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饮食文化简况

我国饮食文化简况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民虽也能制作、创造美味佳肴,但他们主要以米、麦、荞等做成饭、饺、面条、包子、米线等,正是中国人的基本主食或副食构成,粗茶淡饭可能简陋一些,但不乏方便、价廉的优点,且其味美又可充饥,也是饮食文化的主流。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饮食风味和文化特色,经过商业、旅游的你来我往,互相影响,融会流通,饮食文化更加丰富。

动物的食性,是与其进化序列和类别有关的。猿猴一般是素食食性,大猩猩、黑猩猩则会捕些虫蚁为食,但基本是以瓜果、根茎及植物嫩枝、新叶之类为主。人类则是动植物兼食的,吃的种类较多,正如恩格斯所言:“正如既吃植物也吃肉的习惯,使野猫和野狗变成了人的奴仆一样,既吃植物也吃肉的习惯,大大促进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独立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肉类食物对脑髓的影响;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的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够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发展起来。”

不过饮食文化最根本的进步,还是在于熟食。原始人可能有时会无意识地吃到一些熟食。熟食易于消化固在其次,不同于生食腥味恶臭的美味可能会引起原始人的无限遐想,并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寻找熟食,乃至制造熟食。这是人类饮食文化的真正开端。摩擦生火使人类与动物界分开,随着石器及陶器的发展,从而获得制备熟食的充分保证。

对美味的追求是饮食文化精致化的原始动力,而烹制原料、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则使各种美味的烹调成为可能,这基本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士大夫、文人骚客自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言既出之后,无不趋之若鹜。历代美食家多出于此流。他们不但是品尝饮食,而且是享受宴饮时的氛围乐趣,使饮食文化平添其内涵的深厚和广度。一边宴饮,一边吟诵行令,旁有丝竹歌舞,这种口福、眼福、耳福……赏心悦目,融合浸染,使饮食文化的情趣达于极致。平民虽也能制作、创造美味佳肴,但他们主要以米、麦、荞等做成饭、饺、面条、包子、米线等,正是中国人的基本主食或副食构成,粗茶淡饭可能简陋一些,但不乏方便、价廉的优点,且其味美又可充饥,也是饮食文化的主流。宋代,《鸡肋篇》载有苏东坡赞誉当时的“馓子”(类似现在的油条):“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美人缠臂金。”

而民间节气的特色食品,在民间早已流行。端午粽子、中秋月饼、春节年糕……不但味美,而且有委婉动听的故事同存,更增加了文化意味。民间的婚丧节庆也另有特制饮食菜肴。至于少数民族的特有饮食、外来饮食、宗教饮食等,虽各有其文化因缘,但同样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饮食风味和文化特色,经过商业、旅游的你来我往,互相影响,融会流通,饮食文化更加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