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省食品工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食品工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很多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不足。浙江省内许多食品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效益欠佳。这些使得浙江食品行业很难形成一系列规范化的品牌运作机制和手段。而从总体情况来看,浙江食品行业的品牌传播手段相对单一、传播深度不够,同时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常常混淆,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容易分散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产品和企业的忠诚度培养事倍功半。

近年来,浙江省食品工业品牌建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品牌建设难度急剧上升

地沟油、色素馒头、三聚氰胺奶粉、“一滴香”火锅……这一系列问题食品的相继出现,让老百姓对餐桌安全倍加关注。急功近利,诚信缺失,导致食品安全屡遭信任危机。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仍较担心。目前,由于国家和地方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农药残留标准等标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整合,不同行业间制定的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存在交叉矛盾。此外,技术保障能力尚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要,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尚不完善,加之一些企业主社会责任感薄弱,自律意识不强,缺乏诚信,使得食品行业品牌建设工程难度巨大。

二、整体水平不高,知名企业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不占优势

从中国食品百强企业、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500强等一系列的排行榜中我们发现,尽管浙江省内食品企业数目众多,但是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还是存在“小、低、散”的问题,真正能够在国内、亚洲,甚至全球拥有十足竞争力的企业十分稀少。除了像我们经常看到的“娃哈哈”、“农夫山泉”、“古越龙山”等几家知名企业品牌以外,能够成为行业翘楚的企业少之又少。

三、关键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浙江省很多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不足。省内食品企业绝大多数为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仅占5.5%,导致食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只有0.74%,比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低0.4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只有12.26%,比规上工业平均低10.77个百分点。

四、品牌规模偏小,缺乏规范的品牌化运营手段

浙江省内许多食品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效益欠佳。到目前为止,省内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食品加工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尚处于简单的初级供给阶段,分散作业提供的原材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不适应加工业发展的要求,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原料基地建设滞后,产业链配套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产品品种的改良和品质的提高与市场消费和食品加工的有机结合不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加工制造、农产品生产与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形成。这些使得浙江食品行业很难形成一系列规范化的品牌运作机制和手段。

五、品牌传播大多停留在产品层面,品牌文化渗透力不强

通过大量的媒体调研和监测得知,浙江食品行业中比较强势的品牌,通常会用到的传播媒体包括:电视广告,网络,公关,平面媒体,新媒体等其他媒介。而从总体情况来看,浙江食品行业的品牌传播手段相对单一、传播深度不够,同时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常常混淆,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容易分散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产品和企业的忠诚度培养事倍功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