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烧伤疼痛概述

烧伤疼痛概述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烧伤后的疼痛刺激可能来源于局部的炎症反应,而引起疼痛。2.手掌估计法 不论性别、年龄,五指并拢后的手掌面积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此法简易,常用于小面积烧伤估计和辅助九分法评估烧伤面积。1.按烧伤程度分类 目前国际上无通用的分类标准,国内对烧伤程度的分类多依据烧伤面积和烧伤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估。烧伤患者对疼痛刺激及镇痛药物的敏感性因人而异。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烧伤是指有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的统称,包括由火焰、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损伤。烧伤较常见于平时和战时,我国每年约有600万人被烧伤。随着燃烧武器的发展,特别是核武器的问世,战时烧伤的发生率还会升高。烧伤患者从受伤的那一刻起至创面愈合,甚至愈合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始终伴随着一种症状,那就是疼痛。疼痛使他们畏惧换药,畏惧体位的改变,畏惧进食,畏惧排泄,畏惧功能康复训练,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食欲及功能康复等,造成患者心理和生理的痛苦,并给烧伤的救治及创面愈合带来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烧伤治疗的难度。这不得不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目前,对烧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和治疗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对烧伤疼痛还缺乏研究。近几年来,人们日益关注烧伤所带来的情感方面的伤害,其中就涉及到疼痛问题。在平时的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烧伤疼痛的控制也正日益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严重的烧伤对人体产生的损伤非常大,消除烧伤的疼痛有预防休克的重要作用。由于烧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烧伤的疼痛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很难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烧伤发生后立即出现的疼痛是由于皮肤游离神经末梢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产生高频脉冲传入至脑产生痛觉。如果神经末梢完全被破坏,则疼痛消失,直至神经组织再生后再次产生疼痛。未损伤和仅部分受损的神经末梢则不断受到损伤性刺激,频繁产生冲动,引起持续性疼痛。烧伤后的疼痛刺激可能来源于局部的炎症反应,而引起疼痛。烧伤愈合后的感觉异常及慢性疼痛与神经痛相似,可能与神经末梢的再生异常,或瘢痕组织中缺乏神经支配有关。

二、疼痛特征

与损伤本身有关的疼痛多数患者在烧伤后数分钟在烧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疼痛,这种疼痛相对固定,并可因与创面接触或损伤部位的活动而加重。部分患者并无这种疼痛,而在损伤过后先存在一个无痛期,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机体通过神经或体液调节,进行某种更能适应其生物活动和生存的生理或病理反应,或由于严重的创伤造成患者生理性或心理性休克而降低了机体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性,也可能是由于深度烧伤而破坏了损伤部位的神经末梢,患者并不感觉或很少感觉到疼痛所致。

与治疗操作有关的疼痛自烧伤发生到创面愈合,烧伤患者每日或每日数次地接受各种治疗,如伤口清创、创面包扎、患部固定、外敷药物、手术去痂、伤口换药、创面植皮以及功能锻炼等均可引起烧伤患者剧烈疼痛。烧伤疼痛与其他类型的疼痛如手术后伤口疼痛不同,它持续存在,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轻。相反,治疗期间的疼痛强度还可能增加。

与组织再生和愈合后有关的疼痛伤口的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增生、上皮组织再生,特别是伴有神经组织的再生时,可引起伤口不同程度地瘙痒、疼痛或不适。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也可出现慢性疼痛或瘙痒、发冷、麻木等异常感觉,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也可因气候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三、诊 断

一般根据烧伤患者的烧伤深度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同时对烧伤面积进行估计。

(一)烧伤面积的诊断

1.中国九分法 根据实测人体体表面积而获得的估计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即头颈部=1×9%;两上肢=2×9%;躯干=3×9%;双下肢=5×9%+1%,共为11 ×9%+1%,表9-1。

表9-1 九分法估计面积

2.手掌估计法 不论性别、年龄,五指并拢后的手掌面积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此法简易,常用于小面积烧伤估计和辅助九分法评估烧伤面积。

3.估计烧伤面积时的注意事项 计算烧伤面积时,①一度烧伤面积不计算在内,总面积后要分别表明深度;②烧伤面积均用整数表示,小数点后的数字四舍五入,不足1%的烧伤记为1%;③吸入损伤不计算面积,但要表明严重程度(轻、中、重);④严重患者早期有血容量不足,不宜为详细估计面积反复翻动伤员,可先做粗略估计,日后再作修正;⑤大面积烧伤时可估计其未受损健康皮肤,扣除后即为烧伤皮肤面积,这样计算较快。

(二)烧伤深度诊断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三度四分法,根据烧伤深度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和三度(图9-1)。一度和浅二度为浅度烧伤,深二度和三度则为深度烧伤。

1.按烧伤程度分类 目前国际上无通用的分类标准,国内对烧伤程度的分类多依据烧伤面积和烧伤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估(图9-1)。

(1)轻度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的二度烧伤。

(2)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0%~29%的二度烧伤,或三度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达30%~49%,或三度烧伤面积达10%~19%,或虽然二度、三度烧伤面积不足上述比例,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发生休克等严重并发症;②吸入性烧伤;③复合伤。

(4)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达50%以上,或三度烧伤总面积在20%以上。

图9-1 皮肤烧伤分度

(引自:曹伟新,等,外科护理学,2009)

2.估计烧伤深度时的注意事项

(1)烧伤深度判断的影响因素:烧伤的深度因性别、年龄、部位及烧伤的原因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而言,统一条件下的烧伤,背部、足底、手掌等皮肤较厚处的烧伤深度易估计偏深,而手背、眼睑等皮肤较薄处易估计浅。此外,儿童、女性皮肤也易估计浅。酸烧伤致表层蛋白凝固、变色,易估计偏深;而碱烧伤使脂肪皂化,痂皮较薄软,易估计偏浅。特别是化学烧伤,创面常随时间推移而加深,须反复修正。

(2)不断修正诊断:烧伤深度的划分是人为的,有时难以截然划分,不同深度间可有移行、混合度间的移行及交错。深二度与三度部分或两者混合部,常称为混合度烧伤。目前临床是以主观观察为主,个人经验不尽相同,因此,诊断上存有差异在所难免,需要不断修正。

四、影响烧伤疼痛的因素

(一)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尽管没有明确的研究表明,烧伤的面积越大,疼痛越明显,但大面积烧伤患者受到的疼痛刺激增多,因而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疼痛。烧伤发生后最初数日内,浅二度烧伤最具有疼痛性。三度烧伤由于感受疼痛的神经末梢受到破坏,其本身并不具有疼痛,但三度烧伤区内由于也存在有点状或片状的浅度烧伤,也可引起疼痛,因其接受更多,更频繁的外科治疗,增加了其对疼痛的敏感性。

(二)个体差异

烧伤患者对疼痛刺激及镇痛药物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因此,对不同的烧伤患者应选择适当的镇痛方法或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剂量。

(三)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

烧伤患者常有恐惧、焦虑的心理,越具有焦虑精神状态的患者就越会诉说其伤口疼痛。烧伤患者住院期间其他的心理因素,如缺乏医疗费用、需要别人照顾以及面临毁容、残疾或死亡的可能性等均可能造成明显的紧张性心理,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伤口的疼痛。

(四)其他因素

休克时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伤口感染时疼痛加剧。创面处理的种类、持续时间、治疗程度以及镇痛药物的应用,均对烧伤的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五、治 疗

烧伤的治疗包括现场急救、防治休克、创面处理和防治感染。

(一)现场急救

去除致伤原因后,首要的任务是迅速抢救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如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中毒等;若心搏、呼吸停止,应即刻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火焰、烟雾可致吸入性损伤,引起呼吸窘迫,可放置通气管,保持呼吸通畅,吸入氧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合并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移至通风处,并给予高流量氧气或纯氧吸入。

2.保护创面 防止创面的在损伤和污染。手、足部烧伤可用冷水或冰水浸泡0.5~1h,有助减轻疼痛和损伤程度;裸露的创面应立即用无菌敷料、干净布类覆盖或行简单包扎后送医院处理;协助患者调整体位,避免创面受压;避免涂有色的外用药,以免影响对烧伤深度的判断。

(二)抗休克

液体疗法是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

1.估计补液总量 根据烧伤早期体液渗出的规律估计补液总量。国内通用按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方案。

2.安排补液种类 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为0.5∶1,重度烧伤可改为0.75∶0.75。电解质溶液应首选平衡盐液、林格液等,并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溶液;胶体液首选同型血浆,亦可给全血或血浆代用品,但用量不宜超过1 000ml,三度烧伤患者应输全血;生理需水量多用5%~10%葡萄糖液。

3.估算补液速度 输液速度先快后慢。补液总量的50%应在伤后8h内输入,另50%于以后16h输完。

(三)创面处理

主要是保护创面、减轻损害和疼痛;防治感染、及时封闭创面,促进愈合。

1.浅度烧伤创面 一度烧伤无需特殊处理,主要是保护创面,避免再损伤。面积小或肢体的浅二度烧伤,一般采用包扎疗法:用生理盐水、0.1%苯扎溴铵溶液或聚维酮碘等消毒创面后,涂以烧伤软膏,覆盖厚层纱布后包扎,包扎厚度为3~5cm,包扎范围应超过创面边缘5cm。创面的水疱可保留或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内液,破裂的疱皮应予清除,表面用无菌凡士林敷料覆盖。

特殊部位,如头、面、颈、会阴部不便包扎的创面可用暴露疗法或半暴露疗法,趋于愈合或小片制皮的创面亦可半暴露疗法。

2.深度烧伤创面 应及早切痂,切除烧伤组织达深筋膜平面;削痂,消除坏死组织平面;植皮,新鲜创面可做游离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等,以修复皮肤与组织的严重缺损或功能障碍。

(四)防治感染

导致烧伤创面感染的常见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葡萄球菌等。近年来真菌感染逐渐增多,并有克雷伯杆菌、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报道。

1.暴露创面 充分暴露创面并加强无菌管理。局部可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或溶液、聚维酮碘等处理。

2.应用抗菌药 创面污染或中、重度烧伤者,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可先合理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抗感染,以后再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加以调整。

3.支持治疗 大面积烧伤后,由于严重的分解代谢和大量蛋白类物质从创面丢失,患者很快即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故需增加热能和氮量的摄入或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

六、护 理

(一)护理评估

为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首先必须准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疼痛刺激相同,但个体反应程度可能不同,而且其感受疼痛的程度与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往经历有关。

1.评估的主观资料

(1)疼痛的部位:患者主诉哪里疼痛最明显,是否在不同情况下有所变化,有些患者能明确指出具体的疼痛部位,但有时疼痛部位不易辨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描述。

(2)疼痛的时间:何时开始的、持续还是间歇、活动性,有无变化规律。

(3)疼痛的性质:痛起来感觉是什么,是锐痛、钝痛、牵拉痛、痉挛痛、绞痛、隐痛还是剧痛,疼痛是否局限、扩大或弥散。

(4)疼痛的强度:是否能够忍受。

(5)影响疼痛的因素:即增加或减轻疼痛的因素,如环境嘈杂、温度过高或过低、活动、肢体移动和体位改变等。

(6)既往采用的镇痛方法及效果。

(7)术前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内容,目标是让患者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以及术后可能经历的疼痛的程度,使患者焦虑水平减低。术前访视时护士可应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了解患者以往疼痛的经历,如何应对,并和他们讨论目前状况。研究表明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有显著的关系,许多患者术前最大的恐惧就是害怕术后疼痛,不知如何应对。有些患者认为手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忍受。护士应向患者讲解疼痛的知识,术后疼痛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的方法。帮助患者舒适安全地度过围术期。

2.评估的客观资料

(1)疼痛程度的评估:疼痛是非常常见的护理诊断,对疼痛的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重要步骤,它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疼痛评分量表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衡量疼痛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患者和医生或护士之间的语言交流。当选择评分量表时,一般考虑以下5个因素,即:易于管理和评分;错误应用的比率;灵敏性(合用的类型数目);统计的能力;与用其他量表所得结果的相互关系。

Terse于1986年对6种常用的评分量表进行研究,要求于75名有慢性疼痛的患者应用全部6种方法记录当前的最轻微的、最严重的和平均的疼痛强度,发现用6种量表所得的结果相似。

因此,应用什么量表是操作者的选择。但是相对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临床应用,有利于专业管理,有利于学术交流,有利于医、护、患的沟通。我们认为,WHO推荐的“0~10”疼痛量表,具备以上条件,是目前国内临床上较常使用的并且比较简单准确的测量主观疼痛的方法。这一量表容易被患者理解,可以口述也可以记录。下面介绍国内外较常采用的几种量表,以加深对疼痛程度的理解或可以在某些需要时选用。

①0~10疼痛量表(NRS):此方法0~10共11个点,表示从无痛到最痛(图9-2)此表便于医务人员掌握,也可将此量表给患者,容易被患者理解,可以口述,可以视觉模拟,也可以记录。但此量表尺度难以掌握,个体随意性较大。

图9-2 疼痛量表

(引自:赵继军.疼痛护理学,2002)

②0~5描述疼痛量(VRS-5)。

0级:无疼痛。

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

2级:中度疼痛,轻度干扰睡眠,需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干扰睡眠,需用麻醉镇痛药。

4级:剧烈疼痛,干扰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

5级:无法忍受,严重干扰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

此方法是加拿大Mcgill疼痛量表的一部分,客观存在的每个分级都有对疼痛程度的描述,也容易被医务人员和患者接受。

③长海痛尺(图9-3):长海医院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体会,归纳总结出长海痛尺。选用长海痛尺的依据符合Jensen选择痛尺的标准;保留0~10和0~5两个常用痛尺的功能和优点。这样,制订出痛尺评估时的困难和随意性过大这一突出问题;解决了单用0~5痛尺评估时的精度不够的问题。

图9-3 长海痛尺

(引自:赵继军.疼痛护理学,2002)

④Prince-Henry评分法:此方法主要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的患者和气管切开插管不能讲话者,术前训练患者用手势表达疼痛的程度,从0~4分分为5级,评分方法如下。

0分:咳嗽时无疼痛。

1分:咳嗽时才有疼痛发生。

2分:深度呼吸时即有疼痛发生,安静时无疼痛。

3分:静息状态下即有疼痛,但较轻,可以忍受。

4分:静息状态下即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此方法简便可靠,易于临床应用。

⑤0~100评分量表(NRS-101):此方法与0~10量表相似,0为无痛,100为最痛(图9-4)。本量表对疼痛的表述更加精确,主要用于临床科研和镇痛药研究领域。

图9-4 0~100评分量表(NRS-101)

(引自:赵继军.疼痛护理学,2002)

⑥Johnson二成分量表(图9-5):此种量表将人对疼痛的感受分成两部分,感觉辨别成分和反应成分。感觉辨别成分是指生理上的感觉以及疼痛的程度,与疼痛的“生理感觉”;反应成分是指由这种疼痛的感觉所带来的痛苦,即疼痛给你带来了多大的困扰(bother)。

(2)生命体征: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呼吸短促、出汗。

(3)非语言交流:有助于准确评估疼痛。特别是气管插管患者、老年人、有精神症状、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不能用语言表达疼痛的时候。①体语。面部表情、皱眉、紧闭双唇、痛苦的表情、眼神冷淡,与人进行目光交流增加或减少,流泪等。②躯体姿势。强迫体位、肌肉紧张、保护性行为。③声音。微弱、呻吟、叹息、哭泣、喘息。④情绪。激动、烦躁、淡漠、悲伤。

图9-5 Johnson二成分量表

(引自:赵继军.疼痛护理学,2002)

(4)疼痛对患者生活型态的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饮食、活动、休息等。

3.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 烧伤属于意外事故,患者多无任何思想准备,大面积烧伤可能会给患者造成畸形、功能障碍,头面部烧伤患者更担心面部留下瘢痕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而出现害怕、恐惧、焦虑不安、绝望等不良情绪,特别是未婚女青年,表现更为突出,甚至产生自杀的意念;故需评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治疗及康复费的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诊断

1.疼痛 与下列因素有关:烧伤导致皮肤游离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创面换药及药物的刺激作用;治疗护理操作;个人耐受能力差;创面包扎过紧;活动不当;创面受压时间过长。

2.焦虑 与下列因素有关:对预后的顾虑;疼痛;经济因素;家庭和支持系统;陌生的医院环境;治疗和护理措施,如烧伤后暴露疗法、静脉穿刺的困难及换药引起的疼痛等。

3.体液不足 与下列因素有关:体液丢失过多;摄入不足;烧伤致胃肠功能紊乱;肾脏浓缩功能差;老年患者调节功能差,口渴感差;缺乏经口服补充丢失液的知识。

4.自理缺陷 与下列因素有关:疼痛;卧床;烧伤严重程度、部位;身体虚弱;病情所致。

5.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下列因素有关:烧伤后创面丢失过多。机体代谢率增高。创面有发生压疮的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全身营养状况差,局部组织受压过久,翻身间隙时间太长,组织水肿,疼痛。

6.感染 与下列因素有关:烧伤创面暴露、污染。

7.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下列因素有关:大面积深度烧伤、创伤的瘢痕粘连;活动受限;因疼痛害怕活动;缺乏正确的功能锻炼;长期卧床;年老体弱,无力活动。

8.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 与下列因素有关:面部烧伤后水肿,张口不便;创面疼痛;患者害怕张口;机体抵抗力差。

(三)护理目标

生命体征平稳;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情绪稳定,生活状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或无伤后并发症,创面能按期愈合,恢复最佳功能。

(四)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的疼痛的性质、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和诱发因素。

2.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到安慰、安全、心境平静,从而提高痛阈。

3.教会患者一些放松全身的方法:深呼吸、听音乐、看书、讲故事等。

4.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5.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

6.定时翻身、按摩,以免创面局部长期受压而引起疼痛。

7.使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

8.观察包扎肢体的末梢血供及包扎的松紧度。

9.协助医师及时处理创面,减少炎性刺激。

10.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炎性疼痛。

11.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并评价效果。

12.其他护理措施如下

(1)烧伤初期的急救与护理:导尿并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的尿量、颜色及性质,提供补液的依据。抽血送生化检验,并做抗生素敏感试验。备齐用物,做好清创的准备。

(2)烧伤休克期护理

①严密观察病情和精神状态:每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正确记录每小时液体出入量。

如发现患者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烦渴、脉细速、肢端厥冷、青紫、胃扩张、尿少等任何一个症状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立即采取措施,并记录病情变化时间。在记录休克症状时,应说明其程度、性质和时间。输液是治疗烧伤休克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保持液体流速通畅。输液管勿扭折、弯曲,妥善固定;黏稠、高张溶液要加大输液速度,液流不畅,穿刺处有红肿,应重新更换穿刺部位。

②体位:烧伤病人血容量不足,取平卧位有利于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给;适当抬高伤肢体以促进静脉回流。

③保暖: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末梢循环不良及创面的暴露疗法,患者感觉冷时,应给予保暖,一般室温保持在18~22℃。必要时使用烤灯,防止受凉。预防空气栓塞及静脉炎的发生。

(3)烧伤感染期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面积烧伤患者体温骤升骤降,发热时可高达40℃以上,伴有寒战;低温时可至35℃以下,同时伴有心率、呼吸增快,可出现脉搏和体温分离现象,都表示有侵袭性感染存在。高热时,可降室温或用冰袋等物理降温法,也可用药物降温。但高热伴寒战时禁用物理降温法降温。低温时注意保暖。及时准确地记录体温变化。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引装置;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创周皮肤清洁,加强创面护理,保持创面干燥,可用烤灯或热风箱。为防止创面加深及压疮的发生,应定时翻身,大面积烧伤患者宜使用翻身床;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要保持病室安静,尽可能减少刺激,护理、治疗要集中。躁动不安时,应专人守护,并采取制动措施;已毁容和功能障碍者,应耐心开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介绍现代最先进的整形(容)的方法。

(五)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1)休克期饮食:如无呕吐、恶心,可口服少量流质,尽量不喝白开水,这是因为烧伤早期大量血浆样物质渗出,使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如喝白开水容易造成体液低渗,水中毒。应口服烧伤饮料,宜小量多次饮用,过多、过急可诱发呕吐、腹胀,导致急性胃扩张。

(2)感染期饮食:烧伤后使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多食蛋类、鸡、鱼、鸭、动物肝脏及3 000kcal/d(1kcal=4.184kJ)以上。吞咽困难者,可鼻饲流食,并注蔬菜水果、乳制品,间隔时间>2h,每次量<200ml过量可造成消化不良,注意少量多餐。

2.用药指导 大部分烧伤患者应及早给予有效的镇痛药,如用阿片类药物稀释后静脉注射。由于烧伤急性期血容量下降,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减少,药物转运的代谢过程发生改变,易引起呼吸抑制,故应避免其他途径给药。若患者出现焦虑和惊恐等精神状态,可配合使用抗焦虑、抗忧郁及抗惊厥类药物,从而可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并加强镇痛效果。烧伤患者在进行治疗操作、创面处理时可产生剧烈疼痛,需选择麻醉性镇痛药。应强调首次治疗及操作开始前应使用最满意的镇痛药物,能明显减少药物的耐受性及患者的焦虑心情,可经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节药物的剂量。

3.运动康复指导 维持功能体位和合理固定肢体于功能位。应注意,患者本人采取的舒适体位,大多会成关节挛缩,如握拳位等。一般肢体应放置于关节可能挛缩的相反方向的位置上;尽早下床活动;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及关节活动锻炼;肢体烧伤采用包扎疗法优于暴露疗法,包扎时应注意适当加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