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体及其规律

浮体及其规律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人对浮体现象已有大量的实际应用事例。对浮体的物理规律最早做出讨论的是墨家。墨家企图表述浮体定律,然而,或者因文字简略未曾表述清楚,或者没有看出浮体沉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正是它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因此在“沉形之衡”一句中表述不确切,也不科学。如果这样理解“沉形之衡”而不失墨家原意,那么《墨经》还是清楚后来以阿基米德名字命名的浮体定律。有可能的是,曹冲并非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以舟量物的人。

第一节 浮体及其规律

古代人对浮体现象已有大量的实际应用事例。建造船舶;自秦始皇起修筑灵渠,至唐宋时代设斗门(船闸)36座,壅高水位,开启斗门,使船舶上山越岭,辟南北之水上交通;建造浮桥;宋僧怀丙打捞掉落江中的铁牛,这是浮力起重的工程创举,等等。对浮体的物理规律最早做出讨论的是墨家。《墨经》写道:

《经下》:

形之大、其沉浅也,说在衡。

《经说下》:

形沉形之衡也,则沉浅非形浅也,若易五之一。

在墨家看来,一个形体极大的物,在水中沉没较浅,下沉部分与整个物体平衡,就像市场上以五件甲种商品等价交换一件乙种商品一样。因此,《墨经》曰:“说在衡”,或“沉形之衡”。在《墨经》“沉形之衡”的“沉”字表述中,没有讲清楚是“沉”在水中那部分物所排开的液体。墨家企图表述浮体定律,然而,或者因文字简略未曾表述清楚,或者没有看出浮体沉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正是它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因此在“沉形之衡”一句中表述不确切,也不科学。《说》文强调“则沉浅非形浅也”,这意思又似乎告诉人们,墨家不是将沉入水中的那部分物体看做是形体;而“易五之一”的比喻,又表明墨家似乎懂得沉入水中那部分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是被排开的水的重量与整个浮体平衡,这才谈得上“易五之一”的等价交换。如果这样理解“沉形之衡”而不失墨家原意,那么《墨经》还是清楚后来以阿基米德名字命名的浮体定律。

至东汉末年,人们的确清楚地知道浮体所排开的水的重量等于浮体的重量。早卒的神童曹冲(196—208)提出“以舟量物”的方法就是个证明。

据《三国志·邓哀王冲传》载: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敏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成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致,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引文中,“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意思是先牵象至丹上,刻下舟的排水线;然后称物至舟中,直至该物使舟也沉没至同一排水线上,此时物重即象重。

有可能的是,曹冲并非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以舟量物的人。据《符子》记载,东周燕昭王(前311-279年在位)曾命人以舟称量大猪。由此可见,“以舟量物”还是中国的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