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教授告诉笔者,他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还是来自高中时化学老师的引导。当年上化学课的情景邹教授还历历在目。想必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式对邹教授今天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邹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学,愉快地学。”为了让大家产生学习的兴趣,邹教授在每堂课的备课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他精心设计教案,准备最丰富的材料,将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国际上研究的最新发展,随时融入上课的PPT中。他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中最常见的例子,让学生觉得理论知识并不那么空洞遥远。邹教授还时常讲一些著名化学家做研究时的故事,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去感染学生。
《药物化学》是公认比较枯燥难学的课程,而邹教授在2006级制药工程专业的讲课却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还被推荐申报宁波市精品课程。邹教授所教授的另一门课程《中级化学实验》的课上,他每次都会要求学生写一篇详细的预习报告。在教学生预习的时候,他偶尔会“留一手”,给他们留出一块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如果在学生们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他先前故意留下的“疏漏”,邹教授就会给予及时的提醒,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邹教授总会在一旁观察着各组同学,发现问题他也不会马上说,直到学生自己发现实验失败,才上去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后要求学生们把实验做成功为止。
尽管邹教授学问高深,但他总是以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让他们觉得没有距离感。学生眼中的他,是一个说话温和,不时有点幽默,经常面带笑意的乐天派老师。他从来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遇到分歧还会和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即使是一些实验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如果学生说得有道理,邹教授会很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观点。因此,邹教授所带的实验课总是气氛活跃。
不论平时工作多忙多累,邹教授总会抽出时间仔细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他会逐字批阅,查看数据是否符合常理,是否注明数据得出的过程及方法,实验过程是否还能够完善,是否还欠缺什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上的一些错误、纰漏或是闪光点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批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亲自批改作业可以看出学生思考的深度,能更好地去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邹教授说到。实验报告上密密麻麻的红字让同学们除了敬佩,还有感动。
“在上邹老师的第二堂课的时候,邹老师就能叫出我的名字来,这让我觉得又高兴又惊讶。”2007级高分子专业夏凯波同学说。邹教授管理课堂有自己的制胜法宝。有时上课,他甚至会拿着学生的照片点名,用心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邹教授的声音突然变得大声起来。但如果有同学在课上打瞌睡或开小差,邹教授会在第一时间喊出他的名字。据说这一招很有震慑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