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疾病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确健康这一要领的内涵与外延,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及健康与疾病的转化关系,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WHO的健康定义指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例如,有时疾病已经存在,如某些“隐匿性”癌或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组织已出现结构上和机能上的障碍,但机体与环境之间还没有出现不协调,仍表现为健康。

二、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与环境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或和谐的状态。明确健康这一要领的内涵与外延,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及健康与疾病的转化关系,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

WHO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comple tewell—being)的状态。”WHO的健康定义指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但对什么是“社会上的完全安好”的理解,显然是随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异,而且社会上的安好超出了医学力所能及的范围。所以可以说,这是强调健康的社会方面。

健康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功能正常。一个健康的机体具有有效地进行功能活动的能力,以达到与其环境的和谐或平衡,使之能够生存和繁衍。机体的功能活动具有层次性,各个层次的功能活动又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机体功能具有目的性,每一种功能都指向一定的目的,机体的整个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目的性手段的等级系统。

单纯提高人的营养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并不意味着必然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保持人的健康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需要保持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动态平衡。文明的发展增强了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破坏了人与环境原有的平衡,文明还可使人产生有害健康的行为模式。当环境变化的速度超过了机体适应性变化的速度,就会破坏原来的平衡,危及健康。当前的生态危机问题,所谓“文明病”、“公害病”的问题都成了公众注目的问题。现代文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发展现代文明的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现代化和社会经济、生物医学技术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生命构成最大危害的疾病逐渐由传染病过渡到癌症、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精神病等。消除环境污染源、缓和社会紧张、改变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主要议题。对于维护人的健康,医学自有其不可推卸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除医学之外,社会的其他许多方面(包括政府)也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二)疾病

异常条件下的生命活动。疾病和健康是互相对立、互相联系又可以相互转化的。医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表现、本质和发展过程,掌握同疾病斗争的有效方法。

一般认为,健康是生命活动的常态,表现为机体机能、结构完好,机体与环境协调。疾病则是一种特殊的生命过程,此时机体的机能、结构出现障碍,机体与环境出现不协调,所谓“不舒服”、“痛苦”也是机能障碍、不协调的表现。在疾病和健康这两个对立的生命过程之间,还存在着许多过渡形态,有时很难确定或区分。例如,有时疾病已经存在,如某些“隐匿性”癌或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组织已出现结构上和机能上的障碍,但机体与环境之间还没有出现不协调,仍表现为健康。又如气压的明显变化,使一些人出现“不舒服”感,机体与环境暂时不适应,但这并不能认为是疾病。疾病和健康这两个对立的概念,是从生物学角度而言的。如果考虑到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那么,对社会环境的某些不协调,就不能认为一定是疾病了。

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受人类科学水平的限制,也受哲学思想的影响,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从医学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到有两种影响较深的见解一直在理论医学中存在:一种是本体论的观点,认为疾病是一种实体,这种疾病的实体与机体本身不是同一的,有其自身的特点;医生的任务是要寻找驱除这一疾病实体的方法。另一种是生理学观点,认为疾病只是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偏离,而不是机体以外的疾病实体进入体内,医生的任务是要调整偏离了的生理功能,使其恢复常态。前一种观点为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生物病原学的疾病观点所支持,并得到了发展。后一种观点为体液病理学的疾病观点所推崇,并为以后的“自稳态”学说、应激学说的疾病观点所发展。这两种有关疾病本质的见解是从不同侧面认识疾病的,本体论观点着眼于结构的破坏,生理论观点着眼于功能紊乱。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是多层次的功能、结构的统一体,各层次的功能、结构互相制约,以保证人体内部统一和与环境相适应。这种统一和适应主要是靠复杂的调节机制来完成的。现代医学关于疾病的概念如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出现的机能、结构的变化,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疾病与病患的概念是不同的。疾病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以生物机体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出现解剖、生理或生化变化为特点,是身体或其一部分出现机能、结构的破坏,有其特殊的发展和恢复的过程。疾病作为一个独特的病种而存在,并不一定显现出症状。病患则不是生物学概念,而是属于人文科学的一个范畴,表现为病人的不适应或心理、社会的脱节,是由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和病患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病患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条件和个体易患倾向等因素有关,而不是像疾病那样具有一定原因和一定病变特点的病种。疾病有它一定的特殊属性,即不同的人患同一种疾病,其表现基本一致。例如,任何人的伤寒病都是由伤寒杆菌引起,都有特殊的血清变化和肠溃疡等病变。病患的表现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由于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疾病的概念中含有价值观念,因此,人类文化水平的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民族,近视、色素沉着和一些精神性疾患常不被认为是疾病。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疾病,如矽肺等;由于文明的提高而发生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和长期坐着工作,给人们带来了动脉粥样硬化等等。社会文明对疾病的影响不只有消极的,更主要的有其积极的方面。随着人类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入,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手段不断进步,许多以前流行的疾病,现在可以预防或有效地进行治疗。如某些传染性疾病(天花、霍乱、鼠疫等)和某些营养缺乏性疾病(丙种维生素缺乏病等)在一些国家已不复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