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记忆的大数据时代

媒介记忆的大数据时代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数据”是数字化媒介记忆可见的未来与发展的趋势。当然,舍恩伯格似乎更喜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述记忆向大数据发展的理由,在他看来,太多的记忆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必须选择性删除的。因此,舍恩伯格认为,“存贮能力的增强正在继续满足人类对额外的存贮空间的欲望”[31]。

“大数据”(big data)是数字化媒介记忆可见的未来与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既意味着媒介记忆在数据量上已经达到了一般硬件和软件可以承受的极限,也意味着媒介记忆在技术发展和社会利用方面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曾经这样描述目前人类存贮的数据规模:“2013年人类存贮的数据预计能达到约1.2z字节,其中非数值数据只占到不到2%。如果把这些数据全部记在书中,这些书可以覆盖整个美国52次。如果将之存贮在只读光盘上,这些光盘可以堆成五堆,每堆都可以伸到月球。”[28]舍恩伯格在另一本专著《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Delete: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中论述了数字化与记忆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数字化系统已经使一个更大、更为全球化的共享记忆成为可能。社会记忆不仅在规模上增加了,而且还成为了全球的共享记忆。”[29]这得益于廉价的存储器,就如同印刷术的诞生极大地降低了书籍的价格,进而促进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一样,如今数字化存贮已经比模拟存贮更为廉价,以至于“拥有这么丰富的廉价存贮空间,使得连花时间去决定是记忆还是遗忘都已经是不经济了”[30]。当然,舍恩伯格似乎更喜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述记忆向大数据发展的理由,在他看来,太多的记忆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必须选择性删除的。

事实上媒介记忆的“高像素”(high definition)发展,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记忆的精细度趋势才是数字化存贮设备不断创新升级且日趋廉价的根本驱动力。譬如,一张普通DVD的容量是4.7GB,而一张蓝光DVD(blu-ray disc)单层容量高达27G,这显然不是因为蓝光DVD的生产成本更为低廉,而是人们对高品质信息的要求使得即使相同时长的电影其占用的空间也成倍扩大,呈现的效果则更加完美。

因此,舍恩伯格认为,“存贮能力的增强正在继续满足人类对额外的存贮空间的欲望”[31]。这似乎有些本末倒置,或许更应该说,人类大量的数字化应用以及随之产生的海量记忆信息推动了数字化存贮设备不断扩容和价格的不断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