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让孩子乱拿他人的东西

不让孩子乱拿他人的东西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说儿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小畅爸气不打一处来。为了不让孩子乱拿别人的东西,首先就要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引导他学会理财。要想让孩子克服偷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父母就要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成长环境等。一旦发现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父母可以先跟失主沟通,请求对方的谅解,再陪着孩子去归还东西、致歉。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后,有些父母会以成人的心理判断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偷”,是“故意”的。

家长难题

有些孩子很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年级越高,越是随便,甚至还美其名曰“看得起对方”。为了不让孩子养成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有的家长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还动用了武力,可是孩子却是“越挫越勇”。怎么办?难道就没有办法了?

情景再现

这天,吃过晚饭之后,小畅家的门铃响了。爸爸打开门,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孩子。中年妇女问:“请问,你是周畅的家长吗?”爸爸点点头,连忙将对方让进了屋。小畅听到外面有动静,就出来看。没想到刚露头就被那个孩子抓了个正着:“妈,就是他拿的!”

小畅也认出了对方,正要扭头溜走,却被爸爸一把拉住:“站住!怎么回事?”

中年妇女说:“今天,我儿子哭着回到了家,说自己的奥特曼被同学拿走了。本来孩子之间的事情,我是不愿意参与的,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呗!可是,这个奥特曼是孩子六岁生日时他爸送的。他爸去年车祸去世,孩子很珍惜这个玩具,每天都带在身边。今天回到家里,他说‘奥特曼’被一个高年级的孩子拿走了……”

听说儿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小畅爸气不打一处来。小畅见事情已经败露,只好乖乖地将奥特曼拿了出来。事情解决之后,中年妇女便带着孩子离开了。

“你怎么又拿别人的东西?”爸爸大声叫着。小畅不敢说话

“而且,拿的还是人家这么重要的东西!”爸爸越说越生气,脸涨得通红。

小畅看到爸爸这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向爸爸保证,以后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从那以后,小畅果然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

专家点评

3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上开始逐渐有了东西所有权的意识,开始以“占有”为目的去拿别人的东西。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占有”他人东西的心理呢?

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没有,也想要。比如,两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从爸爸那里得到一个玩具,另一个孩子没法从大人那得到,就会找机会“下手”拿走伙伴的玩具。

有些孩子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出于好奇而拿走。比如,老师把一块手表放在桌子上,有的孩子会拿来看看,对手表的指针转动很感兴趣,就会趁老师不注意拿走。

有些父母爱拿别人东西、占别人小便宜,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些孩子的同伴有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孩子就会模仿或者受同伴教唆,从而染上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和方式不当,孩子就会通过拿别人东西的方式来弥补心理缺陷。比如,父母没有给孩子零花钱,没有对孩子的消费进行科学引导,孩子就会“偷”父母的钱,或者“偷”超市里的东西。

其实,真正的“偷窃”行为是发生在4~5岁之后。对待孩子的早期“偷拿”行为,父母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然后要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

家教建议

当发现孩子拿别人东西时,父母一定要立即重视起来。那么,具体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呢?

方法一: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学会理财

为了不让孩子乱拿别人的东西,首先就要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引导他学会理财。比如,可以将孩子的东西与成人的东西分开,孩子在需要使用父母的东西时,必须征求父母的同意。

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并且引导他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不该买,学会理财和积蓄,避免孩子浪费和攀比。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漂亮的书包,可以让他自己攒钱买一个。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存钱;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他人的东西对别人的重要性。

方法二:对孩子的需要适度满足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需要往往满足过度,这就造成了孩子会产生这样一种思维习惯: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一旦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强占”或“私拿”,这是孩子思维上的一个误区。

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父母不能一味地全部满足,有些要求可以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实现。平时要多询问孩子的想法,顺势引导,而不是单一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否则只会增强孩子的占有欲望。

方法三:鼓励孩子与父母交流

要想让孩子克服偷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父母就要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成长环境等。一旦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父母要保持冷静,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千万不要暴跳如雷地训斥孩子。

事实证明,只有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随着孩子自尊心的增强,会逐渐开始在意自己的面子和别人的看法。一旦发现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父母可以先跟失主沟通,请求对方的谅解,再陪着孩子去归还东西、致歉。

方法四:用事例引导孩子

为了引起孩子的重视,可以给孩子收集一些与这方面有关的正面和反面的事例、故事等,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当然,父母也不能有小偷小摸的占便宜行为,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后果就比较严重了。

方法五: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判断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后,有些父母会以成人的心理判断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偷”,是“故意”的。可是,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往往是“无意”的。父母要对孩子的心理成熟水平有正确的判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帮助孩子积极解决问题。

小孩偷东西是一种很严重的行为,必须耐心规劝,不仅要向孩子说明偷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还要对他平时的行为进行管束;还要告诉他,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千万不要打骂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