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放线菌的主要类群

放线菌的主要类群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链霉菌主要借分生孢子繁殖,其生活史见图1-30。已知的链霉菌属的菌有千余种,大多生长在含水量较低、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链霉菌是产生抗生素菌株的主要来源。放线菌属多为致病菌。典型种为牛型放线菌,原始发现于牛的腭肿病,通常见于动物口腔内。另一个是以色列放线菌,寄生在人体内,可引起后腭骨肿瘤病和肺脏及胸部的放线菌病。(五)游动放线菌属游动放线菌属以基内菌丝为主,有的有气生菌丝,有的气生菌丝少,菌丝有隔或无隔。
放线菌的主要类群_微生物学

(一)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链霉菌属有发育良好的分枝状菌丝体,菌丝无隔膜,直径约0.4~1.0μm,长短不一,多核。菌丝体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之分。孢子丝再形成分生孢子。链霉菌主要借分生孢子繁殖,其生活史见图1-30。

已知的链霉菌属的菌有千余种,大多生长在含水量较低、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链霉菌能分解纤维素、石蜡、蜡与各种碳氢化合物。链霉菌是产生抗生素菌株的主要来源。许多著名的常用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抗肿瘤的博来霉素、丝裂霉素,抗真菌的制霉菌素,抗结核的卡那霉素,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等,都是链霉菌属的种的次生代谢产物。

(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该属菌基内菌丝发育良好,多分枝,无横隔,不断裂,直径为0.3~0.6μm,一般不形成气生菌丝体。孢子单生,无柄,直接从基内菌丝上产生,或在基内菌丝上长出短孢子梗,顶端着生一个孢子(图1-31)。

小单孢菌属与链霉菌属相比,菌丝体较细、无气生菌丝;菌落小,一般为2~3mm,呈橙黄色或红色,也有深褐、黑色、蓝色者;菌丝生长力较弱,一般在15~20d便停止发育,生长温度略高,一般为32~37℃ ,所以两者很容易区别。

此属多分布于土壤或堆肥中。庆大霉素即由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产生。

(三)诺卡氏菌属(Nocardia)

诺卡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菌丝体,菌丝纤细,多数弯曲如树根状,生长到十几小时开始形成横隔膜,并断裂成多形态的杆状、球状或带叉的杆状体。诺卡氏菌属中大多数种无气生菌丝,只有基内菌丝,菌落秃裸;有的则在基内菌丝体上覆盖着极薄的一层气生菌丝,有横隔,断裂成杆状(图1-32)。菌落比链霉菌的小,表面多皱,致密干燥,或平滑凸起不等,有黄、黄绿、红橙等颜色。

图1-31 小单孢菌的形态

图1-32 诺卡氏菌的形态(Madigan et al.,2003)

利福霉素由地中海诺卡氏菌(N.mediterranei)产生。有些诺卡氏菌可用于石油脱蜡、烃类发酵以及污水处理中分解腈类化合物。

(四)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放线菌属仅有基内菌丝,有横隔,易断裂成“V”形或“Y”形体。菌落污白色。一般为厌氧或兼性厌氧菌,因此,在CO2气体存在下容易生长。放线菌属多为致病菌。典型种为牛型放线菌(Actinomyces bovis),原始发现于牛的腭肿病,通常见于动物口腔内。另一个是以色列放线菌(Act.israeli),寄生在人体内,可引起后腭骨肿瘤病和肺脏及胸部的放线菌病。

(五)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游动放线菌属以基内菌丝为主,有的有气生菌丝,有的气生菌丝少,菌丝有隔或无隔。在基内菌丝上生孢囊梗,梗顶端生孢囊,孢囊成熟,释放出有鞭毛、在水中能运动的游动孢子,见图1-33。

图1-33 游动放线菌属的形态(引自Prescott et al.,2002)

(a)游动放线菌孢囊的发育 (b)游动放线菌孢囊孢子成熟并释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