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俗学的内涵与特征

民俗学的内涵与特征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田野调查方法是民俗学与人类学共同重视的重要方法论。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多导向民族志,而民俗学的田野调查多导向民俗志。民俗学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们的研究主体都是以族群文化为基础。民俗学史则是对民俗学的思想、理论的研究史。民俗学与广大的劳动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大众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联系。

一、民俗学的内涵

民俗学是一门兼具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民俗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英国在经历了产业革命之后,其资产阶级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与过去以农牧业为主的封建社会的形态形成了很大的差别,正是这种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从而产生了民俗学这一新的学科。

民俗学作为一门完全独立现代学科,在19世纪初被引入中国,近年来又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纷繁复杂的民间文化现象,并对与之相应的民俗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设人文知识和人文通识类选修课程供学生研习。这类课程对民俗产生和发展的原理进行分类,对生活、生产、服装、饮食、居住等民俗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对中外民俗进行基础研究的有利环境。比如,民族学研究者比普通民族研究者更重视特定族群或异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迁移、混合、分化等问题的研究;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擅长于在本文化内部探讨文化常态的细节。田野调查方法是民俗学与人类学共同重视的重要方法论。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多导向民族志,而民俗学的田野调查多导向民俗志。

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民间风俗、习惯等,这既包括民间的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它是研究人们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民间的文化、民间的娱乐、民间的信仰等等都是其中一部分。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泛,与广大群众的普通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对话交流、工作学习等过程中,民俗学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可以说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是民俗学研究者的研究对象。

民俗学的研究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民俗学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们的研究主体都是以族群文化为基础。有些国家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内容更是包括了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民俗学的方法论研究、对民俗历史的叙述与研究、对民俗资料的收集和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索。其中,民俗学原理是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包括对综合与单项问题的研究。民俗史和民俗志分别是对某特定范围中民俗事象的历史进行描述和研究的方法。民俗学史则是对民俗学的思想、理论的研究史。

每一个民俗现象都是对当时社会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反映、继承和传播。各种民俗现象的性质、结构不一样,其社会功能也不一样。同一个民俗现象,由于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历史阶段不同,其功能也会起一定的变化。总之,民俗现象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的作用。

二、民俗学的特征

民俗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俗学是普通大众的学问。民俗即民间风俗,“俗”也即与生活俗事相关,是一种生活文化。民俗这一文化现象与“高层文明”教育中的知识层不完全相同,这种文化涉及到的内容可能是邻里间的问候,民间的婚礼形式,氏族的宗堂传统等等,一度被人们认为不可登大雅之堂,认为只有书本中的文明知识才是真正的学科学术。19世纪20年代,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的《歌谣周刊》,在其创刊词中更明确提出了民俗学的学术目的。历来为精英们所不屑一顾的民间俚俗歌谣,如今竟然刊登在堂堂国家最高学府的报纸上,并进入了学生的课堂,这在当时被看作是石破天惊的事情,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民俗学具有强烈的现实色彩。民俗学与广大的劳动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大众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联系。无论是日常物质生活还是精神层面的生活都被反映到民俗当中。每一个民俗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现实中的具体事情的形成过程,它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基础,即大量的民俗事象。

3.民俗学具有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多样的特点。正是由于民俗学与亿万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内容也就必然丰富多彩又生动多样。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统的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戏剧、歌谣、谚语等等。又由于民俗现象的普遍存在性,以及由于近代许多民族、国家要求民族自我认识、争取民族独立和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殖民地的需要,最终促使民俗学这门学科得以更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