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僧人群体与寺院组织

僧人群体与寺院组织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僧人群体以寺院为场域构建起与社会相联结的宗教关系,寺院也为僧众结成组织化的群体提供了物质载体,因而僧人群体是与寺院组织相互依存的。在突发社会事件面前,寺院也会集中组织力量展开统一的社会行动。截至2016年6月,东竹林寺在册僧人601人。[11]僧人群体的消极膜拜在藏传佛教的戒律典籍中、寺院组织的管理规则中得到集中体现,这种仪式态度在各藏传佛教寺院中大体一致。

寺院是僧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僧众集中生活和修行的地方。僧人群体以寺院为场域构建起与社会相联结的宗教关系,寺院也为僧众结成组织化的群体提供了物质载体,因而僧人群体是与寺院组织相互依存的。寺院组织有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支撑着僧人群体的日常管理,也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即每年有规律性的举行各种大型宗教活动。在突发社会事件面前,寺院也会集中组织力量展开统一的社会行动。寺院既是将僧人隔离于世俗社会之外、为其提供得以出家修行的神圣空间的宗教场所,又是促成僧人群体与世俗社会相联系、为其提供发挥宗教功能和影响平台的社会组织。

东竹林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康巴藏区的“十三林”之一,也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竹林寺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原属于噶举派。康熙十三年(1674年)以后改宗格鲁派,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五世达赖喇嘛赐名噶丹·东竹林,意为成就二利,即利人利己之寺。从此受到清中央政府的优厚赏赐,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著名的康巴藏区“十三林”之一。寺庙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极大毁坏,后在噶达活佛、扎唐活佛、巴卡活佛的主持下,1985年由迪庆州人民政府和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人民政府拨款,选址在奔子栏乡书松村南永干顶东坡处组织重建,历时7年。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扩建,东竹林寺现已颇具规模,有五层扎仓大殿、1座及舞神院、1所显密讲修院、1所文化基础学校、8所活佛府邸和114所僧房以及1处辩经院。

寺院所属辖区分散各地,离寺院路途遥远,为方便各地信众的宗教需求,东竹林寺设有类似“康参”的僧侣组织,称为“安曲”。“安曲”相当于分寺,设置在东竹林寺各个辖区,东竹林寺大寺下设叶日、书松、奔子栏、霞若、拖顶、则通和喇普7个“安曲”。“安曲”由该辖区的僧人组成,东竹林寺的大部分僧侣就在分设于各地的“安曲”中修习。平时“安曲”会留有几位僧人负责管理,每当本教区举行法会时,当地全体僧人会回到自己的“安曲”参加法会仪式。

截至2016年6月,东竹林寺在册僧人601人。寺内有6位堪布[10],都获得了藏传佛教最高的格西学位,其中两位是从印度学成归来的。寺院主要由寺院管理委员会所设主任负责管理,还设有“格贵”(铁棒喇嘛)、“翁则”(领经师)、“羌左”(行政管家)等职位。寺院管理委员会的“格贵”为寺院主持,管理戒律、组织纪律,每年换届一次,凭入寺资历年限为准,依秩序排列,不论年龄大小和学识深浅;“翁则”为领经师,一般年纪较大,由能熟背各种经典的僧人出任;“羌左”有的寺院称“翁布”,为行政管家,管理修习制度,管理寺院财务收支以及生活开支。僧人放假期间寺内留有两位管家僧人和一位铁棒喇嘛负责日常事务。据东竹林寺的一位管家僧人介绍,东竹林寺的管理大概可以分成两套体系:一是作为政府机构的寺管会(以主任为首)进行僧籍、治安、财务等方面的管理;二是寺院本身以铁棒喇嘛为代表的寺院戒律的管理。

对于宗教团体来说,举行宗教仪式是其践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曾将宗教仪式态度划分为消极膜拜和积极膜拜两种形式:消极膜拜往往表现为各种禁忌,如寺院僧人的戒律,其功能在于通过要求崇拜者脱离凡俗世界,从而使其更加接近神圣的世界;积极膜拜则是通过一整套的仪式仪轨使信仰者与宗教力之间建立并维持着一种积极的、双向的关系。[11]僧人群体的消极膜拜在藏传佛教的戒律典籍中、寺院组织的管理规则中得到集中体现,这种仪式态度在各藏传佛教寺院中大体一致。而就积极的仪式行为而言,云南藏区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各种佛事活动不仅需要完成其固有的宗教内容,而且要发挥地方性的社会功能,承担管理世俗社会的职能。

东竹林寺僧人最重要的组织活动就是每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和节日庆典,这在当地人的宗教生活和信仰世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东竹林寺每年主要有12次大型法会:

1.藏历正月初八开始举行默朗木(祈祷大法会),会供期为十天。届时全寺高僧参加,向十方三世诸佛献供,诵经祈祷世界安宁,众生幸福,佛法永驻世间。二十日开始在辩经大院集会五天,藏语称“却拉楚”,主要念诵度母、白伞盖、长寿咒等经和各种护法神颂词。藏历正月十五日经师举办庆典,为期三天。

2.藏历二月十五日至十九日是“却拉楚”,内容同前。

3.藏历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要修六臂依估主法事,三十日举行抛食子仪轨,依靠咒力,镇邪伏魔。三月一日至五日是“却拉楚”,内容同前。

4.藏历三月八日至十七日举行时轮金刚仪轨,在此期间,僧众要用五彩细石修时轮金刚坛城,念诵时轮经。

5.藏历三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举行“夹康”(伏魔铁堡)仪轨,僧众要造型如阎罗铁堡的九或十六角锥形朵玛(神馐),修诵威猛法事,最后三天进行了开光加持。

6.藏历四月八日开始要举行为期十一天的大威德金刚供养仪轨,僧众用五彩细石修绘大威德金坛城,尔后念诵大威德金刚和上乐金刚的各种经文和咒语,供施各种朵玛,以求众生平安。

7.藏历五月三十日至七月六日,要举行密集金刚修法仪轨,用三天左右时间修密集金刚坛城,三天进行诵咒念经。

8.藏历七月十四日集会,十六日开始举行“却拉”诵经五天。七月十五日还要预选翁则和格贵(翁则、格贵按入寺时间的先后顺序轮流担任,所有僧人必须参加,特别是拟提名人员必须到位,否则将开除僧籍。如果本人有特殊情况无法担任的可请假,但寺院视其原因酌情处理)。七月二十三日开始进行上乐金刚供养仪轨,用4天时间完成修坛城,三天进行修供念诵,为期七天。藏历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三日是夏安居,在这一个半月内,全寺僧众不准外出,必须蛰伏在寺中,禁止乱砍乱伐、破土,寺院内所有工程停工。因为这一时期青草刚长出来,地上昆虫很多。

9.藏历八月一日至八日开始全寺僧众念经,进行修供宝瓶仪轨,目的是祈祷风调雨顺,使这一年庄稼收成好。八月九日至二十六日举行密集金刚自受灌顶仪轨(八月一日至八日择吉日举行格贵庆典,为期四至五天)。法会结束后举行为期三天的护法神酬补抛食仪轨。(八月十五日开始跳神排练,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彩排)

10.藏历八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举行羌姆(跳神)活动,跳神前要完成自生仪轨,进行本尊瑜伽念诵和收摄程序,跳神时要除治庸俗之念,俨然以某某神自居,去表演众神。跳神演员由僧众担任,穿各种绫罗绸缎花彩衣,戴各种面具(有骷髅、牛头、鹿头、鬼怪等面具),配以鼓钹、唢呐、长号、短号等各种乐器。八月三十日举行“须勇”法会,宣布夏安居四十五天戒律情况。九月一日至五日是“却拉”诵经。

11.藏历九月二十二日逢“神降节”,要举行度母会供,在此期间新任翁则和格贵正式升座就职。十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是大慈法王和宗喀巴大师圆满纪念日,藏语称“噶丹安曲”,僧众要回到自己所属的“安曲”庙内举行上师供养仪轨七天。

12.藏历十二月十四日至十八日是“却拉”诵经,二十三日开始举行“规却钦布”(五大护法修持仪轨),二十九日举行抛食子仪轨。

除上述法会外,少数僧人一年四季常驻寺中,每天早上都要在大经堂诵经,藏语称“姆甲坚措”,意为常供茶诵经,诵经僧众早茶要由寺院供给。每月3日举行“广品煨桑”仪轨,8日诵“祈愿经”,10日修持上乐金刚仪轨,29日举行仪式六十食子供奉,祭奠护方十五神和阎罗,以求祷四业成就。东竹林寺十分重视保护生态,每年藏历四月十八日,寺院堪布、前任格贵、现任格贵等高僧在金沙江一线放生,期间吃素食。所到之处,高僧都以讲经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增强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寺院积极倡导僧人利用空闲时间巡山,制止猎杀动物、鸟禽等行为。

在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寺院组织同样发挥着社会功能。2013年8月28日和8月31日,德钦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5.3级和5.9级大地震,造成全镇5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9000多人受灾,民房受损1673户,公路、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当时东竹林寺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坏,只是一些僧舍出现了开裂现象。灾害发生后不久,寺院组织就与寺管会一道赴各个村子探访:一方面,寺院僧人做了很多次法会,高僧到每一个村子念经,给受灾群众以精神安抚;另一方面,寺院的高僧、住持及寺管会向受灾的村庄捐赠了大米和一些钱,资助的数额并不多,但每个村庄都会送到。寺院组织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发挥了宗教组织的重要社会功能,并辅以一定的经济支持,既推动了当地的灾后恢复重建进程,也稳定了社会秩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