高;反之,思维变得僵化。第四,情绪状态激发着学生的想象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感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

其次,情绪对中学生的个性产生影响。当情绪对人活动的影响,或人对情绪的控制具有某种稳定的、经常表现的特点时,这些特点就构成了性格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情绪状态如稳定、持久、愉快等会对性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对性格的影响是不利的。中学生正处在情绪变化比较激烈的时期,不良的情绪影响着他们行为及优良性格的形成。而且人的气质往往是受长时间情绪影响的,形成诸如活泼的、乐观的、多疑的、可靠的、忧郁的、易怒的等等特点。因此中学生应大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情绪体验,建立良好的情绪系统,使气质充满良好的健康的情绪色彩。

再次,情绪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愉快、平静、心情舒畅等肯定的情绪,能保证机体的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正常活动,增加机体对各种外来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有益于人的健康。而忧郁、愤怒、恐惧、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则会引起机体生理活动紊乱,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如果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就可导致疾病。巴甫洛夫说过:“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最后,愉快的情绪有助于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积极的情绪,如真诚的微笑、满意欣赏的点头、富于同情的表情等,往往能使人互相接近,互相了解,架起友谊和情感的桥梁,建立起和谐而友好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青少年情绪的特点

青少年的情绪反应强度大、易变化。因为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需求迫切,在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怖,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嘲笑、蔑视,反应会非常强烈;对于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会非常敏感;容易狂喜、狂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惹着他们三言两语就会勃然大怒,意外的打击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青少年的情绪导致的心境主要是两种:一是欢乐,一是焦虑。欢乐是由于生命力的活跃所致;焦虑是由于学习负担所致;欢乐与焦虑循环交替,贯穿于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虽然青少年的心境是稳定的,但带有即兴性的特点,表现得比成人更易受感染。如在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电视节目或日常遇到感情色彩浓厚的事物时,青少年较成人更易受感染,表现出彼喜我亦喜、彼忧我亦忧、物我相溶的即兴性。

青少年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了,开始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但在趋向定型的过程中情绪倾向尚未完全成熟,有时与应表现的道德行为不一致,如为逞一时之勇,讲“哥们义气”而走向情绪极端化。

四、培养良好情绪

积极的态度和肯定的情绪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为前提的,教育青少年把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放在首位,在为社会作贡献中体验到满足和幸福的情感,从而帮助他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十分重要。

加强青少年集体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集体中互相关心的氛围,使他们在集体和活动中施展其聪明才智,发挥其多余的精力,体验到满足感,这些都能帮助他们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