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力衰竭的饮食保健

心力衰竭的饮食保健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心力衰竭饮食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低钠、低热能。应少量多餐,避免1次量过多,以防止引起心律失常。过量饮食可致胃肠过分充盈,引起横膈抬高,可使心脏受压。6.及时调整饮食 三四星期后,随着病情好转,患者逐渐恢复活动,饮食可逐渐增加或进软食。若伴有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限钠盐。7.不宜饮酒 过量饮酒者难于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其他必需的营养成分。

1.心力衰竭饮食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低钠、低热能。膳食宜平衡、清淡、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包括足够的维生素、中度蛋白质、适量的糖类和脂肪以及其他无机盐等)。高糖类摄入有时可引起室性期前收缩。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宜将晚餐时间提前,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物或水分。钠盐的摄入量则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对于极轻度的心力衰竭者,可摄食不用盐烹调的膳食和避免咸味食物,同时每日另外给予食盐1~2g,进餐时随意加在菜上,这样口味较为适口,易为患者接受。

(2)一般中度或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的饮食,最好于治疗开始2~3天内每日早餐给豆浆250ml,大米粥250ml(可加适量糖)和青菜(可用油炒,但不加食盐和酱油),午餐及晚餐各给大米饭1中碗,豆腐、鲜肉类或淡水鱼30~60g,青菜及素油少许。此外,患者可吃适量水果,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各1片及茶水。此种低钠低热能饮食含钠量为400~500mg。

2.急性期的饮食安排 急性心力衰竭2~3天内以流质饮食为主,总热能在2 092~3 347kJ/d(500~800kcal/d),液体量约1 000ml/d。可进食藕粉、米汤、菜水、去油过筛肉汤、淡茶水、红枣泥汤等。应少量多餐,避免1次量过多,以防止引起心律失常。凡能引起胀气及刺激性的流质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还应结合血中电解质的浓度及病情变化,调整饮食中钾、钠供给。热能供给,肥胖者每日104.6~125.5kJ/kg(25~30kcal/kg),通常按每日6 276~7 531kJ(1 500~1 800kcal)。低热能是为了降低机体的代谢率,使心脏负担减轻;体重减轻应缓慢进行,每月下降1kg左右;消瘦者热能应适当抬高,以有利于体重恢复,并增加机体抵抗力。

3.少食多餐 心力衰竭时,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淤血,消化吸收功能也有减退,为减轻胃肠负担,利于消化吸收,宜采用少食多餐。过量饮食可致胃肠过分充盈,引起横膈抬高,可使心脏受压。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宜将晚餐时间提前,晚饭后不吃或少吃其他食物,每日进食次数为4~6次。

4.饮食要易于消化 心力衰竭时,消化功能低下,因此,要选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最好能吃些流质食物,如每次250ml牛奶,每日4次。其他如粥、细面条、蒸嫩蛋羹、蛋糕等都可以。症状稍好转后,改半流质食物,再改软食。避免吃含粗纤维多、粗硬难消化、胀气、滋腻的食物。

5.饮食安排 随病情好转,膳食内容可由流质状态改为半流质状态,每日总热能宜4 184kJ(1 000kcal)左右。选择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类、鸡蛋清、瘦肉末、碎嫩蔬菜、水果、面条、馄饨、粥等,仍应注意少量多餐,不宜过热过冷,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宜用力过大。

6.及时调整饮食 三四星期后,随着病情好转,患者逐渐恢复活动,饮食可逐渐增加或进软食。应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酸为原则。若伴有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限钠盐。肥胖者应控制总热能及糖类,使体重逐渐下降。尤应避免饱餐,特别是进食大量脂肪可诱发心肌梗死,可能与餐后血脂增高、血黏滞度增加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导致血栓形成有关。

7.不宜饮酒 过量饮酒者难于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其他必需的营养成分。此外,国外报道乙醇可引起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以及左心室工作效能和扩张时间指数(tension-time index)降低,故过量饮酒对于防治本病不利。当然饮少量黄酒并非绝对禁忌,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啤酒含钠量较高,宜避免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