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真实的世界好像只有三维

为什么真实的世界好像只有三维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结果基于一类对三角刨分空间图的特别选择,它们回避了反问题。这些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为什么真实世界好像就只有三维空间,而不是某种高度互联的网络?空间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距离的概念,即根据通话与否决定两个人是否邻近。三维真实空间和手机网络截然不同,三维空间中,没有人有6个以上的邻居。

为什么真实的世界好像只有三维

以上观点中如果有一条为真,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容忍少量非定域连接的存在,甚至还会偏爱这些连接的存在。可如果非定域连接过多,我们会在空间演生过程中遭遇一系列问题,它们被称作“反问题”(inverse problem)。

选定一个光滑的二维表面,比如球面,我们很容易将其近似为一个三角形构成的网络(见图15-6),最后得到的图被称作表面的三角刨分(triangula-tion of a surface)。这正是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发明球形穹顶时所做的事。这些穹顶在一小段时间内极为流行,直到人们回想起方形房间的优点。现在,让我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反问题。假设我给你一大堆三角形,然后让你把它们边对着边粘起来。我不会告诉你最终要粘的形状,只是让你随机地黏合这堆三角形。这一过程中,你很难会粘出球面。你很可能粘出如图15-7所示的各种不规则形状——充满了尖角以及其他各种不规则结构。

   

图15-6 二维平面的三角刨分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将三角形拼成不规则形状的方式很多,拼出完美二维球面的方式却很少。在所有这些拼出来的怪异形状中,空间的“原子结构”最为光怪陆离。这是因为在若干个三角形的尺度上,存在大量的复杂性。因此,一堆三角形无法自发演生出优质空间。

然而,圈量子引力论可以演生出广义相对论。这些结果基于一类对三角刨分空间图的特别选择,它们回避了反问题。这些结果本身当然非常出色,但它们并没有告诉我们,如果一幅图拥有许多非定域连接,这幅图的演化到底该怎么描述。

   

图15-7 三角形随机黏合出的不规则几何体

这又一次强调了空间定域性的特殊之处,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大约束。它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的教训,如果空间由量子结构演生而来,那么肯定有某些原则或作用,使得“空间原子”只能组合出“类似”空间的形状。其中一条原则或作用是,一个空间原子的周边只能存在少数几个其他空间原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空间原子的随机组合。

以上我所谈论的,都是从圈量子引力论出发构筑量子广义相对论的方式。然而,就其他量子引力理论而言,只要理论认为空间或时空存在原子结构,那这个理论就会受到反问题的折磨。这些方法包括因果集合理论、弦论中的矩阵模型、动态三角刨分。每个理论各有引人入胜之处,然而它们都面临反问题的挑战。这些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为什么真实世界好像就只有三维空间,而不是某种高度互联的网络?

为了加深对问题难度的印象,让我们想象一下自己身处一个手机用户的网络中。空间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距离的概念,即根据通话与否决定两个人是否邻近。如果你们两个人每天都打一次电话,我们就会认为你们是紧挨着的邻居。如果某人和你通话越不频繁,那个人就离你越远。请注意,这里距离的概念和空间距离的概念并不一样,前者更加灵活。我们知道,在真实空间中,每个人身旁的邻居数量都是一样的。三维真实空间和手机网络截然不同,三维空间中,没有人有6个以上的邻居。

在手机网络中,你可以完全自由地选择你和其他用户距离的远近。如果我知道你和50 000个用户之间的距离,这些信息无法帮助我分析你和第50 001个用户之间的距离。第50 001个用户可能与你素不相识,也可能就是你的妈妈。但对空间来说,远近是严格的。如果你告诉我你的邻居都有谁,我就知道你住在哪里。我可以知道你和其他所有人隔了多远。

列举网络连接所需要的信息,远远多于列举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物体排列所需要的信息。想要列举50亿手机用户如何互连,我需要赋予每个潜在配对一位信息。对于50亿手机用户而言,可能的信息位数大概是这个数字的开方,即2.5×1019位。但想要列举每个用户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我们只需赋予每个人两个数字:他的经度和纬度——也就是只需区区120亿个数字。因此,如果时空确实由关闭了连接的网络演生而来,那么必须要关闭的潜在连接一定非常多。

怎样才能关闭连接?量子关系图解答了这一问题。它假设在一个网络中,创造连接、保持连接都会需要能量。要形成一个如图15-1所示的二维或三维格点,只需要很少的能量,想形成高维的格点则需要更多能量。在这一理论中,早期宇宙拥有一幅非常简单的图景:宇宙初期非常炙热,它有足够的能量打开几乎所有连接。于是在早期宇宙中,万事万物紧紧相连,中间最多相隔区区几步。随着宇宙冷却,连接开始不断中断,直至能量降到维持三维格点所需的极小能量。这便是空间演生的过程(我的一些同事称它为“大冷冻”,而不是“大爆炸”)。这一过程也被称作“几何生成”(geometrogensis)。[19]

几何生成能解释大爆炸初始条件中的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都差不多?背景辐射的涨落谱也差不多?这是因为早期宇宙是个高度互联的系统。所以,几何生成提供给我们一个暴胀理论之外的早期宇宙假说。

当然,细节决定成败。大冷冻如何生成三维规则结构(类似图15-1所示的二维格点)?它为什么生成规则结构,而不是其他更加混沌的结构?这些都是当下研究的热点[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