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保暖到情趣的进步(古代的内衣史)

从保暖到情趣的进步(古代的内衣史)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两汉之前,古人把内衣称为“亵衣”,一个“亵”字,可以看出古人的态度,内衣是不能示人的,否则就是轻薄不雅。唐代以前,内衣都是肩部有带子的。到了唐代,出现了“无带内衣”。所以,这样的内衣叫做“诃子”。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也有图案,这说明,内衣的美化一直在更新着。

除了穿在外面“示人”的衣服,内衣,特别是女子的内衣,其实也在悄然地变化着。可以说无论从名称上还是式样上,每朝每代都有所不同,同样体现了女性的“爱美之心”,也经历着从单纯的保暖,到美化和情趣的过渡。

在两汉之前,古人把内衣称为“亵衣”,一个“亵”字,可以看出古人的态度,内衣是不能示人的,否则就是轻薄不雅。汉代的“亵衣”一般用平织绢做成,基本上就是现在肚兜的样子,前面一片,而后背是露着的。如果上面有带子能套着脖子,就叫“抱腹”,如果是肩头有带子的,就叫“心衣”。并且,那时候已经开始注意装饰,会在上面绣一些“爱情主题”的图案了。魏晋期间,内衣在形式上吸取了游牧民族的特点,变成了前后两片,而且有了夹层,更加贴身保暖,这时候的内衣,一般称为“两当”,也就是前后两面都挡的意思吧。

唐代以前,内衣都是肩部有带子的。到了唐代,出现了“无带内衣”。这是因为,前面已经提到的,唐代女子喜欢穿的那种半露胸式的裙装,为了美观上的考虑,她们将裙子高高地束在胸部,然后在胸下系一条宽宽的带子,这样两肩、颈、上胸和后背就都袒露了出来,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就不能露出带子了。所以,这样的内衣叫做“诃子”。“诃子”的带子也在胸部以下扎紧,还能使胸部更挺一些,更具体的一些情形,我们可以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得到理解。

宋朝的内衣叫做“抹胸”,还叫做“抹肚”,因为穿起来以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一般是用涂布做成,有单的也有夹层的,而贵族人家,依然是用丝质的抹胸了。

“合欢襟”是元代的一种内衣,它的特点是由后往前系束,在胸前有一排扣子或绳子,已经有点电视购物里“塑身衣”的意思了。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也有图案,这说明,内衣的美化一直在更新着。

明代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开始注意曲线美了,这时候的内衣有一种“主腰”,特点是腰侧还有系带,系紧后能够很明显地收紧腰部。

清代的内衣,最广泛的就是肚兜,现在大街上偶尔的“豪放女”会直接穿出来的那种。菱形、脖子上可以套带,还有两条带子从腰间束在背后,下面是个倒三角,遮住肚脐和小腹。清代的肚兜一般都有精美的刺绣,材质以棉、丝绸居多。而肚兜的带子,有的富贵之家会用金链,条件差一点的用银链、铜链,就是一般人家也想办法用个红色的丝绢。也就是图个装饰作用,不愿意凑合吧。而关于肚兜背后的浪漫风情,可能故事就更多了。

民国期间,比较时髦一点的内衣,开始有了西方内衣的特点,“小马甲”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它的形制窄小,也是在对襟上有扣子能够系紧,目的当然就是把胸和腰的曲线“雕琢”一下了。

应该说,和西方那种动不动把女人肋骨弄折的紧身衣比起来,中国女子的内衣,还是宽松了很多的,而到了现在,内衣用五花八门已经不能够形容了,从颜色到款式,都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