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才的起点,求知的动力

成才的起点,求知的动力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的事实也说明:兴趣,是构成一个人求知动力的源泉。从“柯达”照相器材的发明者乔治·伊斯特曼的成功,不难看出,缺少了强烈的兴趣这一动力源泉,是根本不会有那种探索精神的,更不会在他们所探求的领域中取得成功。

成才的起点,求知的动力
——兴趣

成才的起点

高山不是浮在地面的,人才不是天生的。

人的成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不过,在同一历史阶段,在时代、境遇和学校教育等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成才与否的主要原因却在于人们自己的主观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青少年的早期兴趣对他们未来的成才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像达尔文在《自传》中所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我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一提起著名的电影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的名字,你一定会想起他在银幕上的形象:身穿口袋形的长裤,脚上是一双大头鞋,头上戴一顶圆礼帽,手中握着一根手杖……卓别林以他精湛的技艺,拨动了世界上千千万万观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他的成才之路,也正是他从小对模仿产生兴趣开始的。卓别林的母亲是个善于唱民间曲调的歌手,父亲是个大提琴手。艺术环境的熏陶,使卓别林还在咿呀学语的时代就对模仿充满了兴趣。当他4岁时,就总是欢蹦乱跳地跟着父母学踢足达舞和唱歌。当时,由于家境贫困卓别林卖过报,贩过肥皂,到印刷厂当过童工,还拣过破烂。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模仿的强烈兴趣。瞧,一有机会,他便站在窗前,一面观看窗外的街景,一面模仿街上走过的各种不同职业者的姿态。像目不斜视、胳膊弯里夹着厚厚作业本的穷教员;神气活现、大腹便便、左右摇摆、目中无人的大法官;肩膀高耸、昂首阔步、衣袖飘拂、至高无上的牧师等等,而且模仿得活灵活现。人们特别喜欢的他的扮相,那肥大的裤子、特大的皮鞋、外八字的走路姿势,也是他精心模仿出来的。在他小时候住过的林顿街上,有一位赶马车的老头儿,双腿受伤,脚上穿了一双特大皮鞋,裤子又肥又大,常在街头一瘸一拐地走来走去,童年的卓别林觉得非常有趣,于是整日模仿起来,以至后来经他进一步创造,形成了他风靡全世界的艺术形象。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它在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与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对某种活动或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使其智力发展的“触发器”,还是他迅速成才的重要的心理条件。

一个人对某种活动的浓厚兴趣,将有力地推动该活动进一步发展。

英国著名女人类学家古道尔从小就喜欢生物。她中学毕业后,研究黑猩猩的强烈兴趣,促使她不畏艰险,只身进入热带森林,在森林中工作了十年。她的浓厚兴趣使她对黑猩猩的生活行为进行了长期地、深入地观察和研究,获得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发现黑猩猩社会也有“头头”,“头头”不仅力量大,而且也有智慧。黑猩猩群体中也经常有冲突,各自注意巡视边界,当母猩猩受伤的时候,它的子女们会守卫在它旁边,喂东西给它吃。她根据森林中的长期观察获得的科学资料,写成《人类的近亲》、《我在黑猩猩中的生活》等著作,为人类学的研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可见,一个人最初的兴趣点,对他今后成才的道路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渴望成才的青少年朋友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有益的兴趣,使它成为你们成才的先导。

求知的动力

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者在对成才人物本身的探索中发现:一个人的成才不仅与他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达有关,而且,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兴趣,这种对事业的强烈兴趣是他们积极探索新鲜事物的推动力,它可以使人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精。大量的事实也说明:兴趣,是构成一个人求知动力的源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53年曾对自己作过这样的评价:“我确实知道,我自己并没有特殊的天才,而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耐力才使我达到了我的思想境界。”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的思维活动,发现他们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充满着旺盛的兴趣,这种兴趣成了他们不断探求本知世界的力量源泉。喜爱摄影的人一定非常熟悉“柯达”照相器材的发明者乔治·伊斯特曼。他从小最大的兴趣就是照相,但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照相机。为了使穷人也能享受摄影的乐趣,他决心要使摄影这项艺术大众化。当然,要实现这个抱负是很不容易的事。可他从20岁担任储蓄所办事员起,就节衣缩食地省下钱来研究照相干版的制作方法。1881年,27岁的伊斯特曼筹集了5500美元,创办了一家制造照相干版的公司,这就是“柯达”公司的前身。用干版照相比用湿版方便多了,但他并不满足,仍继续研究。不久,他又发明了胶卷,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那时候的照相机又大又笨重,就像我们在照相馆里看见的那么大。伊斯特曼又琢磨起来,能不能依照相机小型化呢?经过他反复研究,终于在1888年发明了一种小箱型照相机“柯达一号”。当时这种相机附带胶卷和三脚架。7年后,他又发明了一种袖珍照相机。伊斯特曼将自己的兴趣变成刻意求新的一种推动力量,使人类从运用“小孔成像”原理发明的“暗箱式万花筒”,到后来发展起来的大众化照相机,前后不过一百多年,比之人类从水面上和镜子里欣赏自己长相的漫长的历史短多了,其成就真是令人惊叹!

从“柯达”照相器材的发明者乔治·伊斯特曼的成功,不难看出,缺少了强烈的兴趣这一动力源泉,是根本不会有那种探索精神的,更不会在他们所探求的领域中取得成功。这也正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你向未知世界挑战。”所以我们说,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钻研的劲头,有了钻研的劲头就有了发现,有了发现就有了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