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不打你就记不住”为“孩子,我相信你”

变“不打你就记不住”为“孩子,我相信你”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有一位严厉的父亲。从此,麦家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后来,当麦家把自己的儿子打得满脸鼻血时,才开始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但老年痴呆的父亲总是念叨他却不认识他,而这也成了麦家的终生遗憾。从结果上来看,这就是麦家父亲送给自己、儿子、甚至是孙子的礼物。当或懦弱、或暴力的因子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当这种暗示被孩子感知后,就会成为他向上的动力。

如果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就真心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好。当这种暗示被孩子感知后,就会成为他向上的动力。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有一位严厉的父亲。一次,他为了捍卫父亲的尊严与同学打架,却没想到,以为来给自己帮忙的父亲竟然狠狠地扇了自己两个大耳光,把已经受伤的鼻梁都打歪了,鼻血顿时喷了出来。从此,麦家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在家里无声无息;出了门,总是缩着身子,耷着脑袋,贴着墙边走路,躲着一切热闹和欢喜的场面。

父亲曾经给儿子写信道歉,但丝丝的感动转瞬即逝。后来,当麦家把自己的儿子打得满脸鼻血时,才开始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但老年痴呆的父亲总是念叨他却不认识他,而这也成了麦家的终生遗憾。

从结果上来看,这就是麦家父亲送给自己、儿子、甚至是孙子的礼物。父亲为儿子好,得到的却是儿子的恐惧和憎恨;儿子想爱父亲,想要付出的亲情却已被透支、耗尽;孙子承袭了儿子所受的伤害,因为儿子从父亲那里只学会了暴力。

在一些家庭中,不少孩子成为“好孩子都是打出来的”“不打不成器”等错误观念的牺牲品。

有个男孩说:“我每天回到家,总是看到父母骂人、打架。如果我学习成绩稍差,就会被父亲一脚踢到门外。长大后有些力气了,我就跟父亲对打。”

还有一个16岁的中学生将母亲残忍地杀害后,平静地从母亲身上搜出600元钱,然后若无其事地去网吧上网,没有半点悔意。原来,这名少年因为学习成绩差,经常被母亲打骂。越是被母亲打骂,他就越是反抗,并产生了仇恨的想法。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研究发现:孩子童年时受到的身体和精神虐待,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他们用对他人实施暴力的方式,发泄埋藏于心里无法宣泄的压抑和屈辱。

有些父母以教育的名义,痛快地谩骂、殴打自己弱小的、毫无反抗能力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成绩好又怎样?考上大学又怎样?当或懦弱、或暴力的因子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沉浸在恐惧中,随时担心下一次的打骂,就很难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应该关注的事情上,父母的期望也会相继落空。

打骂是最容易的管教方式,但也是负面作用最多的方式。除此以外,我们其实还有更好、也更简单的选择。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小组,在一所小学里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并郑重地告诉老师,他们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八个月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在老师的心理暗示下,学习成绩、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均有了明显进步。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

如果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就真心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好。当这种暗示被孩子感知后,就会成为他向上的动力。而如果每天打骂他,孩子便会产生破罐破摔、自甘堕落的心理,同样会让父母的话应验。

教育家陶行知在办公室送给捣蛋的孩子四块糖,说:“第一块,奖励你按时来到这里。第二块,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第三块,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第四块,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

从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以表扬和鼓励代替批评,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这样对孩子才有实际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