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采访的起点

采访的起点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获得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记者往往通过新闻线索来追寻新闻的方向。这样,一个新闻线索被记者抓住了,在这家看守所,记者不但证实了孙培彦的确被捕了,还与龚建平关在同一个看守所,记者由此写出一篇独家报道。[2]2.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新闻线索是发现新闻的“窗口”,记者抓住线索就有可能采访到所需要的新闻。它有助于记者迅速找准采访的方位,找到采访的目标。

第二节 获得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

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记者往往通过新闻线索来追寻新闻的方向。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它往往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

一、新闻线索的作用

1.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新闻线索发出的信号或者征兆,可能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这种信息作为触发新闻敏感的外因正是记者发现新闻时所要捕捉的目标。如果没有线索,记者的敏感无法产生,即使再有价值的新闻也会被白白埋没了。

2002年夏天,足球界的黑哨事件牵扯出了众多人物,孙培彦也是其中之一。当时由于情况复杂,外界并不知道孙培彦的行踪,到底他有没有被捕众说纷纭。《球报》记者为了调查事实真相,对相关单位进行了采访,但采访对象大都不愿意提供具体的情况,记者只好失望而归。在路过传达室时,一位老头无意中说起记者来这找也没用,要到凤凰嘴看守所去找才行。这时记者立刻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重大发现”,忙问孙培彦是不是和先前已经被捕的“黑哨”龚建平一样被关在凤凰嘴看守所?老头略显厌烦地挥了挥手:“在,都在那儿!”这样,一个新闻线索被记者抓住了,在这家看守所,记者不但证实了孙培彦的确被捕了,还与龚建平关在同一个看守所,记者由此写出一篇独家报道。记者在这次即将失败的采访活动中能绝处逢生,关键就是因为有热心人相助,再加上记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这样一触即发,顺着线索挖出了新闻。[2]

2.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新闻线索是发现新闻的“窗口”,记者抓住线索就有可能采访到所需要的新闻。新闻线索可以表明哪里有新闻或者可能有新闻,记者应该到哪里去采访和采访什么。所以说,新闻线索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向导,是给采访引路的。它有助于记者迅速找准采访的方位,找到采访的目标。

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记者到陕西咸阳采访我国小麦品种科研成果——超大穗小麦的推广情况,当时正值雨季,天总是在下雨,记者只好在农科所的屋子里听汇报、看样品,这样持续了两天。是冒雨到麦地里实地拍摄?还是在农科所拍摄一下样品就行?记者认为,根据新闻线索,采访重点应该是这种小麦新品种的推广而不是研制,因此,采访的场地不应该是农科所,而必须到田间地头去才有说服力。于是记者坚持到麦田里脚踩黄泥、头顶细雨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制作了一条颇有影响力的新闻。[3]

3.新闻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尽管新闻线索并不等于新闻事实,但它往往显示已经或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新闻,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情况直接影响采访活动的效果。如果记者手头的线索又多又好,选择的余地就大,甚至可以好中选优,这样,记者的工作就会很主动,而不是被动,采访的成效也会大。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新闻线索只是一种片段的情况,只是反映事实的一个简略轮廓或者一些零碎的材料。它一般没有过程,没有细节,不是一个完整的事实,新闻要素更是残缺不全的。记者必须在线索的基础上深入采访,才能使信息由零散变得完整,由简略变得详尽。

2003年1月12日和18日,以揭露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阳泉沟煤矿特重大矿难瞒报死亡人数为内容的《焦点访谈》之《追踪矿难瞒报真相》和《新闻调查》之《死亡名单》两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记者曲长缨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和广播电视新闻奖。而这次采访矿难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这条新闻的线索来源于一个热线电话,有人反映临汾的矿难瞒报死亡人数,但却又不肯透露更多的情况,一问到对方的联系方式,对方就挂电话。这个举报矿难瞒报的电话打进来三次,记者认为这一举动证明了此事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前去调查。然而这个采访的难度就在于这样的线索实在是太简略,新闻要素残缺不全,加之采访时有关部门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材料对真相进行隐瞒,记者没有发现更有价值的线索。最后是通过到矿工宿舍翻拣垃圾、找到一本遇难矿工的笔记本才使得采访打破了僵局。[4]。这次采访之所以取得成功看似有很多“碰巧”的因素,但如果没有记者的坚持与执著,也很难将这个新闻线索发展下去。由此也可看出,记者采访工作的价值正是体现在能将新闻线索进行补充和深化上。

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由于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存在,有很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就会失去价值,新闻线索的出现也常常是短暂的。记者发现线索后,还必须尽快对线索进行采访,否则有可能造成错过新闻现场、甚至是错过新闻的遗憾。这一点对于广播电视记者而言更为重要。比如一场车祸发生后,如果不能尽快赶到现场,等赶到之后现场就可能已经清理完毕了,对于平面媒体的记者也许可以通过采访当事人、目击者等来完成报道,但对于广播电视记者来说,这样采访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于不能作出报道,从而浪费了新闻线索。

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新闻线索这种信号、征兆,只是表示“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可能有什么事”。实际情况到底怎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没有证实的。因此,记者必须认识到线索的不确定性,严格区别新闻线索与新闻事实的界限,不能把线索当作事实写成新闻。因此,记者在拿到新闻线索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要认真核实其真实性,可靠性

1997年12月,中央派出了一个执法检查团检查淮河的污染治理情况,某些企业得知后,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有的记者接到一个线索称,淮河的支流颍河过去由于污染鱼虾绝迹,现在由于某企业污水治理达标,河中已经能打捞上鱼了。于是,有一位记者根据线索来到了相关现场。看到有人站在小船上,手里拿着鱼抄子,打起了鱼,而面盆里,已经有了四五条尺把长的大鱼,该记者还对渔民进行了采访,渔民说:“通过半年的水质治理,河水变好变清了,河里面又有鱼了。”这位记者把这些内容进行了拍摄,制作了一条电视新闻播出了。然而这之后检查组来到当地检查时,却发现沿岸百姓群起告状,污染问题根本没有解决,所谓打上大鱼的新闻正是有关企业一手策划导演的。如果在采访时记者能够认真进行查证,动脑子想想,问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如果只经过半年的水质治理,打上的鱼为什么会这么大?一条河的污染会因为一个企业的达标排放而解决吗?可能记者就不会那么轻信,而如果记者能沿河走一走,采访一下附近的居民,可能真相能更早地被发现。

因此,记者对待新闻线索应该要有质疑精神,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记者来说,有的时候“耳听”和“眼见”都未必为实,如果不经查证就进行报道,一旦出现假新闻,这种假新闻的欺骗性可能更大。实践证明,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新闻采访中对于记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三、新闻线索的来源

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

正如作家要通过观察生活积累创作素材一样,一个好的记者也需要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调查研究,在现实生活当中和采访过程中,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社会实践当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经验、新动向,及时发现不同利益群众中带有普遍性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通过表面现象等蛛丝马迹,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积累下来。人们常说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动家,他所从事的职业决定了他要同各界人士打交道。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与各种人士特别是能够接触和提供新闻信息的人士,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1978年的一天,北京有位记者路过北京新华书店门前,发现很多人都在排队买书,在当时,排队购物是个常见现象,他没有太在意就离开了。使他吃惊的是,有三个外国通讯社的驻京记者却对此作出了报道,因为他们发现人们在排队买外语书,通过中国人纷纷购买英语书学外语这样的事实,能够表现粉碎“四人帮”后文化的桎梏开始被打破,这篇报道发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样一个现象,我们的记者没有用好奇的眼光去审视,而三个外国记者却联系当时的政治背景判断出它是一件新鲜事物。

由此可见,记者想要自己发现新闻线索,必须加强平常的观察与思考,把观察思考得到的信息不断存入大脑,让其渐渐变成智慧的能量,并发光发热,记者就能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中,敏锐地觉察到那些有报道价值的事实,发现新闻线索,并进一步去采访,最后形成新闻。

2.官方渠道

“官方”权力部门是指导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力机关,它们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对社会生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这些部门既对政策、法规有准确的理解与把握,又了解其制定的过程及其根据,还通过其信息系统掌握着政策、法规在执行当中的新动向、新问题,可以说掌握着较为全面的信息,甚至包括一些具体的新闻报道线索。记者通过与这些部门联系,可以获得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内容,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社会整体或某具体领域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媒体中,对这一线索的取得往往是通过将记者分部门分组的形式来进行的。如将所属记者分为农业组、经济组、综合组等小组,每一个小组的记者有相对固定的报道领域,平常这些记者与相对固定的相关部门、机构进行联系,相关部门有消息可以随时找到相对固定的某位记者,记者也可以主动向相关部门询问情况,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双向沟通的机制,从官方获得新闻线索。

3.来自受众的信息

现代通讯事业已很发达,受众通过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互联网传输等多种方式,与新闻媒介建立起了广泛的信息沟通渠道。在这里,既可以反映出受众的态度和呼声,也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线索。目前,各新闻单位也有意识地公开征求新闻线索,把自己的热线电话和邮政编码公之于众,设专人值守,既密切了与受众的联系,也开拓了信息源。

受众提供的信息浩如烟海,这其中真正有用的线索并不多,可一旦抓住了一条,往往就是具有独家性的报道。

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曾经播出过《疫苗风波》节目,说的是黑龙江省密山市8000多名中小学生接种了“乙脑”疫苗,结果出现近千人被送进医院的现象。这个报道就是从数不清的观众来电里打捞出来的,节目的反响非常强烈。

4.从其他媒体获得的信息等

新闻媒体间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是新闻工作者日常获得新闻线索的一个重要来源。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的报道,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但在处理这类线索时要注意不应该是对别人报道的“翻版”,而是应该就别人的新闻题材继续挖掘下去,寻找新的报道角度或内容。尤其是广播电视记者要特别注意,从平面媒体中获得线索后不要人云亦云,把自己的报道变成这条新闻的电视版、广播版。

对其他媒体的关注,并不是要将其每条新闻都仔细阅读,可以先看标题。从标题当中就能够判断出一些选题线索。此外,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会议等信息交流场所以及简报、情况反映等内部信息汇集文件也是新闻线索的一个重要来源。

5.线人

这里指的线人就是“为新闻媒体提供本行业或本领域的新闻线索的内线人物”。2003年3月,新华社通过在伊拉克当地线人提供的线索,得以在全世界第一个发出伊战爆发的消息,成就了新闻史上中国媒体第一次“世界性质的领先”。

有的线人通过新闻线索来获得报酬,如香港媒体曾经买通过的内线包括酒店服务生、酒吧服务员、保安、明星助理、医院的医生等,媒体通过他们来获得明星的消息。而有的线人是出于维护公众利益的目的,而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公之于众。但无论是哪种线人,他们都是“离新闻最近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