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铸造思维课堂

铸造思维课堂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郭丹丹老师《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课,巧用核心材料,设定教学情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铸造了一节有思维性的课。从学科体系看,本课分为“理想的含义及作用”和“怎样正确地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两部分。——走近孟非的成功路,来看如何对待理想与现实。

巧用核心材料 铸造思维课堂——《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课例评析

思想品德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及对学生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注重过程、体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定一个鲜活的富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材料,通过导入、设疑导思、情境再现、问题组合,辅以探究体验、合作交流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道德情感,是每一个思品教师面临的又深感疑惑的问题。而郭丹丹老师《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课,巧用核心材料,设定教学情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铸造了一节有思维性的课。

一、设疑启思,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要像小提琴上弦校音,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使演奏悦耳动听。运用核心材料导入新课,融置境、设疑、启思于一体,为顺利进行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郭老师运用学生熟知的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的成长经历作为本节课的核心材料。用多媒体播放了《非诚勿扰》开始的片段,猜猜他是谁?他的成功是不是一帆风顺的?轻松、自然地导课:“同学们,你们都由视频中的情景,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是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成功失败,每个人的理想与现实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地对待理想与现实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学习的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故事的主人公是如何做的吧!”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明理解惑,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广博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的道德情感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但学生认识生活,独立思考,发展思维的基础是以“掌握知识、明白道理、解除困惑”为前提的。所以,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明理解惑”起着关键性作用。从学科体系看,本课分为“理想的含义及作用”和“怎样正确地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两部分。前一部分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后部分解决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在导入新课后,郭老师继续展示核心材料,通过“人生历程之一:传媒梦”,使学生明白理想的含义及确立的依据;通过“人生历程之二:艰苦的路”,使学生理解理想的作用;通过“人生历程三至五”三个环节,使学生掌握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的正确做法。

核心材料的一次次展示,教师的一次次设问,学生的一次次观察、思考、聆听、讨论、交流、感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理想的含义、作用及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的正确做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广博性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共同参与者”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

三、结尾导航,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心理学认为:道德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态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社会所需要的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明理解惑”,更在于“导其行”。

郭老师继续设问启示学生:“孟非的故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事情吗?那么,你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的呢?请你谈一谈。”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回答时,郭老师适时对学生的看法进行合理的点评,并再次概括指出:“人生就像一支脱弦的箭,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已经在路上,愿大家伴着今天的所学所思,乘着理想的风,努力拼搏,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接着请同学们齐读感悟。”这样,自然而然地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同时也再次指导了学生的行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巧用核心材料,铸造了思维灵动的课堂,是郭丹丹老师本节课的特色和亮点。

(慈溪市三北中学 王亦吾)

附:课例9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课第一框)

【课标要求】

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学情分析】

“理想与现实”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问题,九年级的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设想,但是又缺乏相对清醒的认识,也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本课着重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阶段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现理想的途径。

难点:适时调整理想;让理想深入落实,激励学生切实为理想奋斗。

【教学过程】

【视频播放】主持人孟非的简短视频,设问他的成功是否一帆风顺呢?——走近孟非的成功路,来看如何对待理想与现实。

人生历程之一:“传媒梦”

【教师引导】孟非高考落榜,但语文成绩优异,闯荡深圳,做过搬运工,返回家乡做印刷厂工人,不断接触报纸,对传媒心生向往。

【设问】这一时期,孟非树立了什么理想?这一理想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引导】做一个传媒人的理想的确立,是基于现实的,有一定的依据,不同于空想、幻想。

【设问】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学生表现】畅所欲言,如做医生、律师、老师、外企职员、企业家等等……

【教师引导】那你的这个理想它现在实现了吗?理想,它是指向未来的。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人生历程之二:“艰苦的路”

【教师引导】孟非去读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周六、周日上课,边打工边上课,没有休息时间很累很辛苦,他坚持了下来。

【设问】理想给孟非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表现】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说出充满动力,引导方向,使人坚持不放弃。

【教师归纳】理想的作用:导向、驱动、调控。哈佛大学曾经有一个目标跟踪调查发现:有十分清晰的长远目标的人只有3%,他们全部成了社会精英,60%的人只有模糊的目标,他们大部分事业平平。著名作家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海伦凯勒说:当一个人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再也不会甘于在地上爬行。用名言进一步深化理想的作用。

点评:

理想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以孟非坚持学习的材料,化抽象为具体。

人生历程之三:“清晰认知”

【教师引导】高中毕业的学历与从事传媒工作的理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孟非作出规划,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阅读,充实自己,积蓄力量。

【设问】我们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由于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我们该做什么呢?

【学生表现】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要朝着目标去努力,努力提升自己。

【教师引导】实现理想,首先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既要是长远的,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找不到目标而迷失方向;这个规划还应该是具体的,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努力,最终实现理想。

【体验探究】请同学们画出自己的理想树,正确分析自己的现实情况,作出规划,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推动理想实现。展示评述。

点评:

如何实现理想,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郭老师通过继续运用核心材料和连续的设问,环环相扣,不但顺利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而且让学生绘制自己的理想树,使教材回归学生生活,达到了思品学科教学之功能。

人生历程之四:“抉择时刻”

【教师引导】一次,孟非因为太疲劳,差点将手卷进了机器里。这次建厂以来的最大事故,令领导大发雷霆,他的手总算保住了,可是只得辞职。失业后他面临着生活上的窘迫。

【合作讨论】这时,孟非应该改变理想吗?

【学生表现】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应该改变;有的说不应该放弃理想。争论很激烈。

【追问】理想应做调整吗?

【追问2】理想应该变来变去的吗?

人生历程之五:“爱拼才会赢”

【教师引导】后来孟非应聘到江苏电视台做端茶倒水的接待员,他利用帮记者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了记者的工作流程;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很辛苦谁都不愿做,但他抢着去干,这样学到了许多采访技巧和摄影技术。凭着这些,他顺利加入《飞向亚特兰大》专题片的拍摄,前期常常熬夜拼尽全力赶制,堂堂正正甩掉了打杂的帽子,成为一名摄影兼记者。后来独立撰稿、播报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主持节目《非诚勿扰》,获“全国最佳主持人”称号。

【设问】孟非成功的经历对你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什么启发?

【学生表现】

生1:要善于抓住机会,不嫌工作苦累,不眼高手低。

生2:踏踏实实去做事,不轻易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

生3: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己素质。

生4:要全力以赴,为理想拼搏不止。

生5: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教师归纳】通向理想唯一的道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我们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做好规划,适时调整,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学生活动】畅谈收获体会。

【总结提升】人生就像一支脱弦的箭,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已经在路上,愿大家伴着今天的所学所思,乘着理想的风,努力拼搏,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慈溪市三北中学 郭丹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