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研究孜孜不倦

教学研究孜孜不倦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黄岩人,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曾兼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系执行主任、法律与传媒分院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科学系主任。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责任教授。1960年,王老师考入了原杭州大学。王老师表示,大学生的学习是自觉的。王老师认为,开除学籍对学生未必是件好事。最值得强调的是,人格绝对不能受到侮辱。

王兴华:求真务实,问心无愧

王兴华

浙江黄岩人,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曾兼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系执行主任、法律与传媒分院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科学系主任。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责任教授。长期从事新闻理论与实务、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已公开发表各种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宣传学引论》(1994)、《新闻评论学》(1998),合著《新闻学概论》(1995)、《中国散文发展史》(1996)、《范文正公选集译注》(1997,台湾三民书局)等,参与编撰《古文鉴赏大辞典》等辞书7种。近年来涉及广告学理论研究,有《大众传播功能和广告真实性》、《宣传工作的一些理论问题》等论文选入《中国广告年鉴》等。主持教育部研究课题《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他的舞台是学校,是课堂,是讲台。他是老师,却从不点名;他是老师,他的爱与严厉却更像父亲;他是老师,却也是开拓者。他奔走于新闻事业、广告研究与古典文学之间,70岁高龄,却依旧满腔热情。他的名字就是:王兴华。

1960年,王老师考入了原杭州大学。他于1964年毕业,毕业后就留校当老师了。曾先后四年参加过语文高考命题的王老师谈起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区别时说,高中生和大学生应该是很不一样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的课堂上是不点名的。”王老师表示,大学生的学习是自觉的。若当真有事没来上课,情有可原;倘若只想“混日子”,不想上课,这是学生自己的损失。一方面,学生应该端正态度,做到对老师起码的“尊重”。另一方面,就要讲求老师自身的素质及能力了。老师能吸引学生的资本,是肚里的墨水和实质性的内容。所以老师要有自己的想法,能启迪学生,激起学生的探求欲,而不是照搬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同时,可以结合实际例子,以达到生动的效果,但“生动”仅是配角

只要两者结合得好,应该不会有“明智”的学生选择逃优秀老师的课。

王老师自认与学生的关系很融洽,那么王老师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应该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王老师说,“身为教师要有爱心、宽容心。爱学生如子女般,尽可能宽容学生犯下的错。我想我是比较适合做老师的,因为我真的爱学生。”说起来,王老师和学生还有不少小故事呢。

有一年寒假回校上第一堂课,看到好久不见的学生出现在自己眼前,如此的可爱,充满朝气。王老师禁不住说了一句:“同学们,你们好可爱!”难道是巧合吗?学生们竟都异口同声地说:“王老师,我们都很喜欢您!”

那还是在杭州大学的时候,一位新闻系的大一学生与一位体育系的大一学生各自领头带了些同学打群架。因为这件事,学校要开除这位新闻系学生的学籍。王老师认为,开除学籍对学生未必是件好事。何况,开除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何不以一颗宽容的心来教育呢。于是他就忙着跑教导主任和校长的办公室,建议给这位学生一次留校察看的机会。学校接受建议后,王老师却把这位学生叫到家中“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后来,这位学生在校表现不错,顺利毕业,还开了家广告公司。大概七八年后,他上门拜访王老师,表达自己深深的感激之情,他说倘若那次被开除学籍,他真不知道现在会怎样。听到他这样说,王老师更是欣慰不已。“男孩子打架常有的,我做的只是一位父亲常做的事而已。”

王老师长期从事古典文学工作,他认为,古人有一种风骨,是所有中国人一脉相承的。古人的内在情感、社会责任感对今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说,司马迁忍受宫刑,著成无韵之离骚——《史记》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学习。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至今依然不是空话。只有在深刻体会了那一份爱国爱民之情时,心底的共鸣才会油然而生;讲到这儿,王老师的手势动作也不自觉地多了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多积累。而积累的最好方式就是读原著。”王老师不止这样说,更是身体力行。像所有成功人士一样,他也是尽可能地挤时间,“四书五经”、《史记》、《李太白全集》、《杜少陵集》、《莎士比亚全集》、《普希金诗集》……“一定要多读,直到读古文不再需要标点,不再需要注释,才算对古文有所了解。”

早年,王老师受台湾三民书局邀请,仅在一个寒假里就编写完《范文正公选集译注》。这么短的时间,不得不让人惊叹。而这功底却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关键还是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左右逢源,提高效率。”

“他喜爱古典文学,是一位儒雅的知识分子,有学问,又是位让人觉得亲和的长辈。”同事陈雪军老师这样描述王老师在他心中的形象。

“从事新闻,做记者,为民请命要记心头。”王老师坦言,身为新闻人,往往会站在十字路口,面临良心与诱惑的选择,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危险。这时,就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透彻分析这个社会。最值得强调的是,人格绝对不能受到侮辱。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方法,以保证人身安全。总之一句话,“求真务实,问心无愧。”这既是对新闻人的要求,也是每个人应该要做到的。王老师举例说,他的一位学生,也就是现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兼总编辑慎海雄,1994年被评为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1997年破格晋升为新华社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记者,他在热情报道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同时,为民请命,通过多种形式揭露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也毫不退缩,体现了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这样的新闻人,才对得起读者

当然,这种素质也需要经过一步一步地培养才能得以提升,扎根于心。王老师建议,学校应尽可能提供平台,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新闻专业,学生更应该从校园记者开始锻炼,向实习记者发展,走向社会记者。整个过程中,要培养新闻敏感度,调动全身感官,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变化,还要勤于练笔,而且必须本着“真刀真枪,实实在在”的心态去做,绝不能敷衍行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