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脾与肝,运化与疏泄同存

脾与肝,运化与疏泄同存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脾主运化也泛指人体全部组织吸收作用。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脾主运化一定要依靠其他脏腑功能的协调才可完成。先来介绍脾主运化与肝之间的关系。肝主疏泄,疏泄的过程能够协调脾胃之气升降,使得脾气不受阻滞,脾胃之气适度升降,才可以运化水谷、生化精微,以生气血。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气机,对于脾升胃降,以及二者的功能协调都非常有帮助。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固摄血液,防止血溢脉外。

脾的运化就是指饮食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过程,也指人体水分正常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所以,脾主运化也泛指人体全部组织吸收作用。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脾主运化一定要依靠其他脏腑功能的协调才可完成。先来介绍脾主运化与肝之间的关系。

肝主疏泄,疏泄的过程能够协调脾胃之气升降,使得脾气不受阻滞,脾胃之气适度升降,才可以运化水谷、生化精微,以生气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提到的:“脾之肉合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这些都说明脾主肉,荣养口唇的生理功能需要依靠肝的疏泄。

肝藏血,脾统血,肝和脾在血的生成、贮藏、运行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消化方面

饮食的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输布、糟粕下行都要通过脾的升清、胃的降浊来完成。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气机,对于脾升胃降,以及二者的功能协调都非常有帮助。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肝就能得到滋养,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困遏脾阳或湿郁化热,湿热熏蒸肝胆,就会导致肝疏泄失职,主要表现为纳呆、便溏、胸胁腹痛、恶心、黄疸等症。

血液方面

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固摄血液,防止血溢脉外。脾气旺盛,气血生化有源,血液在经脉中循行,那么肝就会有所藏,肝血充足,肝得养,进而能够正常疏泄,能够健运脾气,充分发挥生血、统血的功效。并且,肝藏血,二者相互协调就能够维持血液统藏,具有防止出血的作用。如果肝病长时间不愈,容易导致脾气不和,阻碍气血畅通,藏血统血失司,就会导致瘀血、呕血、便血、鼻衄等症,肝不藏血和脾不统血一同出现,临床上将其称为“藏统失司”。

通常情况下,肝不藏血为实证,脾不统血为虚证。总的来说,肝与脾关系密切,肝病传脾,脾病会伤肝,肝脾两脏互为所用,相互影响,因此《金匮要略》之中有这样的记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临床上经常能看到情绪郁结、肝失疏泄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常,进而影响消化、吸收过程,引起腹胀、脘痞、纳呆、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泄泻等症。而这些症状是由“肝气犯胃”或“肝脾不和”所致,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肝对脾胃是有制约作用的,胃受纳水谷,下降于肠,而脾运化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向上输送至肺,受肝的疏泄功能的调节。所以,疏泄功能为保持脾胃运化功能的重要条件。

胆汁为消化油脂的重要物质,胆汁为肝所合成,它的分泌排泄需要借助肝气,因此,肝失疏泄也会导致胆道不利,引发胸闷、胁痛、黄疸、口苦、尿赤等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