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谨防“秋老虎”,避免中“阴暑”

谨防“秋老虎”,避免中“阴暑”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生“阴暑”的原因是人过度避热贪凉。因此,处于暑热中的人的毛孔依旧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也处于比较疏松的状态,很容易遭到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阳暑”指的是长时间处于烈日、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所引发的不适症状;“阴暑”指的是因为避热贪凉而引起的。人伤了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发生“阴暑”的原因是人过度避热贪凉。虽然立秋之后虽有了凉意,但“暑气”往往没有散尽。因此,处于暑热中的人的毛孔依旧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也处于比较疏松的状态,很容易遭到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

虽然立秋代表秋天的到来,但是白天的时候。人们仍然会感觉到很热。而且入秋之后雨水就会慢慢减少,空气的湿度也缓慢地降到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以下。因此,天气就会逐渐变干,草木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枯萎,人们更是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干燥。

燥是秋的主气,它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和凉燥。温燥一般在初秋的时候发生,凉燥则多见于深秋。初秋的时候,仍然延续着夏的炎热,再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这个时候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害人的阴气,即损害人体的津液。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口鼻咽干、舌红少津、眼干裂、小便赤黄、大便干结、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高热等症状。若是秋燥引起的咳嗽,时间一般都较长,很难治愈,令人生畏,如果正好是身体虚弱加上抗病能力降低的话,对炎热的气温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会导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出现紊乱,散热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很容易使人发生“中暑”。

中医学也称中暑为“伤暑”,同时也有阴、阳之说。“阳暑”指的是长时间处于烈日、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所引发的不适症状;“阴暑”指的是因为避热贪凉而引起的。具体原因是暑热湿盛,人们的毛孔开张,腠理疏松,在睡眠、午休或纳凉的时候过于避热趋凉,比如夜里露宿室外,或者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快速饮进大量冷水或冰镇饮料,还有睡眠时被电扇、空调强吹等,都会让风、寒、湿邪趁机侵袭机体,从而导致“阴暑”。

当“秋老虎”来袭时,白天气温仍旧很高,造成昼夜温差加大,一冷一热也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人伤了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体弱患病者,更应该加强防护,不能过于避热贪凉,避免被寒湿侵袭。

这一时段在饮食上要注意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至少在1 000毫升以上;多喝稀饭、果汁、菜汤、豆浆和淡茶等;适宜食用梨、山竹、蕉类、西瓜等凉性的水果。立秋时节多吃清热养阴的食物,不吃或是少吃辛辣、燥热和油腻的食物,少饮酒。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从中医的角度看,为了缓解由于昼夜温差大而带来的脾胃不适,这段时期千万不可贪饮凉食。建议每天早晨起来之后喝一碗温热的菜粥,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能够吸收到更多的营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