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系阳虚不能鼓邪外出,故须助阳解表,于解表中不伤阳气,此方此证正是阳证阴脉之范例,用之得当,常可救治危难。素体阳虚,复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滞于经络。用量附子30克,细辛15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治疗三叉神经痛。宗斌以本方加减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经随访多年未复发。 本方主治阳虚外感,用之能助阳解表,若单纯发汗解表,易造成亡阳厥逆,故应用本方时应加注意。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阳发热皆能康。

【组成】 麻黄、细辛各6克,附子9克。水煎服。

【主治】 素体阳虚,感受风寒。症见恶寒较甚,无汗,脉不浮反沉。此系阳虚不能鼓邪外出,故须助阳解表,于解表中不伤阳气,此方此证正是阳证阴脉之范例,用之得当,常可救治危难。

【临床应用】

(1)治疗重症感冒(属阳虚者)。麻黄为峻烈发汗之品,可酌减其量,若减麻黄加白术、炙甘草,可应获效。

(2)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危症。患儿高热咳喘,时而抽搐,面色苍白微肿,印堂色青,口唇发绀,神志蒙眬,咳喘急促,呼吸困难,身无汗,腹胀大,四肢厥冷,二便失禁等。处方:麻黄3克,细辛1克,附子3克,服1~2剂。起效后投生脉散加芦根、黄芪、玉竹,后投四物汤加黄芪。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感受外邪,转变较快,寒邪由表及里,最易损伤真阳。故兴阳驱邪,放胆治之,可取效于顷刻。

(3)治疗痛痹(属阳虚感寒者)。素体阳虚,复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滞于经络。症见肢体疼痛,手足不温,得热痛减,遇寒痛甚,春夏好转,脉沉迟,服此方可效。

(4)本方可用于支气管炎(慢性)、哮喘属于寒性的患者,可与二陈汤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痰平喘之功。

本方治疗上述之痛痹,且与季节有关的慢性病者,可制成散剂内服。用量附子30克,细辛15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日服2次,每服5克。

(5)治疗牙痛。由风寒引起的牙痛,局部不红不肿,遇冷加重,入夜痛剧者。

(6)治疗头痛。症见遇冷头痛者,本方可加川芎。

(7)治疗坐骨神经痛。本方可合芍药甘草汤治之。

(8)治疗病窦综合征。以本方为主随症加减,对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有满意效果。

(9)治疗肾绞痛。洪智林以本方治疗肾绞痛12例,均获奇效,麻黄、细辛各6克,附子15克,对病势越重、越急者疗效又快又好。

(10)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余立中用本方加减即本方各10克,加薏苡仁20克,白术3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代赭石15克,甘草5克,治疗本病132例,治愈率为89.4%,总有效率占97.7%。

(11)治疗三叉神经痛。宗斌以本方加减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经随访多年未复发(本方加川芎9克,僵蚕9克,胆草15克)。

(12)治疗急、慢性肾炎之水肿。可加减应用。

【注意事项】 本方主治阳虚外感,用之能助阳解表,若单纯发汗解表,易造成亡阳厥逆,故应用本方时应加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