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与社会精神生活条件

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与社会精神生活条件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类健康的决定因素和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得以维持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物质基础。环境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的这种关系,要求防止盲目生产而破坏生态平衡,防止污染环境而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自然环境往往通过社会生产过程,通过社会因素才对人类健康发生作用,因而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健康的决定性条件之一。还应指出,人的社会化是维护健康的内在因素。

三、 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与社会精神生活条件

(一)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类健康的决定因素和物质基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口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健康当然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得以维持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因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是一个整体,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保护,既是生态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医学问题。在进行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无疑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支柱。环境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的这种关系,要求防止盲目生产而破坏生态平衡,防止污染环境而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自然环境往往通过社会生产过程,通过社会因素才对人类健康发生作用,因而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健康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要生存,要健康,就要有足够的生活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愈好,死亡率愈低,预期寿命愈长;反之,则死亡率愈高、预期寿命愈短。如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一样,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是人类医疗保健活动的前提。

(二)社会精神生活条件和人的社会化

社会精神生活条件与健康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促进物质生产等间接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形成人的社会性,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使人能够适应社会而健康生存的直接方面。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愉快的情绪是促进健康的妙方。据调查,80岁以上的老人中96%是乐观的。

文化因素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文化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有文化的中年人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另一方面,有文化的人更能容易学习、接受医学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使自己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为健康的保持和增进提供了可能,而且患病后能及时有效的治疗。

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改造世界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的文化、科学、道德、政治、审美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其中,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人民健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促进身体健康也是不难理解的。另外,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疾病的自我诊断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再者,精神文明建设还会培养人们具有良好的素质,提高应激反应能力,防止可能的紧张刺激对健康的危害。

还应指出,人的社会化是维护健康的内在因素。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人的这个过程和由此而形成的社会性,对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幼儿期、学龄初期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会基本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还有卫生常识等,这些能力和活动对健康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青少年时期身体迅速成长,性开始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出现矛盾,生活空间扩大,心理变化显著。家长、老师及社会对此都应充分注意,采取一系列教育、引导的方式,以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保持身体的健康。

人到中年,思想定型,有明确的生活方向和固定的行为模式。但是,需要学会提高处理家庭、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及问题的能力。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保持和增进健康。

老年人也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如与青年人的观点不同而形成“代沟”、丧偶后,子女又不能在身边而独居、退休后在家无事等。适应这些变化,处理好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这些能力的获得,只有靠社会化来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