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车之父史蒂芬森

火车之父史蒂芬森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蒂芬森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型。24岁时,史蒂芬森的女儿不幸夭折,第二年史蒂芬森的妻子芬妮患肺炎去世。同一年,他的父亲老史蒂芬森突遭横祸,在修理蒸汽机时,被突然放出的蒸汽烧伤了眼睛,从此双目失明。但史蒂芬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的看法。1814年7月25日,史蒂芬森进行了首次试验。此后,史蒂芬森不断地对自己的蒸汽火车进行改进。史蒂芬森的聪明正在于此。

George Stephenson(乔治·史蒂芬森)

特里维西克一生潦倒,在凄凉中离世,他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是有一点他也应该庆幸,有一位更加天才的人物继承了他的事业,将蒸汽机车发扬光大,让铁路运输传遍世界。

就在特里维西克10岁时,英国诺森伯兰郡的华勒姆村,一个名叫史蒂芬森的矿工喜得贵子,取名叫乔治·史蒂芬森。

华勒姆村是一个离纽卡斯尔仅仅15公里的小村子,而纽卡斯尔是英国煤炭开采最发达的地区,靠近大海,水陆交通发达,大量煤炭通过木制轨道上的马拉货车运送到纽卡斯尔港口,然后再运送到各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煤矿当然就靠煤矿谋生。但是老史蒂芬森没有什么本事,只在矿上找了一个看锅炉的工作。老史蒂芬森与妻子都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两人结婚登记需要签名时,都是直接画的叉。乔治·史蒂芬森来到这世界后,老史蒂芬森夫妇又先后生下了四个孩子。一家八口,全靠老史蒂芬森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11在这样的家境中,你可以想象,史蒂芬森根本就不可能有受教育的机会。史蒂芬森在兄弟中又算是年长的,需要照顾弟弟妹妹,所以他12岁就成了一名童工,到18岁还是一个文盲,虽然后来努力的上夜校自学,但是直到后来他名满天下时,写的信里面还经常充满了各种语法错误。

伟人往往都有一些神奇的传说,如在英国有瓦特茶壶的传说,美国有华盛顿与斧头的传说,中国还有司马光砸缸的传说。乔治·史蒂芬森也不例外,有些励志故事书上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能用黏土制作蒸汽泵机,是个天才。这种故事已经无从考证,但史蒂芬森在机械方面具有超出一般的才华是毫无疑问的。一方面,他用自己挣来的钱去夜校补习知识;另一方面,他作为自己父亲的助手——助理司炉,开始研究起蒸汽机来。他经常将一台报废的泵机拆成零件,然后再将它组装起来。他的才华与爱好学习的热情,让他很快把蒸汽机的原理摸得一清二楚。慢慢地,他在附近已经小有名气,开始在多个矿井做兼职,从事技术工作。

史蒂芬森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型。早期生活一直在经受各种磨难。1801年史蒂芬森20岁,娶了比自己大12岁的妻子芬妮,然后有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24岁时,史蒂芬森的女儿不幸夭折,第二年史蒂芬森的妻子芬妮患肺炎去世。史蒂芬森的儿子罗伯特,由他的未婚妹妹埃莉诺帮着抚养。同一年,他的父亲老史蒂芬森突遭横祸,在修理蒸汽机时,被突然放出的蒸汽烧伤了眼睛,从此双目失明。

这时的欧洲正震颤在拿破仑的铁蹄之下,为了反对拿破仑,欧洲各国先后组织了七次反法联盟与拿破仑对决。史蒂芬森在自己最糟糕的年代又被征召到反对拿破仑战争的前线。从战场上归来,史蒂芬森变得萎靡不振,甚至想移民美国。后来史蒂芬森带着一家人,从华勒姆村搬到了威灵顿。在这里,史蒂芬森被一种全新的机械所吸引。这里的煤矿主,在山顶安装一台蒸汽机,用绳子链接装满煤炭的货车,然后将煤车拉到山顶,再通过重力作用滑到山坡的另一面,到了平路再由马拉货车前行。史蒂芬森思考,如果能够研发一种蒸汽动力交通工具,代替马匹完成整个运煤过程,一定会受欢迎。

这个时候,特里维西克已经风风火火地研发了好多台蒸汽机车。特里维西克之后,研制蒸汽机车的也不止史蒂芬森一个,有大量才华横溢的人在挑战这个领域。

1808年,特里维西克制作了自己最后一台蒸汽机车,然后就放弃了该项研究。

1812年,怀特黑文的煤矿工程师制造了一台机车,由于自重太重,将行驶过的轨道全部压坏,失败了。

同年,约翰·布伦金索普研制成功一台带有齿轮的蒸汽机车,让机车齿轮与轨道的齿轮相咬合,以避免平轮机在平滑的轨道上颠覆打滑。但是造价高昂,行驶速度又极慢,无人问津。

1813年,华勒姆煤矿的威廉·赫德利,也研制了一台机车,在煤矿中还时断时续地用了很多年,但没有展现出太多的竞争力,所以也一直没有太大的反响。

经过这么多年的试验,蒸汽机车在实践应用中,基本被判了死刑。当时主流的声音断言,蒸汽机车根本没有任何前途。

但史蒂芬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的看法。1814年,史蒂芬森研制出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布吕歇尔号”。布吕歇尔是普鲁士将军的名字,1814年他在莱比锡会战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军队,拯救了普鲁士,并最终逼迫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当时在纽卡斯尔方言中,“布吕歇尔”是蔑视一切外强中干敌人的代名词。

1814年7月25日,史蒂芬森进行了首次试验。“布吕歇尔号”拥有两个气缸,锅炉长2.44米,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6.4公里的时速前行。不过这台机车也并不十分成功,原因还是特里维西克遇到的那两点,机车太重、轨道承重能力不行,所以机车经常把轨道压坏。但总体而言,史蒂芬森“布吕歇尔号”比特里维西克的蒸汽机车实用性更强。此后,史蒂芬森不断地对自己的蒸汽火车进行改进。不久,史蒂芬森又赢得了一台机车的订单,他在“布吕歇尔号”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实用性更强了,口碑也更好了。如此反复,此后的七年时间里,史蒂芬森共赢得了16台机车订单,他也在纽卡斯尔成立了机车制造公司。12

史蒂芬森被冠以“火车之父”的名头,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设计的火车实用性更强,而且他在设计火车的同时还改进线路的建设。为了解决轨道承重能力的问题,史蒂芬森开始着手对铸铁轨道进行改进设计,他还增加了车轮的数量,以减少对轨道的破坏。1820年,史蒂芬森帮助桑德兰的一家煤矿,建成了一条13公里长的矿区铁路。

史蒂芬森和他发明的火车。

史蒂芬森1814年制造的火车。

史蒂芬森的聪明正在于此。人家成为“温拿”也不是偶然的,在那个年代,他就明白了产业链的重要性。如果只有好用的蒸汽机车,没有适合跑的路,那也只是一堆废物;相反,如果我帮你修好路,你好意思不用我的蒸汽机车吗?于是,史蒂芬森一头扎进纽卡斯尔的工厂里,开始试验新型的铁轨,并研制成了一种铸造铁轨,还申请了专利。

1821年,铁路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出现了。在一位达灵顿富商爱德华·皮斯的斡旋下,英国议会批准修建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由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此前的铁路虽然间或地出现以蒸汽机车牵引,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马拉着矿车在跑,蒸汽机车发出的黑烟合着马粪的味道在线路的上空弥漫。

皮斯对铁路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推动这条铁路的修建,他也有他的私心,他想利用自己的影响为家乡做一些好事。皮斯是该条铁路的倡导者、组织者,也是投资者。他最初的想法是修建一条马拉货车的铁路。

1821年4月19日,史蒂芬森去达灵顿拜会了皮斯,改变了皮斯的决定。此前有一位当时非常有名的律师威廉·詹姆斯已经写信给皮斯推荐了史蒂芬森。他在信中说:“史蒂芬森先生的蒸汽机车,超越一切我所看到的类似发明。我认为史蒂芬森先生在发明机车这方面的功绩,仅次于不朽的瓦特。”13史蒂芬森与皮斯的会面非常成功,他试图说服皮斯,让他接受蒸汽机车牵引货车要比马拉货车效率更高。史蒂芬森的游说非常成功,从此皮斯的态度发生了大转折,由一个铁杆的马拉货车派变为铁杆的蒸汽机车派。

此后,史蒂芬森被皮斯任命为斯托克顿至达灵顿铁路公司的总工程师。于是史蒂芬森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铁路施工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启了32公里铁路的建设历程。此后,这支铁路施工队,还跟着史蒂芬森父子转战欧洲各国,到处传播铁路的火种。

与不朽的瓦特相比,在这条铁路修建过程中,史蒂芬森展示了自己的求实精神与大将风度。在决定选用什么样的铁轨时,史蒂芬森需要做出抉择。此前,史蒂芬森发明了一种铁轨,并申请了专利,只要使用这种铁轨史蒂芬森就能坐收大量专利使用费。但是,此前爱丁堡一位土木工程师曾经写信给史蒂芬森,建议他使用熟铁制造的铁轨代替生铁铸造的铁轨。后来贝德林顿铁厂成功制造出了这种强度更高的锻造熟铁轨。史蒂芬森在考察了贝德林顿铁厂后,认为这种锻造熟铁轨比自己的铸造铁轨强度更高,更适合铺设。所以史蒂芬森决定放弃自己发明的铁轨,采用贝德林顿的铁轨。史蒂芬森的行为赢得一片赞誉,但是也遭到了铸造铁轨制造厂的反对。最终在皮斯的斡旋下,全线80%采用锻造熟铁轨,20%采用了铸造铁轨。

1822年5月23日,在斯托克顿至达灵顿铁路公司董事长托马斯·梅内尔一声令下,该条铁路的第一根铁轨铺设完成。经过几年努力,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终于迎来了通车的那一天。14史蒂芬森驾驶着他为这条铁路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后面牵引着一辆豪华的客车,还有11节装满煤炭的货车,以及14节拉着工人的货车。整列火车全长121.9米。出发时,整列车上共拉着300多名乘客,但是到达终点时,列车上已经有了650名乘客。15这些爬火车的“铁道游击队们”水平也很值得称道。

史蒂芬森驾驶着机车,以平均12.8公里的时速从斯托克顿行驶到达灵顿,某些路段最高时速达到了24公里。对于新建的铁路能不能经得起自己机车的碾压,史蒂芬森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好在,除了中间抛锚了两次,火车还是顺利地从斯托克顿行驶到了达灵顿。史蒂芬森派出了一位少年,骑马跑在前面,挥着旗帜呐喊着“火车来了,闪开闪开”,为“旅行号”开路。这就是最原始的铁路信号模式。

史蒂芬森成功到达达灵顿时,七门重炮震耳欲聋,当地的教堂也纷纷敲响了钟鼓,祝贺这条伟大铁路的诞生。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开创了一个时代,但它并不十分成功。不但行驶速度缓慢,与马拉货车相比没有优势,而且经常发生一些故障,导致一些投资者灰心丧气,一度准备改回马匹牵引。不过史蒂芬森成功说服他们坚持了下来。16

真正让铁路展现它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的是,接下来建设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这条铁路的开通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从此铁路在各大洲纷纷开花结果。为什么这么说?看看这条铁路连接的两个城市你就知道了。利物浦是英国最大的港口城市,而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纺织业之都。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干线铁路,线路全长56公里,耗资高达40万英镑。

随着工业的发展,曼彻斯特的纺织业快速发展,英国本地的棉花已经无法满足曼彻斯特的需求。所以英国开始大量进口棉花。从美国跨越大西洋运来的棉花在利物浦港口靠岸,然后转运到曼彻斯特,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马车,运输成本高昂,且费时费力;一种是走运河,而运河被几家航运公司垄断,赚取丰厚利润。

史蒂芬森在监督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建设。(油画)

最初,曼彻斯特纺织工厂采取的方式是跟航运公司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降低运费。但是,他们碰了一鼻子灰。因为与马车运输相比,运河还是有很大优势。没有一种运输方式可以挑战他们。或许是看到了两城之间运输的巨大利润,在两城之间修建一条铁路的提议,在利物浦与曼彻斯特民间开始发酵。这次挺身而出的正是在修建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时推荐过史蒂芬森的著名律师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在当时是一个知名律师,后来转型成为地产代理人,后来又创办了企业。詹姆斯是个铁路促进派,经常在各种场合宣传铁路的各种优势。此时,他又全身投入到社会活动中,为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设造势。

很快利物浦铁路公司董事会正式成立,线路的勘察任务就交给了詹姆斯。该条铁路的上马遭到了运河公司的强烈反对。谣言再一次成为历史的主角。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中国高铁发展之时,也是各种谣言满天飞,比如有人说中国高铁是吃掉安全余量强行提速;还有一位教授接受媒体采访说,中国高铁都是面子工程,都是大幅亏损,中国一条高铁都不应该建;还有辐射问题,有人发帖称:“高铁尽量不要坐,高铁乘务员最近又招了批,因为上一批集体辞职了,因为高铁辐射严重,乘务员不是不孕就是流产……”

中国的高铁人都表示很委屈,其实大可不必,这都是一些很正常的事情。新事物的出现,特别是有生命力的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会受到保守势力的阻击。有一句话叫,经得起多大的诋毁就担得起多大的赞美。当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上马时,受到的诋毁一点也不比后来的中国高铁要少。但拨开各种诋毁的迷雾,当这条铁路通车运营一段时间后,它彻底地改变了英国,改变了英国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我们都很难分清楚,到底是工业革命成就了铁路,还是铁路成就了工业革命。或者说,两者相互作用,创造了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世界历史也迎来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时代。

正如中国高铁时代,谣言攻击的对象主要是高速列车,当时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上马时,谣言攻击的对象集中在蒸汽机车上。如蒸汽机车会让男子不育、孕妇流产,甚至会影响动物生长,让母鸡不再下蛋、奶牛不再产奶,还会降低稻谷、棉花的产量。这些谣言让利物浦的群众非常恐怖,于是他们组织起来,反对铁路建设,甚至组织起来攻击詹姆斯的勘察队伍,经常会发生勘察队员被打,勘察仪器被破坏的情况。

詹姆斯排除各种干扰,全力推进线路建设。但是他还是没有能够在利物浦议会要求的时间内完成线路勘察报告。于是他被炒了鱿鱼。因为他醉心铁路建设,影响了他的主业地产代理业务,后来他破产了,还蹲了监狱。

接替詹姆斯的正是乔治·史蒂芬森。但史蒂芬森同样在这条铁路上栽了大跟头。当时正值1824年,史蒂芬森还在负责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建设。史蒂芬森的勘察队伍经常受到铁路反对派的骚扰,甚至有时候勘察队只能到晚上借助月光在野地里工作。经过7个月的努力,在1824年年底,史蒂芬森终于如期交付了勘察报告,给议会讨论。然后铁路公司董事会也紧急启动宣传方案,力图营造良好的氛围。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正在上演。

铁路反对派主要是运河公司,他们资金雄厚,且与议会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非同一般的能量。1825年,利物浦议会对该条铁路的法案进行公开辩论。运河派雇佣了当时顶级的律师,妄图将该条铁路扼杀在摇篮里。主辩手名叫爱德华·奥尔德森。

他们成功了。奥尔德森抓住勘察报告里面几个纰漏进行猛烈攻击,史蒂芬森败下阵来。该条铁路的法案最终没有获得议会的通过,史蒂芬森也被解职。

史蒂芬森跌入了人生的又一个低谷。这时他的儿子罗伯特·史蒂芬森给了他强大的精神支撑。此时,小史蒂芬森已经到南美开创自己的事业去了,并在那里遇到了潦倒的特里维西克。史蒂芬森给小史蒂芬森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苦闷。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爸遭遇挫折,儿子不能袖手旁观。小史蒂芬森放弃了自己在南美的事业,选择回到英国帮助史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利物浦公司董事会也没有放弃。他们雇佣了伦尼兄弟,又对线路进行了一次查勘,并再次交由议会进行闯关。这次他们成功突围,获得了议会批准。伦尼兄弟觉得自己功劳巨大,所以在铁路建设时狮子大开口。利物浦铁路公司董事会很为难,只好把他们兄弟炒了鱿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橄榄枝再次降临到史蒂芬森头上。此时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已经正式开通,史蒂芬森也声誉大振。关键小史蒂芬森回来后,还帮助史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的设计,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史蒂芬森重新担任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总工程师后,铁路建设依旧面临重重阻力,包括反对派的骚扰,也包括很多技术难题。但总体来看,线路建设还在稳步推进中。

史蒂芬森最大的苦恼还是蒸汽机车的反对派,包括很多利物浦铁路公司董事会成员,多数人主张采用固定式动力牵引机,就是史蒂芬森刚刚搬到威灵顿时看到的那种运输方式。还有更多人则支持建设一条马拉铁路线。就在这个时候,史蒂芬森再次展示了自己极具战略的眼光。他成功说服利物浦铁路公司董事会举行一场蒸汽机车大比武。1829年4月,公司董事会正式对外宣布比赛决定,比赛的名称定为“伦希尔大赛”。17比赛要求,所有参赛者派出的蒸汽机车重量不能超过6吨,而且要能在铁道上完成总长97公里的赛程。裁判委员会将根据机车的速度、重量、马力、耗煤量、排烟量等几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最高的获胜。胜者将获得500英镑奖金(相当于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史蒂芬森一年的薪水)。比赛地点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已经完工的雨山段。

这次比赛几乎成了一个铁路机车博览会,各路高手纷至沓来,闻讯而来的观众竟然也达到了15000人。经过第一轮报名筛选后,共有五台机车进入最后的决赛,18它们是:

来自伦敦的“宝石号”,自重2吨;

来自达灵顿的“无敌号”,自重4吨;

来自利物浦的“渊博号”,自重3吨;

来自爱丁堡的“坚定号”,自重2吨;

来自纽卡斯尔由史蒂芬森父子设计的“火箭号”,自重4吨。

10月8日,这场举世瞩目的比赛在莱茵希里城的铁路线上进行。“渊博号”因为还需要借用畜力前行,所以比赛还没有开始就被淘汰。“坚定号”也出师未捷身先死,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修好之后,比赛刚开始就趴窝了。“无敌号”也是毛病不断,刚启动就趴窝了,然后无论怎么修理就再也启动不起来了,只好也退出了比赛。

1909年制作的史蒂芬森“火箭号”的剖视模型。

真正顺利起跑的只有“火箭号”与“宝石号”。“宝石号”制造精巧,外表华丽,非常吸引眼球,粉丝比较多。“火箭号”外形则显得有点土,好在有史蒂芬森的大名在,也获得了很多支持。但火车毕竟是用来跑的,是骡子是马需要拉出来遛遛。“宝石号”顺利起跑后,中途频频抛锚,反复维修不见效果,只好中途退出了比赛。史蒂芬森则驾驶着他的“火箭号”,以22公里的时速绕着2.4公里的环行线反复行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到了最后一圈,他还开足马力,时速达到了惊人的48公里。

史蒂芬森还邀请有足够勇气的人上来体验“火箭号”带来的速度感。其中包括当时一位知名的剧作家、女演员范妮·肯布尔,她正因为出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名声大噪。她上去后坐在史蒂芬森身旁。事后她在她的《少女时期的纪录》一书中兴奋地描述:“机车以全速前进,那种感觉真是难以想象。它跑得非常平稳……我站起来,除去软帽,尽情吸入迎面吹来的空气……强风使我无法睁开双眼……当我闭上眼睛时,我感觉自己仿佛正在飞行,心中的喜悦和惊奇实在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虽然如此惊奇,但我有绝对的安全感,并无丝毫恐惧。”她还宣布自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史蒂芬森。

如果是好莱坞电影,接下来肯定是浪漫的情节,英雄与美女携手踏上幸福之路。但现实没有电影里那么浪漫,史蒂芬森是有妇之夫。1806年妻子去世后,到1820年39岁的史蒂芬森再婚,娶了一个农民的女儿贝蒂。原本史蒂芬森在年轻的时候就想娶贝蒂为妻,后来他辜负了人家,与大自己12岁的芬妮结婚生子。后来,肯布尔移居到了美国,与一个庄园主结婚,开启了一段并不十分幸福的婚姻生活。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拥抱这种全新交通方式的到来,有些英国人认为火车非常恐怖,“像痛苦不堪、五内俱焚的怪物”。有一位英国的乡村牧师曾经讲述,他带着他的神职人员观看火车的场景。那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火车,那个怪物先是一声巨大的咆哮,然后又喷出厚重的烟柱,一位神职人员吓得跌倒在了岸边,就像被闪电击中一样。当他重新站起来时,脑子一片混沌,舌头不听使唤,过了一会,他问:“知识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这次比赛让史蒂芬森在15000名观众面前出尽了风头,不但赢得了500英镑的奖金,还赢得了四台蒸汽火车合同。他们父子的工厂又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了。

1830年9月15日,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举行盛大通车典礼,尽管是个雨天,但是有40万人守候在铁路旁参观典礼。典礼的贵宾是当时英国的首相,15年前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与威灵顿一起出席此次典礼的另外一位贵宾是利物浦的国会议员,威廉·哈斯基逊。虽然威灵顿出席了仪式,但是他并不喜欢铁路这个新玩意,他认为在这上面搞不出什么名堂;相反,哈斯基逊是铁路的热忱拥护者。两人都是保守党人士,在国会改革的议题上两人也是势同水火。保守党的成员都希望能够借此开通仪式,缓和二人的关系。

参加仪式的共有七台机车。乔治·史蒂芬森亲自驾驶着“诺森伯兰号”,后面是80位贵宾,包括威灵顿公爵与哈斯基逊。史蒂芬森的儿子小史蒂芬森则驾驶着“火箭号”。

“诺森伯兰号”行驶了27公里后,在帕克赛德站停下来为机车加水。加完水之后,他们在等待另外六列车过去。史蒂芬森想让这些贵宾们看看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的雄姿。

哈斯基逊与另外一位贵宾觉得在车厢里太闷,就出来透透气。先是“凤凰号”机车与“北极星号”机车呼啸而过。但是小史蒂芬森驾驶的“火箭号”却误点了。哈斯基逊在轨道边上看到了威灵顿,威灵顿向哈斯基逊点头示意,哈斯基逊走过去握住了威灵顿的手。两位保守党的巨头走向和解。

就在这时,负责望的人大喊“火车来了”。

1837年伦敦伯明翰铁路车站站台内景。

当时的火车还没有信号系统,起初是有人骑着快马,在前面开路,后来改为有人站在高处望。“火箭号”已经误点,所以速度很快。其实等人肉眼看到时,已经很近了。与哈斯基逊一起出来的另外一位贵宾,年纪尚轻,身手矫健,迅速地爬进了“诺森伯兰号”车厢里。但是哈斯基逊已经60岁了,年老体衰,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手足无措。急忙之中,一下摔倒在了轨道上。

“火箭号”呼啸而过。哈斯基逊一条腿被碾断。

众人急忙把哈斯基逊抬上车,史蒂芬森立刻驾车,送哈斯基逊到了埃克尔斯的医院去抢救,在送医院路上“诺森伯兰号”创造了57.6公里的火车第一速。本来这位火车的粉丝可以和史蒂芬森一起享受御风的征程,不幸的是,当天晚些时候,60岁的他伤重不治,与世长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火车事故中丧生的人。

但无论怎样,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开通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连远在美国和印度的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这条全长56公里的铁路,让全世界见证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到1831年,运行满一年后,它的载客量达到了50万人次,铁路公司因此给投资者们分发了丰厚的红利。两城之间的客运班次也快速地得到了加密,货物运输也紧接着启用。最初的货物主要是棉花和煤炭,慢慢地又增加了活畜的运载。1831年5月,49头嗷嗷乱叫的爱尔兰猪被运到了曼彻斯特。农民也很快意识到了铁路的价值,鱼肉、蔬菜、奶制品的运输为普通英国人,特别是那些以前很少看到多少新鲜食品的城里人带来了饮食革命。19

此后,铁路迅速在欧洲大陆以及美洲大陆铺开。作为划时代的交通发明,火车还成为艺术以及文学的宠儿。1844年,欧洲风景画坛的大师级人物特纳,创作了画作《雨、蒸汽和速度》,这是第一幅反映铁路的重要艺术品,表现了火车冲破重重迷雾的浪漫景象。

自此,史蒂芬森几乎成了火车的代表。不仅是在英国,欧洲其他国家修建第一条铁路时往往都会专门邀请史蒂芬森参加,向他进行技术咨询。

1838年功成名就的史蒂芬森回到了他的故乡诺森伯兰郡,他的第二任妻子贝蒂在1845年去世。史蒂芬森与贝蒂并未生育子女。

1848年,67岁的史蒂芬森第三次结婚。婚礼6个月后,他就患上了脑膜炎,于8月12日凌晨死亡。死后,史蒂芬森被安葬在切斯特菲尔德的圣三一教堂,与他的第二任妻子一并合葬。

为了纪念史蒂芬森,英国政府将他的肖像和“火箭号”形象印在了5英镑面值的纸币上。

铁路的诞生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革命性的,不仅仅是改变了伦敦人的食谱,更像一条条输血动脉让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毫无疑问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它的诞生又成了工业革命的兴奋剂,让工业革命以更加迅猛的方式爆发着。一条条铁路的建成,就像是分布在整个大不列颠的大动脉,打通了英国商业贸易的奇经八脉,钢铁、机械、地产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更早的工业革命和更早的铁路建设,让英国成为这一时期的执牛耳者。1830年英国农业人口已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5%,而此时的法国这一数据是60%,普鲁士是70%,西班牙是90%,俄国和整个东欧则是95%。20

为了纪念史蒂芬森,英国政府将他的肖像和“火箭号”形象印在了5英镑的钞票上。

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良好示范效应,让英国人对铁路建设陷入了一种癫狂状态。如何癫狂,我想看完下面这组数字你就明白了。1845年,英国共有815个铁路项目被提上议事日程,供投资者进行讨论。当年议会通过了约4320公里铁路议案,相当于此前英国铁路的总和。21当时伦敦证券交易所铁路股票的价格飞涨,大量投机资金涌入铁路行业。据说当时为了印制铁路投资计划书,工人们都彻夜加班,计划书印好后就快马加鞭送到伦敦,等待国会的批准。有些竞争对手为了阻止对手抢先,竟然雇用人在火车站拦截对手,甚至伪装成出殡,将计划书放到棺材里,以躲避围堵。这种狂热让英国的铁路里程到1850年代就超过了1.1万公里。

不止英国,欧洲以及北美都被带动起来。下面是各国第一条铁路修建时间: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通车。

1828年法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圣艾蒂安—昂德雷济约铁路,初为马拉矿车,四年后改为蒸汽机车。

1830年,美国第一条铁路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通车。

1835年,比利时第一条铁路布鲁塞尔—梅赫伦铁路通车。

1835年德国第一条铁路纽伦堡—菲尔特铁路通车。

1836年俄国第一条铁路圣彼得堡—沙皇村铁路通车。

1839年意大利第一条铁路那不勒斯—波蒂奇铁路通车。

1847年瑞士第一条铁路苏黎世—巴登铁路通车。

1848年西班牙第一条铁路巴塞罗那—马塔罗铁路通车。

1849年荷兰第一条铁路阿姆斯特丹—哈勒姆铁路通车。

1851年秘鲁第一条铁路利马—卡亚俄港铁路通车。

1853年4月16日,印度第一条铁路孟买—塔那铁路通车。

1872年10月14日,日本第一条铁路东京—横滨铁路通车。

1876年6月30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后被清政府从英国手里赎回拆除。22

1840年世界铁路总里程还只有8000公里,1860年就突破了10万公里,到1913年世界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110.4万公里,其中美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2万公里。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