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脂类和血脂

脂类和血脂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脂结构类似脂肪,主要包括磷脂和类固醇。类脂主要分布于脑和神经以及各种细胞膜上,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大约占体重的5%,膳食因素及运动量对其影响极小,故有“基本脂”“固定脂”之称。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内的脂类称为“体脂”。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也包括脂肪和类脂。另外,磷脂还可促进脂类代谢和转运,保证血管的通畅及肝的正常功能。

(一)脂类

脂肪和类脂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质(又称脂类),脂类的共同特性是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脂肪又称为真脂,是脂类的主要部分,它的学名称作“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属于中性脂肪,是由肝获取血液中的“脂肪酸”所合成。脂肪绝大部分存在于脂肪组织中,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肝中,是人体能量储存的一种形式。正常人体按体重计含脂类25%,其中绝大多数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脂库)中,所以又称“储存脂”。人体内脂肪的含量易受营养状况和运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例如饥饿、营养不良,可使人体内的脂肪不断减少,人体逐渐消瘦。反之,当一个人营养过剩,运动量少时,人体内的脂肪含量则不断增加,人体也逐渐变胖。因此,脂肪在医学上又可称为“可变脂”。

类脂结构类似脂肪,主要包括磷脂和类固醇。类脂主要分布于脑和神经以及各种细胞膜上,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大约占体重的5%,膳食因素及运动量对其影响极小,故有“基本脂”“固定脂”之称。无论是“可变脂”,还是“基本脂”对维持人体健康都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血脂

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内的脂类称为“体脂”。体脂可随摄食不足而消耗,可导致体重减轻,保护器官的作用降低,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也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主要是三酰甘油(TG),此外还包括少量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类脂包括胆固醇(TC)、胆固醇酯、磷脂和糖脂。除此以外,血脂还包括非酯化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自由脂肪酸)。血脂的来源有二:一是外源性的,即消化道吸收来的;二是内源性的,即由体内组织动员或由肝合成而来。血脂只占体重的0.04%,其含量受到饮食、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临床上了解患者脂类代谢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1.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98%以上的三酰甘油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主要分布于皮下、内脏周围及大网膜、肠系膜等处。三酰甘油主要的生理功能如下。

(1)机体的能量来源:脂肪是体内最高效的产热物质,被认为是膳食中“浓缩的能源”。人体的各种活动都以热能为动力,都在消耗着热量。1g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供能37.6kJ(9.0kcal),相当于蛋白质或葡萄糖的2.25倍。当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糖类耗尽时,三酰甘油能提供备用的能量。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空腹时,体内储存的脂肪氧化可以供给50%以上的能量需要;如果不吃任何食物1~3d,脂肪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的85%。

(2)供给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够促进发育,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等,它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3)保温:脂肪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阻碍了体表温度的散失,有助于御寒。并且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因而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易饥饿。

(4)保护:人体的脂肪组织分布于皮下、内脏周围,犹如软垫,可在机体受外物机械撞击时起缓冲作用而保护内脏和肌肉。

2.磷脂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膜控制着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间的热量生成与转移、信息传导、对外部侵害的抵御能力以及细胞的修复能力。生物膜上许多酶的活性与磷脂关系密切,足够的磷脂是维持酶高活性的物质保证。另外,磷脂还可促进脂类代谢和转运,保证血管的通畅及肝的正常功能。

3.胆固醇 人体内胆固醇一部分来源于食物,被称为外源性胆固醇;另一部分则由体内各组织细胞自行合成,被称为内源性胆固醇。普通人群每天膳食中含胆固醇300~500mg,主要来自动物内脏、蛋黄、奶油及肉类。植物性食品不含胆固醇,但含植物固醇,如β谷固醇、麦角固醇等,它们不易被人体吸收,摄入过多还可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胆固醇的功能如下。

(1)形成胆酸:胆汁在肝内合成,能将大颗粒的脂肪溶解成小颗粒,使其易于消化和吸收。在小肠尾部,大部分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重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2)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细胞外,胆固醇为它的基本组成成分,占质膜脂类的20%以上。如果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3)合成激素:激素是协调机体内各种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和电解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激素可分为蛋白质类激素和类固醇类激素两大类。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

4.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对动脉造成损害,被称为“坏”胆固醇。如果血液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它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造成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阻塞动脉血管,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具有清洁疏通动脉的功能,被称为“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1.04mmol/L(40mg/dl)],则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内循环时,可将胆固醇从动脉壁内运回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