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气和智慧

志气和智慧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这种教育方法违反了教育的宗旨和规律,常常是徒劳一场。立志和最终实现人生目标有很大的差距,立下远大的目标,自我激励,结果可能只实现一大半。在儒家看来,以仁义济天下是作为“士”一生奋斗的目标。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有志向才会有智慧,有智识才能立大志。兼具志智的人应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缺乏这两者的人前程茫然。

志气和智慧

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才,可是,要如何培养孩子呢?现在的父母,大多从启发智慧入手。中国古人说人生有四大休养:琴、棋、书、画。所以,父母也就带着孩子四处投师学艺;听说未来是信息社会,便给孩子买电脑;说是出国留学有出息,从咿呀学语时起就给孩子教授英语……

然而父母的一番心血,往往招来孩子不耐其烦,产生逆反心理,而且,长大后果真才艺出众者寥寥无几。因为这种教育方法违反了教育的宗旨和规律,常常是徒劳一场。

那么,要如何教育孩子呢?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给他的儿子写过一首《智志咏》的诗,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鼓励孩子立志,只有胸怀大志,才会激励他向着远大的目标迸发出心智。反过来,把聪明才智用到正确的地方,就会坚定自己树立的目标,奋发向上。

从小立志,要立大志,不能满足于眼前的小利,更不能斤斤计较于一点点物质需求,诸如找份好工作、多挣点钱等等。立志和最终实现人生目标有很大的差距,立下远大的目标,自我激励,结果可能只实现一大半。如果目标定得低了,最终就可能什么也做不到,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儒家看来,以仁义济天下是作为“士”一生奋斗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反对谋求钱财,只是强调要“取之有道”,也就是要来路正当。但是,仅仅把谋求钱财作为人生的目标,那未免太低了,因为钱财只是你为社会奉献时获得的报偿。所以,立志应该以事业为目标。哪怕不想做大事的人,也应该激励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利于社会的人。

没有这样的抱负,难以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发挥聪明才智。汤显祖说:怠惰的人,罕见能识大体;昏庸的人,没有创意。历史上成就事业的人,无不在年轻时候就胸怀大志,哪怕在困厄艰难的时候。依靠心中不屈的意志克服困难,走向辉煌。秦代的陈胜,年轻时当雇农,给人种田。有一天在田间休息时,陈胜叹息道:“咱们以后如果富贵了,大伙不要相忘。”伙伴们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们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哪里敢指望什么富贵的日子。陈胜奋然说了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就是这样自我激励,后来领导了波澜壮阔的推翻秦朝的农民大起义。

人生要昂首挺胸,仰望天空,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遨游四海,取得真正的自由。

原文

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惰士鲜明体,昏人无出意。兼兹庶其立,缺之安所诣。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明〕汤显祖《智志咏》)

今译

有志向才会有智慧,有智识才能立大志。怠惰的人罕见能识大体,昏庸的人没有创意。兼具志智的人应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缺乏这两者的人前程茫然。珍重啊少年人,努力去做天下事业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