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原性放线菌及其检验

病原性放线菌及其检验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病灶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黄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中形成的菌落,将其压制成片,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衣氏放线菌的菌落常粘连于琼脂上,不易挑起和乳化。3.致病性 主要为外源性感染,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体感染,产生类似肺结核症状。巴西诺卡菌可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足、腿部,又称为足分枝菌病。

(一)放线菌属

1.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无芽胞、荚膜和鞭毛,无典型细胞核,无核膜,细胞壁含胞壁酸。患者病灶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黄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中形成的菌落,将其压制成片,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衣氏放线菌最常见,牛放线菌主要引起牛放线菌病。

2.培养特性 厌氧或微需氧,有氧环境中一般不生长,初次分离加5%CO2促进生长。生长缓慢,需3~4d才能形成肉眼可见菌落,经多次移种后,才可形成易于钩取的菌落。在葡萄糖肉汤中37℃3~6d后,在培养基底部形成小颗粒沉淀。衣氏放线菌的菌落常粘连于琼脂上,不易挑起和乳化。

3.生化反应 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触酶试验多为阴性,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4.致病性 放线菌属于正常菌群,存在于人体,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或受伤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引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无继发感染则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常出现多发瘘管,排出的脓性物质中含有硫黄颗粒,称为放线菌病。传播途径有外伤或昆虫叮咬,放线菌还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5.检验 ①标本采集:主要采集脓液、痰液或活检组织,首先可抽取未破脓肿的脓汁检查有无“硫黄颗粒”。②直接镜检:将“硫黄颗粒”置玻片上镜检,在低倍镜下如见有典型的菊花状颗粒,可确定诊断。抗酸染色阴性。③分离培养:5%CO2的厌氧环境中37℃3~6d,观察菌落特征。④生化反应:厌氧环境37℃3~7d观察结果。

(二)诺卡菌属

1.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多为球状或杆状菌,分枝状菌丝较少。主要致病菌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

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一般需5~7d才见菌落,菌落或呈颗粒状,液体培养基中由于需氧可在表面长成菌膜,下部培养基澄清。星形诺卡菌可形成黄色或深橙色菌落,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表面则有白色菌丝。

3.致病性 主要为外源性感染,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体感染,产生类似肺结核症状。在病变组织或脓汁可见黄、红、黑等颗粒。巴西诺卡菌可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足、腿部,又称为足分枝菌病。

4.检验 ①标本采集:可采集痰液、脓液和脑脊液等,仔细查找有无黄、红或黑色颗粒。②直接镜检:如标本中有色素颗粒,取其压碎涂片,染色镜检,有革兰阳性,抗酸染色呈弱抗酸性,在盐酸酒精中较长时间可完全脱色,可初步确定为诺卡菌。③分离培养:接种置25~37℃需氧环境,2~4d后,如有黄、橙或红色等色素菌落,做生化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