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族群间的资源竞争与“圈地故事”的文本生产

族群间的资源竞争与“圈地故事”的文本生产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多的山间溪流在鲁甸坝子的中部汇集而成了一条名为“鲁甸大河”的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淌。因此,对于半农半牧的普米族而言,占据甸北和甸东的大部分地区是其最优的选择。在鲁甸人的叙述中,凡是有资源竞争关系的民族间均流传有“圈地故事”,普米族和纳西族如此,纳西族与傈僳族也同样,这实为坝子内部资源竞争关系的表征。

关于鲁甸村的早期记录可见于约瑟夫·洛克所著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有陡斜坡的沟壑通过狭窄裂缝,突然成为宽阔的圆形山谷,其中散布着一群一群的房屋,组成纳西村子鲁甸。纳西语称之为鲁堆。鲁甸的海拔是8900英尺(2713米),藏语称鲁甸叫绿堆。”[57]历史上鲁甸坝子的自然环境和空间格局在今天仍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鲁甸坝子四面环山,山系庞大、山势陡峭,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鲁甸坝子,都需要翻山越岭。鲁甸坝子的地形是由山上流淌下来的10条小溪流和9个因为河流冲击而成的山谷及坝子和洼地组成,整个地形呈“西南—东北”长的不规整的五角星形状,西南高,东北低,最低海拔2449米,最高海拔2680米。众多的山间溪流在鲁甸坝子的中部汇集而成了一条名为“鲁甸大河”的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淌。在早期普米族进入鲁甸坝子时,常年汇水使其中间形成了一个水塘。这也使得鲁甸坝子里村庄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各个小山谷的坡地山脚,海拔均在2470~2650米之间,村庄之上则是陡坡和山地。坝区的土质主要有三种:黑土、红土和沙质土,其中大河附近的低地主要为黑土和沙质土分布、坝子四周的山坡上和山脚地带红土较多、坝子西南部山间河流和山谷多的地带分布有大量的沙质土。

从自然空间格局看,在鲁甸的东北方有一个山谷,当地人称之为“箐门口”,是进入鲁甸村的“咽喉”。甸北、甸东则是距离道路咽喉“箐门口”最近的坝区,这一块区域也成为整个鲁甸坝子开发最早的区域。同时,甸北与甸东也较适合游牧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据鲁甸人华松介绍,甸北、甸东地势平坦,而且山泉多,水源充足,适合种植黑水稻。另一方面,甸北、甸东是“黑草莓土”,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牧草长得快,适合作为牧场。因此,对于半农半牧的普米族而言,占据甸北和甸东的大部分地区是其最优的选择。随着人数的增加,普米族如若想继续向甸心、甸头方向迁徙,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坝子中间水塘的阻隔,同时还有遭遇猛兽袭击的危险,因此他们也不得不滞留在甸北和甸东区域,只是在后期才慢慢深入甸心和甸头,现在鲁甸普米族的居住格局也与早期其对鲁甸坝子的开发、利用状况相契合。

在历史上,纳西族与普米族一样,均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种植玉米、小麦;在坝子有水的地方种植耐寒的黑稻子;海拔较高的地方多种洋芋、苦荞、花荞等;此外还畜养黄牛、山羊、猪、绵羊、马等。因此纳西族在进入鲁甸坝子后也倾向于选择满足上述条件的地区居住,也即偏向于选择与普米族类似的自然空间居住。据鲁甸纳西族老人回忆,现在分布于甸北、甸头和甸心的纳西族,就主要是通过抢占普米族地盘、租购土地的方式获得土地,并形成了与普米族“插花”居住的格局。

此外,还有一部分纳西族则选择了开拓甸南地区以获得土地。据纳西族老人介绍:“纳西族有许多姓,来到鲁甸的主要是杨和二姓。他们到了鲁甸以后,发现好的地方都被普米族占掉了,甸南背阴没有人住,他们就住在甸南。”由于甸南临近大山后边的拉美荣地区,后进入的纳西族便通过购买、抢占的方式获得了部分拉美荣的土地,现在仍有八家纳西族分布于拉美荣地区即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印证。

拉美荣是紧挨着甸头的一个小坝子,与狭义上的鲁甸坝子仅有一座小山之隔。尽管现在鲁甸的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拉美荣,但事实上早期傈僳族才迁入时也是住在甸头附近,与纳西族杂居在一起。当地傈僳族老人回忆,傈僳族传统上是住在海拔2500~3300米间有栎树、松树、青刚栎树生长的地方。因为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可以种植玉米、麦子、土豆、燕麦、苦荞等农作物。一开始,傈僳族刚到时一边种地一边狩猎,便住在了鲁甸坝子边上;后来为了狩猎方便,就迁到山上,也即拉美荣地区。与此同时,原来与傈僳族生活在一起的纳西族,也有一部分跟随着他们迁到了拉美荣。

鲁甸坝子的开发过程是由普米族、纳西族和傈僳族主导的。三个民族相似的半农半牧(狩猎)的生计模式使得在进入鲁甸坝子时均选择了相同的区域来居住,鲁甸坝子独特的生态环境又使得三个民族只得选择相同的区域来开发。施添福在对台湾竹堑地区聚落形成过程的研究中指出,“取水条件、农业经营跟聚落形态的维持较具密切关系,其中取水条件为一不定效应的因素,而农业经营方式则是一项具有因果效应的因素”[58]。地形、气候和水文作用到农业经营方式,也即维生方式,进而影响到聚落空间的形成。鲁甸坝子普米族、纳西族和傈僳族的空间分布以及聚落空间格局即是在鲁甸独特的地形、气候和水文条件下促成。同时,受制于坝子有限的土地资源,三个民族都必须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在鲁甸人的叙述中,凡是有资源竞争关系的民族间均流传有“圈地故事”,普米族和纳西族如此,纳西族与傈僳族也同样,这实为坝子内部资源竞争关系的表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