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力差异测定

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力差异测定

时间:2022-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小斑病菌可能存在基因水平的差异,进而对同一品种寄主具有强弱分明的致病力差异。(二)实验方法1.孢子悬浮液制备将培养好的玉米小斑病菌从培养基表面洗脱下来,进行镜检,稀释至浓度为1×106个/m L。

一、目的要求

利用已掌握的植物病原菌接种发病方法,测定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明确植物病原菌通常存在致病力差异或分化现象。

二、材料和用具

(一)实验材料

同一品种的玉米幼苗,4~6叶龄;5个不同地域来源的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菌株。

(二)实验用具

培养皿、玻璃棒、显微镜、标签纸、签字笔、计数器、喷壶、若干三角瓶(装有灭菌水)等。

三、内容和方法

(一)实验原理

多数情况下,病原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群体,它不完全是均质的,其种群结构具有可变性。 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小斑病菌可能存在基因水平的差异,进而对同一品种寄主具有强弱分明的致病力差异。

(二)实验方法

1.孢子悬浮液制备

将培养好的玉米小斑病菌从培养基表面洗脱下来,进行镜检,稀释至浓度为1×106个/m L。

2.接种

将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装入喷壶里,均匀地喷洒在玉米叶片表面,不同的小斑病菌写上标签,注明病菌标号、接种时间等。

3.观察发病情况

接种后,将各处理玉米幼苗罩于大塑料袋中,恒温保湿,36~48h后观察并记录玉米苗的发病情况,得出哪些地域来源的小斑病菌致病力较强,哪些较弱。

(三)注意事项

1.接种时,孢子浓度要适宜,浓度太高发病迅速,短时间内都发病比较严重,可能无法判断玉米幼苗的感病程度;浓度太低,可能接种后不发病,也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2.刚接种病原菌时,需要保湿培养一段时间,保持足够的温度和湿度更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致病。

四、实验学时

6学时。

五、作业与思考题

1.每人提交实验报告1份,分析讨论病原菌的致病性。

2.比较病原菌生理分化、致病力差异两组概念的异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