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肠道息肉

胃肠道息肉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胃肠道息肉是指所有向胃肠道腔内隆起的病变。多进食纤维食物、粪便容量大者,息肉发病率低。有研究表明,对患大肠息肉者定期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并进行即内镜下的息肉摘除术,可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某些胃肠道息肉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若亲人中有被确诊为有遗传倾向的息肉时,自己应主动去医院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息肉,按恶性病变对待。

一、概念

胃肠道息肉是指所有向胃肠道腔内隆起的病变。按所在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按组织学类型不同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息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息肉病是指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上(仅黑斑息肉病除外),反之,则称散发性息肉。

二、病因

不同类型的息肉病因可能不同:发生于胃窦的息肉多为小凹上皮增生型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常伴有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腺瘤少见,以不典型增生为特征。发生于胃体底息肉,多为胃底腺型息肉,属错构瘤性,HP感染率较低。多进食纤维食物、粪便容量大者,息肉发病率低。散发的息肉也有遗传因素。

三、临床表现

1.胃息肉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伴有并发症时才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幽门部带蒂息肉凸入幽门时往往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

2.十二指肠息肉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黄疸等。

3.结肠息肉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黏液血便、便秘、腹痛及肿物自肛门脱出、贫血等。

4.P-J综合征亦称黑斑息肉综合征,口唇、颊部黏膜、指趾黑色素斑沉着。

四、临床检查

1.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肠息肉,同时在纤维结肠镜下行“套扎”或“电切”摘除息肉。

2.X线钡剂灌肠检查距肛门25cm以上的息肉可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

3.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可对胃息肉性质进行判定和分类。

4.超声与内镜超声诊断

5.全消化道钡剂诊断小肠息肉,简单易行,可作为胃息肉的筛查方法。

五、治疗方法

1.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措施。有研究表明,对患大肠息肉者定期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并进行即内镜下的息肉摘除术,可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术前需要做好肠道准备。目前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高频电切、高频电灼、激光治疗、注射摘除等。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主要适合消化道扁平隆起型息肉的切除。

3.内镜-外科联合切除法主要用于多发性息肉无法在内镜下完全切除者,可先在内镜下将息肉稀疏区于内镜下分期、分批摘除,息肉密集区肠段则择期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4.抗HP(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发生于胃窦的增生性息肉与HP感染有关,常伴有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根除HP可以使息肉消退。

5.外科切除术适合较大息肉引起梗阻或不适合内镜摘除者。息肉癌变若内镜下摘除证实蒂部无癌细胞浸润者均属早期癌,无须外科治疗。但蒂部有浸润或不能确诊癌浸润深度则应作外科切除术。

六、内镜治疗护理指导

(一)肠道清洁准备

肠息肉患者于术前1d晚餐进流质饮食,临睡前将番泻叶10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手术当天免早餐,早上8:00口服硫酸镁30g,同时饮水1500~2000ml,待患者排出清水后即可行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用恒康正清散清洁肠道,此药能保持肠道正常生理状态,服用方便。检查前4h将每盒中3小包药粉溶于1000ml温水后服用,一般应用1盒排出水样便即可。其他方法:复方甘露醇粉50g溶于2000ml温水中,30min内饮完,再服凉开水1500~2000ml,腹泻排出清水样便即可。

(二)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介绍内镜治疗的方法,强调内镜治疗的优点,并说明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过度紧张和不合作患者,手术前30min用0.5cm×0.5cm胶布将王不留行子粘贴在耳穴中的“神门”、“皮质下”,在耳穴上按压3~5min,术中患者可自行按压。

(三)合理的饮食和休息

(1)摘除息肉后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咽部有无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对于小息肉者,门诊观察30min即可,但不可从事体力活动。对于息肉较大或术中有出血者,宜留院观察3~7d,并行常规输液,必要时予止血剂保留灌肠。

(2)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术后应禁食3d,3d后开始进流质饮食1d,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d。饮食需从全流到半流到软食再到普食。食物最好是高营养、无纤维,如细肉末粥,牛奶。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内忌粗糙食物。

(3)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天枢、足三里、丰隆各1min,每日3~4次。

(4)术后有少数患者发生腹部胀痛、肠胀气,多因手术中注入气体过多所致,可采用针灸补虚泻实的方法,针刺足三里、中皖,留针15min,可缓解腹部胀痛,迅速减轻肠胀气。

(四)出院指导

(1)根据医嘱,消化道息肉电凝电切术后按消化性溃疡服药4周,嘱患者按时按量坚持服药。注意休息、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因活动过多,进食粗糙,大便秘结均可使焦痂过早脱落、损伤创面而出血。

(2)2周内避免体力劳动,屏气动作和热水浴,直肠息肉切除后避免长时间用力下蹲。

(3)保持情志舒畅、忌怒。如发生腹痛、黑粪或明显血便等症状即来院复诊。

(五)预防胃肠道息肉“六要”

1.要主动建议40岁以上的人,不论有无症状,都应该主动去做1次胃(肠)镜检查。

2.要根除不论何部位,何种类型,或大或小的息肉,都要设法根除,免去后患。虽然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但已有充分的资料证明,根除息肉是防癌的有效方法。当今科技进步、设备先进,有效的方法很多,根除手术并无多大痛苦,而且十分安全,患者不必顾虑。

3.要送病理检查此点应主动向医师提出,首次发现(镜检)时应送活检,行根治术后如能留取全息肉标本更应送检,不可嫌麻烦,图省事。这是因为只有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才能最终“拍板”确定息肉的良、恶性,又因为恶性改变有时不但量少,而且藏在息肉深处,容易漏诊。

4.要注意胃肠道外的异常有些种类的息肉常伴有胃肠道外的异常,如神经系统肿瘤,骨骼及皮肤软组织肿瘤,乳腺、肺、卵巢肿瘤,牙齿发育异常,嘴唇或皮肤紫纹或色素沉着等。

5.要注意家人这里指的家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如父子、叔伯、兄弟姐妹等。某些胃肠道息肉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若亲人中有被确诊为有遗传倾向的息肉时,自己应主动去医院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6.要复查复发是息肉的特性,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除去了息肉,皆有复发的可能,且不论良恶性均如此。属良性者,根除后6个月至1年复查1次胃(肠)镜,如无问题,2~5年后再复查1次;恶性者,应于根治后3个月、6个月、1年各复查1次,无复发者,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息肉,按恶性病变对待。

(六)就医指导

如有大便带血、腹痛及其他不适,应及早咨询医师或送院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