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胃下垂

什么是胃下垂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胃下垂与人体消瘦的关系较为密切。胃下垂患者往往并发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小肠及结肠等同时下垂,而这些毛病又极易妨碍患者消化,引起消瘦,而进行性消瘦又会促进胃下垂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胃下垂的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经产妇生育过多,腹壁松弛,腹肌张力降低者易发生胃下垂。如果胃下垂使食物进入肠管受阻,胃排空迟缓,就会出现膨胀饱闷、嗳气,甚至呕吐等症状。

胃下垂是指人体处于站立位置时,胃的下缘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者。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重者可见上腹部饱胀、嗳气不舒、便秘等症状。胃下垂主要与膈肌悬心不足、膈胃韧带和肝胃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和腹肌松弛等因素有关,多见于瘦长体型者、经产妇以及消耗性疾病伴有进行性消瘦者。胃下垂可无任何症状,但也可有上腹不适、嗳气、易胞胀、消化不良、食欲缺乏、便秘等症状,有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头晕、目眩、乏力、手足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有70%左右的患者是长期坐位,而平时又缺少体育活动的瘦长体型者或长期精神忧郁者,饱餐后剧烈运动或长期行走也是本病的诱发因素。X线钡剂检查可显示胃呈鱼钩状,胃体上部狭长,胃窦部松垂,胃下缘低于骸骨嵴水平,甚至进入盆腔内。治疗方法为加强腹肌锻炼,必要时可使用胃托。

人体胃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横膈的位置及膈肌的活动力、腹肌张力、腹壁脂肪的厚度、邻近器官和膈胃、肝胃韧带的固定作用来维持,因此,凡能引起膈肌悬吊力不足、腹肌张力降低、腹内压力下降及膈胃、肝胃韧带松弛等因素均可引起胃下垂。胃下垂与人体消瘦的关系较为密切。胃下垂患者往往并发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小肠结肠等同时下垂,而这些毛病又极易妨碍患者消化,引起消瘦,而进行性消瘦又会促进胃下垂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胃下垂的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1)先天性因素:由于腹腔中的内脏生来就得不到有力的韧带支持,也就是悬吊内脏器官的韧带组织十分松弛,所以这类患者除胃下垂外,往往还伴有其他内脏的下垂。有人将胃的形态分成牛角型、L型和鱼钩型等,牛角型胃的胃壁张力很强,L型胃的胃壁张力稍亚于牛角型,它们都不容易发生下垂。相反,鱼钩型胃的胃襞肌肉松弛无力,胃的张力很低,经常饱食后,便被牵拉下坠。

(2)后天性因素:①体型瘦长。瘦长体型者腹壁肌肉乏力,胃常呈低张力型,当胃呈鱼钩型时,即发生无张力型的胃下垂。②多胎生育。经产妇生育过多,腹壁松弛,腹肌张力降低者易发生胃下垂。③疾病影响。患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者,由于过度消瘦,加之卧床少动,可使人处于极度虚弱状态,腹肌张力下降,韧带松弛而发生胃下垂。此外,经常暴饮暴食或食后运动也可以诱发,尤其是鱼钩型胃的人更易发生。此时若机体能够适应和代偿,则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只是在进行体检时偶然被发现。如果胃下垂使食物进入肠管受阻,胃排空迟缓,就会出现膨胀饱闷、嗳气,甚至呕吐等症状。食物在胃内滞留、发酵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胃壁,从而诱发胃炎。

胃下垂轻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重者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由于餐后、站立位、劳累等因素可加重胃下垂,故这些因素存在时上腹部不适就会加重。胃下垂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

(1)上腹部不适,厌食,恶心,膨胀饱闷,嗳气,有下坠感,进食后加重。

(2)上腹部深处有隐痛,并有压痛,压痛点常因站立和躺卧的姿势不同而不同,这与腹腔内器官、肠系膜下垂、牵拉有关。

(3)胃内食物潴留,行走时有水冲音。

(4)严重者可有站立性昏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