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饮食发展的“线图”(中国“食文化”的源流)

古代饮食发展的“线图”(中国“食文化”的源流)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饮食文化,当之无愧地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风俗,“中国菜”也逐步享誉世界,成为“美味”的同义词。应该说,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绵延了170多万年,形成了今天的五光十色和流光溢彩。不过,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才是平常食品。根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达到了600多种,这比西方人的食物种类多了六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当之无愧地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风俗,“中国菜”也逐步享誉世界,成为“美味”的同义词。应该说,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绵延了170多万年,形成了今天的五光十色和流光溢彩。

我们可以先看看上古时代的饮食情况:燧人氏的“钻木取火”,让人类开始吃上了熟食,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开始保障了食物的供给。到了神农氏时代,人们不仅学会了“稼穑”,还因为陶器的出现而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如酒和醢、醋等也在这时候出现了。后来,黄帝发明了灶,让食物的烹制工作更加“专业”,“烹谷为粥”,食物的分类也开始精细起来。

准确地说,真正的饮食文化成型,应该是在周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主要农作物为“稷”,也就是小米,成为了“五谷之长”。

汉代的时候,饮食文化开始趋于丰富,这和汉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分不开的,石榴、芝麻、葡萄、胡桃、西瓜、大葱、大蒜……各种蔬菜作物和一些烹调方法相继传入中国,豆腐也在东汉时期,由淮南王刘安发明出来,成为几千年不衰的营养美味,植物油也加入了饮食的“材料大军”。

唐宋时期,作为中土大国,饮食文化发展到了高峰,开始走向铺陈讲究。许多经典菜式在这一时期诞生。而又一次的“精益求精”,是在明清时代,既继承了唐宋食俗的精华,又混入满、蒙饮食的特点。许多菜式的做法,开始显得“别出心裁”。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如此细致的区分,足以考验一个人的想象力了。

而此时的饮食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从南宋时期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开始走向成熟。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各种生物几乎没有不能吃的。主食除了稻米和小麦,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有一定的比例。变化万千的小吃也呈现在人们的饭桌上,如面条、油条和各种粥类、饼类等。明代以后,土豆、甘薯和蔬菜的种植都达到了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而肉类食品也开始更多地依赖养殖而不是狩猎。不过,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才是平常食品。根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达到了600多种,这比西方人的食物种类多了六倍。

在清代,众所周知的“满汉全席”代表了当时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留传到今天,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顿饭”所能概括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