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弗兰克—赫兹实验

弗兰克—赫兹实验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兰克和赫兹对与他们差不多同龄的玻尔的意见颇不以为然,坚持他们原来的意见。1911年,当弗兰克和赫兹开始他们的实验研究时,人们对原子研究的兴趣几乎是与日俱增。弗兰克和赫兹十分看重勒纳的实验方法,和由这一实验方法做出的结论。为了达到使“电子和原子是做弹性碰撞这种说法和实际情况非常接近”,弗兰克和赫兹对勒纳的实验装置做了改进。

1914年,当弗兰克和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赫兹,完成了一项设计构思极其巧妙的实验以后,他们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看来是十分合理的,能展示出以前从未设想过的自然现象,但理论物理学家玻尔却根据上一章他刚提出的原子结构理论,指出弗兰克和赫兹对他们自己的实验结果出了错误的解释正确的解释应该按他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来判定。弗兰克和赫兹对与他们差不多同龄的玻尔的意见颇不以为然,坚持他们原来的意见。

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赫兹的纪念邮票。

这一段历史不仅十分具有戏剧性,而且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正确的实验方法怎么会使物理学家仍然陷入了误区呢?要想弄清楚其间曲曲折折的内情,我们得从气体放电(gas discharge)讲起。

气体放电显示出的若明若暗、扑朔迷离、流光溢彩的辉光,不仅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问题,而且还是研究原子结构一个正确的方向。弗兰克和赫兹由于受到他们的导师瓦尔堡(Emil G. Warburg,18461931,当时柏林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所的一些研究的鼓舞,兴趣也转到这个研究方向上来了。

1911年,当弗兰克和赫兹开始他们的实验研究时,人们对原子研究的兴趣几乎是与日俱增。在气体放电的实验中,他们两位想测量的是“电离电位”ionization potential。这儿稍一些解释。所有的原子(包括气体原子)在不受外来作用下,一般都保持电中性。当原子受到外界作用(例如电子的撞击、光的照射等)的时候,如果作用的能量足够大,原子核外的电子有可能被撞出原子,这时原子就会带上正电荷,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电子离开原子核束缚时所需要的能量,叫“电离能”,用电位表示这个能量时就称为“电离电位”。电离电位的测定对原子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在1911年前后,人们对电离电位虽说做了许多实验测量,但这些测量绝大部分是间接的,而且测量所依据的理论、推导都不统一,令人十分怀疑;测定的值也彼此有很大的差距。

图(51)勒纳测电离电位的实验装置。

弗兰克和赫兹十分看重勒纳的实验方法,和由这一实验方法出的结论。勒纳试图通过图(51)的置,测出气体中电离过程发生时所需的电离电位。紫外线由窗口g照射到金属板A上,A板上就有光电子产生。AP之间由电势差V1产生一加速电场E1AP间距离1.45cm;在距A板为3cm处安置一绝缘的金属环R,环面与A板和P板平行,在P板和R之间由电势差V2产生一个减速电场E2R与静电计相连,用以测量R的带电情形。仪器中气体的压强为102mmHg,在这种压强下,电子的平均自由程(mean free path)同A板和R之间的距离有相同的数量级,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这样可以保证电子在从AR的运动过程中,只和一个气体原子相碰撞。电子穿过AP加速后,在PR中做减速运动。勒纳认为,当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在撞击气体原子足以使气体原子电离时,产生的正离子到达金属环RR上面就立即会有正电流出现。通过这一巧妙设计的实验装置,勒纳对不同气体(空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等)的电离电位了测量,发现它们都在11伏特左右。由于勒纳的这一实验以及其他人的一些实验,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原子的电离电位和原子种类无关,一律都是11伏特左右。

勒纳的实验方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被弗兰克和赫兹注意到了,即勒纳根据非弹性碰撞的研究,使人们能够用实验测量基本粒子间能量的传递。由中学物理我们已经知道,弹性碰撞只改变相互碰撞粒子的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而不改变粒子内能;而非弹性碰撞则可以改变相互作用粒子的内能。但勒纳的实验有个问题光电子的能量比较高,因而当它与气体原子碰撞时,难以区分什么情形下是弹性碰撞,什么情形下是非弹性碰撞。为了保证在达到电离电位以前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弗兰克和赫兹了许多研究。1913年,他们在一篇论文中证明,在低电势情形下的碰撞可看作是没有能量损失的弹性碰撞。这时,一个电子与静态原子相碰,其动能损仅千分之一伏,故可以将这一碰撞看成是弹性碰撞。在1926年的诺贝尔演讲中,弗兰克对此过解释,他说:

 

电子的质量是我们所知道最轻的原子氢原子的1/1800,所以根据动量定律,在做通常的气体分子运动论意义上的碰撞时,就像两个弹性球那样碰撞,轻的电子传递给重的原子的动量必然很少。当具有一定动能的慢电子与一静止的原子相碰时,慢电子必然反弹回去,能量实际上没有什么损失,就像一个皮球撞到一堵厚墙上一样。弹性碰撞现在可通过测量来研究。……只有当气压很大并发生数次碰撞时,弹性碰撞造成的能量损失才能显示出来。

 

为了达到使“电子和原子是做弹性碰撞这种说法和实际情况非常接近”,弗兰克和赫兹对勒纳的实验装置了改进。他们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52)所示。

图(52)弗兰克、赫兹1914年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Hg vapor表示管子里填充的是水银蒸

C是电子源,用钨丝做成,由电流加热到白炽程度,G为网状栅极,与C的距离为4cm,在CG之间的电势差V1约为10伏,使电子加速。在真空情形下,电子将得到的动能为

式中m是电子的质量,v是电子到达G的速度,e是电子电荷。P集电极,与电流计M相连。PG距离远小于4cm,仅有12mm,它们之间的电势差V2V1反向,而且大大小于V1,只有0.5V左右。仪器中气体的压强大约为1mmHg,这就使得电子的平均自由程远小于从CG的距离,但却等于或大于GP间的距离。弗兰克和赫兹为了将实验做得很精确,考虑得十分细致。例如,他们在仪器里充进去的气体是性气体或水银蒸气,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对电子没有亲和力的气体,这样可以保持电子的自由态;再例如,他们进行的碰撞是慢电子碰撞,受到碰撞的原子将被激发到发光状态或电离,则碰撞将是非弹性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