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初僧人群体的白体诗歌创作

宋初僧人群体的白体诗歌创作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宋诗》卷一二八至一四二收其诗十五卷,是宋初存诗颇多的名僧之一。同时,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白居易诗文在宋初的风靡程度。这与白居易诗教观基本一致,也汇聚于王禹偁等掀起的复古潮流之中。在具体诗作上,释智圆诗歌具有明显为现实服务的意识,注重发挥诗歌的劝诫功能。[107]总体而言,释智圆诗作在宋初僧人中成就较高,其部分诗作有近似白体的成分,尤其表现在讽谕劝诫的部分。

(一)宋初名僧释智圆的白体诗歌创作

宋初有一些僧人的诗歌明显受到白体诗风的影响,诗歌呈现平易流畅的特点,其中尤以宋初名僧释智圆为突出。

释智圆(976—1022),俗姓徐,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人。8岁受戒于龙兴寺,21岁曾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后世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隐士林逋友善。同时,学问渊博,“旁涉老、庄,兼通儒、墨,至于论撰,多所宪章”。[88]同时,也精通诗文,“十五知骚雅,好为唐律诗”,[89]是汇通佛儒的一代名僧。真宗乾兴元年(1022)卒,年47,谥号法慧,有《闲居编》五十一卷。《全宋诗》卷一二八至一四二收其诗十五卷,是宋初存诗颇多的名僧之一。

释智圆非常推崇白居易,曾作《读白乐天集》:“李杜之为诗,句亦模山水。钱郎之为诗,旨类图神鬼。讽刺义不明,风雅犹不委。于铄白乐天,崛起冠唐贤。下视十九章,上踵三百篇。句句归劝诫,首首成规箴。謇谔贺雨诗,激切秦中吟。乐府五十章,谲谏何幽深。美哉诗人作,展矣君子心。岂顾铄金口,志遏乱雅音。龊龊无识徒,鄙之元白体。良玉为碔砆,人参呼荠苨。须知百世下,自有知音者。所以长庆集,于今满朝野。”[90]对白居易诗作推崇备至,是唐贤之冠,甚至超过李杜、钱起。其新乐府诗作真正是远绍诗经风雅传统,近接古诗十九首的精髓,对后世无识之徒的指玉为石,呼参是荠似的妄自指责深表不满与愤慨。最后,作者用历史的评价结束全诗,好的诗文能接受时间的考验,百世之下,终有知音,现在《白氏长庆集》早已遍布朝野了。

释智圆对白居易的推崇是源于共同的诗歌主张,即对讽谕美刺的儒家事功文学观念的肯定。这与王禹偁在白体诗上的进一步开拓是一致的,也比一般层次的诗酒酬唱、闲适富足要自觉深刻的多,这是释智圆学白的前提。同时,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白居易诗文在宋初的风靡程度。那么释智圆的文学观是怎样的呢?他在《钱唐闻聪师诗集序》中说:

或问诗之道,曰:“善善,恶恶。”请益,曰:“善善颂焉,恶恶刺焉。”“如斯而已乎?”曰:“刺焉俾远,颂焉俾迁,乐仁而忲义,黜回而崇见,则王道可复矣。故厚人伦、移风俗者,莫大于诗教欤!”於乎!……(诗之道)果出于仲尼之道也,吾见仲尼之道也。吾见仲尼之删者,悉善善恶恶、颂焉刺焉之辞耳……岂如今之人谓之诗者……噫,诗之道,其丧也如此。[91]

继承《诗经》美刺传统,注重发挥诗歌“厚人伦、移风俗”的诗教功能。同时对“皆写山容水态,述游仙洞房”的不涉教化谲谏之作深表不满。在诗歌形式上,也批评“变其声,偶其字”的雕饰之风。这与白居易诗教观基本一致,也汇聚于王禹偁等掀起的复古潮流之中。至于文论方面,可参看祝尚书先生的《论宋释智圆的文学观》[92]一文,这里不赘。

在具体诗作上,释智圆诗歌具有明显为现实服务的意识,注重发挥诗歌的劝诫功能。这是他诗风近白最突出的特点,当然释智圆是个出家人,不可能锋芒毕露地站出来对现实政治指责一通,但其揭示世风浇薄,用佛儒思想劝诫从善,这与白体讽谕精神是一致的,如《古人与今人》:“古人与今人,禄仕一何异。古人贵行道,今人贵有位。古人贵及亲,今人贵悦意。古人同白日,光明溢天地。今人如履险,动足易颠坠。古道如可行,斯言不遐弃。”[93]

诗歌语言浅显,议论突出,运用古今对比揭示在禄仕方面的人心不古,具有劝诫时下之义。再如他有组诗《湖西杂感诗》对时下的流俗,诸如孝道沦丧、贪婪耻俭、谄求献媚、乖仁背义、孤洁难立、礼让不修、狡佞贪残,都有正面的劝诫,诗歌不讲形象,开口议论,语言通俗。就连带有游戏成分的诗作,也染上讽谕的影子,如他曾在《戏题四绝句并序》中说:“遂为四绝句以现其意,适足以自取欢笑乎。昔者乐天为八绝,盖陈乎鹤鸡乌鸢鹅赠答之意,故吾得以学!焉。噫!亦有所儆,非直以文为戏云耳。”[94]直接学习白居易戏谑讽谕时态的诗作。这类诗作还有不少,现移部分如下:

良工采峄桐,斫为绿绮琴。一奏还淳风,再奏和人心。君子不暂去,所贵禁奢淫。后世惑郑声,此道遂陆沉。朱丝鼠潜啮,金徽尘暗侵。冷落横闲窗,弃置岁已深。安得师襄弹,重闻大古音。[95]

——《古琴诗》

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将军封五利,神药访三山。重色为金屋,穷兵过玉关。岂知尧舜道,千古在人间。[96]

——《汉武帝

孤吟成白首,十载别同声。海国书难到,空堂梦易成。淳风心共乐,直道世多轻。未卜重相见,波涛万里程。[97]

——《怀同志》

莫言青松青,有时亦摧折。莫言圆月明,有时亦亏缺。莫逆论心素,刎颈定交结。年发未及衰,交情已消歇。俄因竞分寸,忽尔成楚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识欲松枯及月亏,请看陈馀与张耳。[98]

——《慎交歌》

自得南风旨,虚堂此夕弹。正声传不易,俗耳听终难。峭壁虫音绝,乔枝鹤梦残。坐来消万虑,斜月上危栏。[99]

——《听琴》

表现“知足保和”,闲适无欲心态的诗作也与白居易创作心态相似,如曾仿元、白作《拟洛下分题》4首,[100]又有《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101]3首,都带有戏作的成分,但释智圆这种闲适无忧无惧更具有宗教色彩。如:

终日湖亭坐,悠悠万虑闲。眼前何所有,寒水与秋山。[102]

——《湖上闲坐》

白傅湖西玛瑙坡,轩窗萧酒漾烟波。讲余终日焚香坐,毁誉荣枯奈我何。[103]

——《玛瑙院居戏题》其三

傍砌疏篁手自栽,数竿苍翠胜花开。今宵窗下更深睡,应送寒声枕上来。[104]

——《新栽竹》

移花来种草堂前,红紫纷纭间淡烟。莫欢朝开还暮落,人生荣辱事皆然。[105]

——《栽花》

造化无余岂有私,如何庶物自参差。群乌不涅身长黑,双鹭无愁顶亦丝。岩桂翠浓深雪夜,井桐黄落暮秋时。虚空世界都如幻,莫把闲心逐境思。[106]

——《闲咏》

此外,释智圆还有与僧人赠别酬唱的诗作,也有白体的成分,但大多带有寒峭的色彩,如《次韵酬明上人》:“养病孤山下,消摇任野情。闲门浸寒水,高槛露荒城。砌月移杉影,岩泉隐磬声。唯君许来此,相伴老余生。”[107]

总体而言,释智圆诗作在宋初僧人中成就较高,其部分诗作有近似白体的成分,尤其表现在讽谕劝诫的部分。但其诗作主导风格应为晚唐体,如《幽居》:“尘迹不能到,衡门藓色侵。古杉秋韵冷,幽径月华深。窗静猿窥砚,轩闲鹤听琴。东邻有真隐,荷策夜相寻。”[108]此类诗作甚多,精致工巧,诗歌体裁选择以近体为主,注重中间两联的打磨,诗风比较幽远清寒,是晚唐体诗歌的典型特征。

(二)宋初其他僧人的白体诗歌创作

此外,释延寿、释清豁、释赞宁、释遇安、释道常、释警玄、释洪寿、释本先等等,诗歌都带有浅易、不避俗语俗意的成分,他们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白体诗人,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当时白体诗风的影响。

其一,释延寿。

关于释延寿的生平资料,《全宋诗》卷二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现移录如下:

释延寿(904—975),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余杭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雪窦山。太祖建隆元年(960),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二六、《宋高僧传》卷二八、《禅林僧宝传》卷九、《五灯会元》卷一〇、《佛祖统纪》卷二六、《释氏稽古略》卷三、《咸淳临安志》卷七〇有传。[109]

释延寿的诗作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表现佛理、佛趣及佛僧生活的诗作。如山居诗,内容或描写山居生活,或表现参禅感悟,或表达厌弃世间荣华、向往出世的自然宁静。这是极具佛理、禅意的佛教诗歌。对此,祁伟博士论文《佛教山居诗研究》[110]有专门的论析。再如表达对佛教片刻领悟的偈颂诗与佛教活动中使用的佛事诗。另一大类就是与佛教联系不甚紧密的景物诗。当然,由于身份与经历等因素的影响,释延寿的景物诗取景幽静、清冷,但不狭隘,语言清雅,风格清丽,结构自然,与晚唐体有别,倒有几分白体风范。如:

松萝高镇夏长寒,透出群峰画恐难。造化功成彰五德,洞天云散露花冠[111]

——《金鸡峰》

盘空势险露岩根,深洞声寒落石泉。好是雨余江上见,水云僧出认西天。[112]

——《蛾眉峰》

翠压群峰地形直,落日猿声在空碧。天风吹散断崖云,古松长露三秋色。[113]

——《积翠峰》

烟萝高巘势凌云,影泻斜阳出海门。曾与支公探隐去,夜寒雷雨上方闻。[114]

——《凌云峰》

湖外层峰泻危瀑,天际阴阴长寒木。南北行人望莫穷,秋云一片横幽谷。[115]

——《白马峰》

此外,释延寿还有表达闲适之情的诗作,如《闲居》:“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野径无人剪,疏窗入薜萝。”[116]趁早远离世俗“要势”“浮荣”,做到全身而退,闲居环境一片清幽。这与普通士大夫诗作无异,而且语言径直、浅易。再如《舟中》:“一水浮千棹,悠悠来去人。缆开湘浦岸,帆落楚江滨。风色东西变,潮痕旦暮新。祗兹澄汉色,几度化为尘。”[117]诗歌内容虽然与宣扬佛教有一定联系,但诗歌结构清晰,流畅语言之中尽显骨力,中间两联对仗工稳。这些显示出释延寿诗歌既有白体成分又有自身的特色。

其二,释清豁。

释清豁(?—976),宋初福州人。居泉州开元上房院,留漳州保福院。太祖建隆三年(962),辞归至贵湖。刺使陈洪进奏赐紫方袍,以名上宋太祖,赐号曰“性空禅师”,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卒。《全宋诗》收其诗2首,现录如下:

聚如浮沫散如云,聚不相将散不分。入郭当时君是我,归山今日我非君。[118]

——《归山吟寄友》

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珍重苎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119]

——《过三岭苎溪》

第一首是作者重归山林之后写给朋友的诗作。释清豁在福建僧界与世俗界颇负盛名,当权者及名流们争相与之交往。不久释清豁便毅然地返回深山,继续隐居修行。而曾经与自己一同隐居的朋友却“入郭”奔走。作者在寄赠给他的七言诗中,对他不无微词,也算是对朋友的规劝和开导。诗写得富有禅意,却浅显平易、亲切柔和,极似白体风格。

其三,释赞宁。

释赞宁(919—1001),祖籍渤海,俗姓高,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出家于杭州祥符寺。吴越王钱俶任命他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大师”。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随钱俶入朝,被封为“通慧大师”。七年,诏修《宋高僧传》。咸平四年(1001)去世,终年83岁。赞宁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宋高僧传》三十卷、《三教圣贤事迹》一百卷、《内典录》一百五十二卷、《外学集》四十九卷等。

《全宋诗》卷一一收其诗8首。《悟空塔》:“浮图萧瑟入虚空,一聚全身罔像中。传马祖心开佛印,识龙潜主示神通。毫光委坠江楼月,道气馨香海岸风。此地化缘才始尽,更于何处动魔宫。”[120]《居天柱山》:“四野豁家庭,柴门夜不扃。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未知斯旨者,万役尽劳形。”[121]两首直接宣扬佛教教旨,语言浅显。《寄题明月禅院二首》则描写明月禅院幽深、禅静的环境及如何获得禅趣的途径。

除此之外,释赞宁还有《落花》《秋日寄人》《夜吟》,作者或表达伤春之情,或传递怀人之情,或表达闲适寂寞之概,相当于白体诗人的闲适伤感之作,语言平易流畅。

蝶醉蜂狂香正浓,晚来阶下坠衰红。开时费尽阳和力,落处难禁一阵风。[122]

——《落花》

白鸟行从山嘴没,青鸥群向水湄分。松斋独坐谁为侣,数片斜飞槛外云[123]

——《秋日寄人》

独坐闲吟野思清,秋庭萧索暮烟轻。孤相欲灺月未上,万籁寂然蛩一声。[124]

——《夜吟》

释赞宁诗歌中的白体成分或许与王禹偁交往有关,二人私交甚厚。王禹偁曾作《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称释赞宁为通“内典”与“外学”,并“诗”与“文”的“大师”,对其生平、事迹尤其著作成就肯定有加。

其四,释遵式。

释遵式(964—1032),浙江海宁人,俗姓叶,字知白。18岁落发,20岁于禅林寺受具足戒。雍熙元年(984),从宝云寺义通修学天台宗典籍,尽其奥秘,终成宋代天台宗一代名僧。明道元年(1032),示寂,寿69岁,谥号“法宝大师”。

《全宋诗》卷九八收其诗26首(组),其中绝大多数是《念佛三昧诗》《十六观经颂》《为檀越写弥陀经正信偈发愿文》《大悲观音栴檀像》《诫酒肉慈慧法门》之类的直接宣传佛教教义的诗作,可读性较差。

释遵式也有一定数量非阐释佛理的诗作,如表达自己闲适的记游之作,像《游天台观》:“古观春山下,寻幽似有期。瀑清冥坐久,峰好独归迟。客啸巢禽识,仙踪药叟知。我来无别趣,禅性尽相宜。”[125]诗人笔下的天台观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深山之中,作者慕名而来似有约期。在清澈瀑布旁久久冥坐,在清秀山峰间迟迟忘归。这里一片仙境,我到此只为参禅悟道,以尽佛学诸相。除结尾涉及佛学之外,全诗就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记游诗,与普通士大夫诗作无异。释遵式更多的是赠友之作,如《酬伉上人》:

鸟外清闲极,谁能更似君。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拾句书幽石,收茶踏乱云。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群。[126]

这首诗应是诗人称赞一位饱学而又遗世隐士的诗作。首联写上人居身于鸟迹罕至的清闲之所,俨然一个世外高人,世上谁人能及此。颔联写上人所处之景,山深壑纵,风景如画;雨后初晴,山色缥缈;夜深人静,瀑声历历。真是幽美惬意之极。颈联更是精妙,在幽石间题诗拾句,踏着白云自由采茶,这是何等快乐、自在。尾联说赶紧远离是是非非的人群,学一学这位无为的上人。诗歌除尾联宣扬出世外,中间写景清丽,语言通俗,不用典实,接近白体诗风。再如《隐者》,更是不避浅俗,歌颂一位隐者的无为闲适与淡薄名利。其诗为:“一径千峰里,何人更往还。无为无事者,白首白云闲。酿酒担寒瀑,寻猿过别山。岂知名利客,鞭马向秦关。”[127]释遵式的赠友诗还有以下几首,大多语言通俗易懂,毫不晦涩,流露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称赞与淡淡的寄思之情。如:

雨余残景照渔家,渔子鸣榔彻郡衙。今夜相呼好垂钓,晚来新雨涨蒹葭。[128]

——《酬苏屯田西湖韵》

溪竹拥疏帘,溪云冷不厌。千岩唯虎伴,一讲许诗兼。煮茗敲冰柱,看经就雪檐。有时开静户,寒日下峰尖。[129]

——《赠智伦弟》

度月阻相寻,应为苦雨吟。井浑茶味失,地润屐痕深。鸟背长湖色,门闲古树阴。想君慵更甚,华发昼方簪。[130]

——《寄刘处士》

此外,宋初诗风近白的诗僧还有不少,如释遇安、释道常、释警玄、释洪寿、释本先等等。他们诗歌浅易,不避俗语、俗意,都属于广义上白体外围诗人群体。现录部分他们的诗作如下:

不是岭头携得事,岂从鸡足付将来。自古圣贤皆若此,非吾今日为君裁。[131]

——释遇安《将卒示嗣子蕴仁》

女娲补天天不疏,精卫填海海欲枯。留余乱石龙下蛰,结兹古洞神中刳。三冬温温等氈帐,六月凛凛同冰壶。致身岩壑真胜地,寓目尘寰皆畏途。[132]

——释道常《岩豅寺》

杨广山头草,凭君待价焞。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133]

——释警玄《寄浮山远禅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