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竞争均衡与资源的有效利用

竞争均衡与资源的有效利用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能自行决定市场价格,实际的成交价只能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实际成交价和成交量。但是,在价格的指引下,自利个体零碎分散的行为却能够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完全竞争之下,均衡价格是企业的“生死线”,如果一个企业在浪费投入资源,在技术或管理上落后于他人,将无法经受市场竞争的“生存检验”,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第三节 竞争均衡与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竞争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能自行决定市场价格,实际的成交价只能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科斯(R.H.Coase)和张五常都认为:要知道一个人对某物品或劳务的真实评价(边际收益),唯一可靠的办法是,让他拿出真金白银,强逼着他出价。完全竞争就是一种强逼人出价的办法。

将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放到同一张图中(图1-4),两条曲线的交点E称为该物品或劳务的市场均衡点(market equilibrium),交点的坐标Q和P分别称为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和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img5

图1-4 竞争市场的局部均衡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实际成交价和成交量。因为任何高于P的价格都会导致超额供给(供大于求),卖方不得不竞相压价,而任何低于P的价格将导致超额需求(供不应求),买方为了追逐短缺的物品或劳务,不得不竞相抬价。因此,均衡价格只能是P,均衡数量Q同时也就被确定了。这就是价格机制的运作原理,称为供求定律(law of supply and demand):供方之间的竞争,需方之间的竞争,以及供需双方的互动,引导市场自动趋向某种状态,其中,没有未被满足的需求,也没有多余的供给。

单独看任何一种物品或劳务市场,均衡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在竞争约束下,其他条件不变,双方的收益(价值)都不可能再增大。任何低于均衡数量的产量,消费者的边际收益(最高需求价格)大于生产者的边际成本(最低供给价格),增加一单位供应,并以某一个(小于最高需求价格并大于最低供给价格的)价格成交,双方都可以“多赚到”一些货币(意味着一定数量的“物品或劳务”),价值都可以增大。任何高于均衡数量的产量,不论以哪一种(大于最高需求价格并小于最低供给价格的)价格成交,双方的价值都减小。

上面的均衡也称为局部均衡或部分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因为它只是大量物品和劳务中的一种,并且其他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化在“假定”范围内。仍以体检为例,假设供需双方均以大米作为替换比较的基准(假设他们都喜欢大米),来表达最高需求价格和最低供给价格。当米价是2元1斤时,体检市场实现了均衡。但此时大米市场还没有实现均衡,米价还在变化之中,假设升到一斤3元。这样一来,体检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又要移动,体检市场的均衡点也会再变。大千世界,几乎无数种物品和劳务市场,相互反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调来调去,价格能指挥全部物品和劳务市场实现均衡吗?

20世纪50年代,Arrow和Debreu用数学方法(拓扑学中的不动点定理)严格证明了,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机制(一般物品和劳务市场的价格、劳务市场的工资率、土地市场的地租、资金市场的利率外汇市场汇率)可以引导全部物品和劳务市场实现均衡。全部物品和劳务市场都实现了均衡的状态,称为一般均衡或全部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可能没有人喜欢均衡市价,但又不能不接受它。市场价格是非人格化的,没有人能战胜市场,甚至找不到申诉的地方与贿赂的对象。但是,在价格的指引下,自利个体零碎分散的行为却能够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因此,一般均衡是一个奇怪而美妙的世界。

二、资源的有效利用

竞争的市场,没有一个全盘周密的计划,没有任何人或机构来指挥生产和消费。人们仅关心一己之私,根据价格决定各自的买卖(或生产)数量。这样能实现经济效率吗?

什么叫做有效利用资源?经济学将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定义为“没有浪费任何一个帕累托改进的机会”。所谓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是一种“利己而不损人”的行为,增加某个人的利益而没有损害其他任何人的利益。自愿交易一定是Pareto改进。“利己必得损人”的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优境界(Pareto optimality)。

分开来看,经济效率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生产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是关于“如何生产”的问题。生产效率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出;投入要素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得到最佳分配。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是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生产了“错误的”商品,或商品数量“不正确”,或商品被“错误地”分配,则配置无效。

首先,供方之间的“完全竞争”保证了生产效率要求的第一条(充分利用可用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出)。完全竞争之下,均衡价格是企业的“生死线”,如果一个企业在浪费投入资源,在技术或管理上落后于他人,将无法经受市场竞争的“生存检验”,迟早会被淘汰出局。观察表明,同一行业中的企业在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经常表现出向标杆(benchmark)企业趋同的倾向。这就是说,竞争的结果是所有同类企业都没有浪费,都使用目前最好的生产技术。

其次,要素市场均衡将保证企业达到生产效率的第二个要求(投入要素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得到最佳分配)。对任何一种投入要素和每个使用该要素的企业来说,该要素的边际收益均相等(都等于均衡价格),企业之间无需就同一种要素再进行交易;对任何一个生产者所使用的各种投入要素来说,这些要素的边际收益与各自的边际成本相等(都等于各自的均衡价格),所以,每个企业的各种要素投入数量既不多也不少,并且,企业之间不需要互换任何两种要素。因此,不同投入要素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都做到了最佳分配。换句话说,在竞争约束下,每个生产者的价值都不可能再增大。

最后,消费品的分配问题是投入要素最佳分配的翻版。对任何一种消费品和每个消费该物品或劳务的消费者来说,该消费品的边际收益均相等(都等于其均衡价格),因而消费者之间无需就同一种消费品再进行交易;对任何一个消费者所消费的各种消费品来说,这些消费品的边际收益与各自的边际成本相等(都等于各自的均衡价格),所以,每个消费者所消费的各种消费品数量既不多也不少,并且,消费者之间也不需要互换任何两种消费品。这就是说,不同消费品在消费者个人消费计划和消费者之间都做到了最佳分配。在竞争约束下,每个消费者的价值不可能再增大。

竞争均衡也回答了“为谁生产”的问题:价高者得。那些对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收益高于均衡价格的人(最看重它们的人)得到稀缺的物品或劳务。最看重它们的人之所以能够付得起这样的价格,一定是他在另外的场合为别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创造了价值。

注:需求曲线以下实际价格以上部分所围成的面积,表示消费者按同一价格购买而不是每单位物品或劳务都支付最高需求价格所形成的“剩余”(“占得的便宜”),称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边际成本曲线以上实际价格以下部分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生产者按同一价格出售而不是每单位物品或劳务仅收取最低供给价格所形成的“剩余”(“占得的便宜”),称为生产者剩余。这两种“剩余”之和称为社会福利。这样,一般均衡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由于个体之间的价值及价值增量是无法比较和相加的,因此,“剩余”或“社会福利”这些概念其实都是模糊不清的,但因为其直观,有时可以方便分析和表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