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机制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阴虚热盛,浊毒内留,且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合并呼吸道、泌尿系统以及黏膜、皮肤组织感染。如睑腺炎、牙周病、疖、痈等,治疗比较困难。
2.防治措施
(1)抗感染:抗生素治疗要以药敏试验为指导,足剂量、足疗程为原则。严重感染者,要联合给药,静脉给药;对不同部位发生的感染,用药要有针对性;对肾脓肿、皮肤痈肿、蜂窝织炎等外科感染,需要到医院用手术扩创或切开引流。
(3)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合并感染是“痼疾(糖尿病)加以卒病(感染)”,应当先治卒病,以祛邪为要。
3.辨证论治 遵照中医先治“卒病”、再治“痼疾”的原则,以祛邪为首要任务,辨证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若风热犯肺,则用清心明目上清丸、桑菊饮化裁,疏风宣肺,清热解毒;若热邪壅肺,则用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千金苇茎散化裁,清宣肺气,清热解毒;若肺热腑实,则用清燥救肺汤、桑杏汤化裁,清热润肺,宣降肺气;若余热伤阴,则用沙参青冬汤、翘荷汤化裁,清热养阴,润肺止嗽。
(2)肺结核:可分三种不同证型进行治疗。若阴虚内热,则用青蒿鳖甲汤加味,育阴清热;若气阴两虚,则用十全育阴汤化裁,益气养阴;若饮邪内停,则用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或凉膈散加减,育阴清热,泻肺逐饮。怀化市有位女教师因糖尿病失控,并发肺部空洞,找笔者咨询,经过望、闻、问、切,确诊为第一种类型,嘱咐她照方服用,并注射胰岛素控制好血糖,服异烟肼等抗痨药,稳定情绪,注意休息,她很快恢复健康,1个月后重新走上讲台。
(3)牙周病:可分三种不同证型治疗。若胃火炽盛,牙龈肿痛,甚至溃烂溢脓,用清胃散、调胃承气汤加减,清胃泻热;若心脾炽热,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则用泻黄连散加味,清热醒脾,泻火解毒;若阴虚火旺,牙龈肿痛,牙齿松动,则用牛黄上清丸、清火栀麦片,或用玉女煎加味,滋阴降火。重用黄连素,对祛胃肠之火,降糖护齿有较好疗效。平时笔者交替使用三七、连翘,维生素C之类的牙膏刷牙,对护牙固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泌尿系统感染:若热移膀胱,用导赤散、当归贝母苦参丸化裁,育阴清心,通淋利尿;若湿淋下注,用八正散加味,清泻湿热,利尿通淋;若热邪少阳,用蒿芩清胆汤、柴芩汤化裁,疏利少阳,清热通淋;若湿热弥漫三焦,用三仁汤加味,宣畅气机,清化湿热;若气阴两虚,湿热留恋,则用清心莲子饮加味,益气养阴,清热除湿。
(5)皮肤化脓性感染:西药采取消炎解毒,中药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化裁,清热祛毒。如皮肤痛肿、蜂窝织炎等外科感染,则去医院采取手术扩创或切开引流。
为了防止皮肤化脓感染,平时要注意勤洗澡,勤洗手足,搞好皮肤清洁,洗澡时水不宜太热。使用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的润肤液。如果皮肤瘙痒,不要用指甲去抠,用999皮炎平(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或百多邦、郁美净等涂抹。
(6)真菌感染:这类疾病主要有裆部瘙痒、足癣、环形癣菌感染、阴道感染等,用四妙散或地肤子化裁,内服外用相结合,清热除湿。
(7)败血症:若热毒炽盛,气血两燔,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热毒炽盛,耗血动血,用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加减;热毒留恋,气阴两伤,用生脉散、五味消毒饮加减。
(8)耳道感染:用柴陷汤化裁清解郁热,化湿开窍,治“少阳郁热”,用耳聋左慈丸加味,滋阴清热,补肾聪耳,治阴虚火旺,也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滋阴降火。同时,笔者经常注意耳道的清洁卫生,防止水和异物入耳,不随意请他人挖耳道,以防耳膜穿孔,平时注意加强对耳部的锻炼,常用手指弹耳朵,进行按摩,促进耳朵血液循环。冬季外出时,配戴耳罩,防止耳朵冻伤。平时服用六味地黄丸,对防止耳鸣耳聋也有一定的作用。
(9)胆道感染:用大柴胡汤、茵陈茼蒿汤化裁,这2个方剂有清热除湿、通腑利胆的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