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童年之“幸运”与“不幸”

童年之“幸运”与“不幸”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4年6月出生于浙江丽水缙云县。1985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学位。45年前那个小村所有人可能都想不到,45年后的今天,当初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会成为今天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的教授。

梅乐和:坚韧自赏待春还

梅乐和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6月出生于浙江丽水缙云县。1985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曾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作访问学者和进行合作研究。现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分院院长,兼任浙江省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工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药学会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5年的历程,没有一个人的一生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梅教授却用极其平淡的言语来谈及自己走过的那条平淡但不平坦之路。他用玩笑的口吻讲述自己当初的顽皮与淘气,仿佛其中的一波三折似乎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不是倒霉或者不幸的结果。但在笔者看来,除去梅教授所提及孩提时因顽皮闯祸等小插曲外,却是一条与命运抗争的、与现实抗衡的艰辛之途。

梅教授1964年6月出生在浙江丽水缙云县的一家贫寒的农民家庭,上有一姐,下有一弟,用他风趣的言语来说就是“上不来,下不去,不上不下”。45年前那个小村所有人可能都想不到,45年后的今天,当初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会成为今天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的教授。但就是这么一个孩子,如今以自己的成就与魅力让理工的学子深深地折服。可这一过程,从“农门”到“教授”,他已走了45年。从梅教授的言谈中,我感觉到其实无论哪一步梅教授都走得很深刻也很实在,因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这一路走过来的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脚印。3岁那年因患麻疹,差点病逝,但是福大命大,恰巧遇上一位回家探亲的梅老医生,就因为他的一针强心剂,使年少的生命再现鲜活、灵动,父母脸上的泪珠得以拭去,笑脸重现。小小少年就进了当地的小学就读,因为天资聪慧,而又正好赶上毛主席提出的“学制要缩短”的号召,就借这一东风与另外一位同学一起从三年级直接跳到五年级,正好又有幸与大两岁的姐姐同班学习。可谓“姐弟同学,学习搞定”啊!

但是在1975年的11月,因为邻居家用火不慎,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梅教授的家没能幸免于难,使原本就艰辛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于是1976年初,作为家中的小男子汉,本着承担家庭责任的气概,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自己喜欢的书本,跟着父亲来到江西峡江庙下村,开始学做砖瓦,成为一名小小的砖瓦匠。此时的他还是一个不过12岁的孩子。说到此处的时候,教授也是平平静静地说:“那时候,才12岁,在今天来说还是个童工!不过那时,贫穷家的孩子早当家,我每一天都很勤奋、努力,一天能做400~500块转头呢!”可能真的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到了1977年。在中国的1977年8月,从北京的一个会议上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那一年,570万中国人放下锄头、扳手和铁锹等生产工具,奔向关闭了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高考,如润物无语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有更多的人想搭上这辆“顺风车”,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梅教授的命运也在那一年转轨了,“童工”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梅教授的父母在老师多次的劝说下,终于答应让孩子回学校继续读书。就是这位老师,教授在采访中一直称之为“恩师”,因为在教授所走道路的选择上,恩师的指点迷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那时的教授还只是十二三岁的小男孩,也正是顽皮、捣蛋的年纪,难免会惹恩师生气。据教授自己的回忆,1977年9月,当时正好在读初二,但是捣蛋是那时候很多男生的拿手好戏,教授也不例外。由于生性好动,贪玩,教授当时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用沥青将全班一半以上的课桌都“封”起来了,这样,课桌就打不开了,结果可想而知。“当时老师就把我的桌子搬到外面,说要读书回家去读,这下恩师真的很生气,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气愤。为此,老师请来了他的父亲和当教师的堂姐。那时父亲气得发抖,脸色发紫,堂姐也无话可说。”教授这么调侃说。说真的,我还真佩服他能想出这么绝的点子,可能教授在那个年龄还干过很多此类大同小异的“趣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