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线菌生长之谜

放线菌生长之谜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宗接代是任何一种生物都应该进行的生理现象,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微生物都不例外,正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和人类一样,当放线菌过了青春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育能力,而判断其过了青春期的标准则是气生菌丝蜕变成孢子丝。可见,孢子是细菌根据自己不同的生理特点选择不同生育方式产生的。它们极像人类的受精卵,在放线菌的繁殖之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因为有这么多孢子,才使得成千上万放线菌诞生。

横隔孢子(中节孢子)

传宗接代是任何一种生物都应该进行的生理现象,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微生物都不例外,正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放线菌却舍弃“豆”和“瓜”,而选择孢子来完成繁育重任。

和人类一样,当放线菌过了青春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育能力,而判断其过了青春期的标准则是气生菌丝蜕变成孢子丝。孢子丝一旦成熟,在其顶部就会出现如糖葫芦般的孢子。它们大多是在无性的作用下诞生的,因此被冠上“无性孢子”的绰号。

别以为“无性”很简单,它们的“造子”大计,丝毫不逊于人类280天的孕期修炼。摆在它们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是通过凝聚分裂法,二是横隔分裂法。但这两条路都不好走,首先,凝聚分裂法就得让孢子丝孢壁内的原生质把核物质圈养起来,然后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凝聚成一串体积相等或大小相似的小段。同时,必须趁机教它们练“缩骨法”,使每一小段都拼命收缩。与此同时,还要在每一段的外面建一座婴儿房即孢子壁,就像人类的子宫一样。一些新生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就会悄然入住,待孢子成熟后,孢子壁便会破裂释放出孢子。这些新的小生命便被人类称为凝聚孢子。

对于选择走横隔分裂道路的子民们来说,“造子”之路同样坎坷。当单细胞孢子丝成长到一定阶段,到达繁殖期后,孢子丝的身体内部就会产生无数堵墙(横膈膜),将孢子丝分为N等份,从此它们过上了彼此隔绝的分居生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横膈膜断裂形成孢子,因此,这也决定了它们的长相有点像刀切般呈大小相似,体积相等的圆柱形或杆状。它们的个头更是微不足道。诺卡氏菌属就是选择这种生育方式,这些新生儿被人类称呼为横隔孢子,也称为中节孢子或粉孢子。

当然,如果只有这两种生育方式,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可能会想,只要在这两个步骤下进行攻击,就会让它们断子绝孙。如果真这样认为,那未免太低估它们的繁育能力了。早在几亿年前,它们就已另辟生育之道了。

一些放线菌先在气生菌丝或营养菌丝上形成一个小房子,取名孢子囊;而有的孢子囊则是由孢子丝盘绕形成,有点像蜘蛛精住的盘丝洞。在这样一个特别的住所里生活着很多像小蝌蚪一样的小孢子,它们在这里渐渐长大,直到这座房子装不下它们,如气球般被挤破,这些被囚困的孢子便获得了释放。同时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小蝌蚪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孢囊孢子。

还有一些小单孢菌科,它们选择“大树模式”进行繁殖,在营养菌丝顶端,它们分出很多枝节,就像大树的枝丫一般,四处蔓延。但与树枝不同的是,它们每个枝头都会顶着一个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的饰品。这些饰品聚集在一起,很像一串葡萄。别小看这些饰品,它们可是小单孢菌科的子女,取名为分生孢子。

可见,孢子是细菌根据自己不同的生理特点选择不同生育方式产生的。它们极像人类的受精卵,在放线菌的繁殖之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因为有这么多孢子,才使得成千上万放线菌诞生。

放线菌的子宫——孢子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