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之握”与西海固

“世纪之握”与西海固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总理和林业劳模握手意义太大了。可以说,那瞬间的“世纪之握”使西海固人心中对绿色的渴望再度升腾。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由海原中部向南移至固原中北部地区。与此同时,一大批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为西海固重塑环境、脱贫致富的实践带头示范奠定基础。他以拳拳之心、伤痕累累的身体为西海固人民奉献了一片面积达11.7万亩的高质量人造针叶林。

“世纪之握”与西海固——从朱镕基总理握住马永顺的手说起(中)

清冷很长时间的本地木材市场骤然火热,几乎每天都能碰到载着木头的大小车辆小心地从市场拥挤的人流中通过。一打听才知道,每方木材涨了200元,坐在木垛上的主人还在高声说:“还涨呢!总理说了,不采伐木材了!”首次在偏僻的家乡感知这“世纪之握”的震动时,虽然不免掺入了商贩们的街市噱头和寻常人的盲目趋利,可我们是高兴的。朱总理和林业劳模握手意义太大了。不久,我便从海原新闻上看到,县政协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海原县委、政府关于发展种草养畜业及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事宜,并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视察了解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情况。这使我又想起:年初海原的人代会、政协会上的两个热点:一是围绕政府换届“选官”;二是围绕水源涵养林工程“议山”。可以说,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西海固人日益关注的话题。可以说,那瞬间的“世纪之握”使西海固人心中对绿色的渴望再度升腾。多少年来我们总在梦想:天蓝云白,山青水碧。

几十年来,我们在一次次干旱中执拗地为摆脱贫困发家致富而挥汗如雨、挖山不止,可播种希望却收获失望,好苗结不出好果,肥料还成了庄稼尽快枯死的催化剂。“回首盼尧舜,苍梧正凝愁”。失误和悲剧也正在于此:几十年来,西海固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一是靠尽可能的“广种”达到“多收”;二是靠工具的改良等手段最大可能地实现“广种多收”。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不以意志为转移地造成以无止境破坏生态、牺牲植被为代价来满足人口所需粮食的事实。就这样,我们步入了以广求多,单足独偊的死胡同。物极必反,一是干旱出现的频率剧增。特大旱灾从19世纪末的16.4年1次到20纪五六十年代的10年左右1次,再到80年代以来的6年左右1次,10年一大旱已上升为5年一大旱;3年一小旱已发展为3年一中旱;小旱则年年出现,且以危害很大的季节“卡脖子”旱形式出现。数季连旱、年对年旱、数年连旱,旱象加剧;二是降水量出现锐减。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由海原中部向南移至固原中北部地区。雨水分配表现得更集中,天越来越“不遂人愿”,无效降水或低效降水占80%以上;三是草原干枯、草株矮化、草种变异、土层裸露、山塬褴褛、地表破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重取轻予”的农业格局导致了干旱。于是,水贵如油,为解决水,我们不得不花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引水、蓄水、汲水、扬水以兴水治水。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稳定的水源问题,这一切都注定是杯水车薪。比如固海扬水工程、兴徐蒿蓄引水工程等,现在因受制于黄河水源的日趋紧张,效益欠佳。90年代初的持续数年大早,再一次告诫我们:失误在山,治水为标,治山为本,为有源头活水来。

形势逼人,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终于,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西海固的各级决策者认识到:要让旱魔不拦路,必须赤地变青山。随之,各地先后掀起一场绿化山林、退耕种草、重塑生态的群众性运动。截至1997年底,西海固人工造林面积3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0年代的5.1%提高到10.4%,活立木蓄积400万立方米,人工种草及退耕还草670万亩。针叶林基地建设成效尤其显著,总面积已达70余万亩。

同样,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绿化美化意识增强,他们积极退耕还草还林。在承包的大片荒地上造林,在房前屋后、田间道旁植树。泾源的“于姓三农户”联合承包荒山1700亩,3年造针叶林1050亩,30万株;彭阳县“海氏三老人”,老当益壮,挥锹不止,平田整地,种草种树,被当地人誉为“三个老愚公”;固原有个上黄村,1993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短短数年,5000亩绿茵茵的水保林出现在山顶上,森林覆盖面由原来的2.1%提高到18.4%。

与此同时,一大批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为西海固重塑环境、脱贫致富的实践带头示范奠定基础。全国林业系统劳模、彭阳县挂马沟林场场长吴志胜同志在乱石嶙峋、冷湿荒凉的山沟中一待就是15年,克服资金短缺,物资供应严重不足等困难劈山开路,植树护林。他多次掉下山崖,肋骨断过8根,手臂折了4次,面对毁林者的围攻他挺身而出。他以拳拳之心、伤痕累累的身体为西海固人民奉献了一片面积达11.7万亩的高质量人造针叶林。在西部干旱带上,科技人员和群众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了被誉为旱作农业技术革命的“窖蓄微灌”成果。为干旱山区的退耕还林草,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技术保证。这项科技成果由于使旱田灌溉化,提高了单产,从而使大量旱地得以解放。据对已成功运用该技术的典型户的调查,人均有0.5亩窖灌田,5口之家可退耕旱作地平均达20亩;由于该技术实现了从“广而薄”到“少而多”,由“粗放”到“精细”转变,从而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让群众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种草种树和发展草养畜业。值得一提的是,西海固的生态保持工作,数十年来一直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国际组织的无偿援助。1997年西海固的固原、彭阳、隆德、泾源四县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林业部重点项目建设县。今年固原、彭阳又被国家计委等四部委列为第一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毕竟欠大山的太多。这一切还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新竹高可逾千尺”。这还只是我们的希冀,形势还不容我们过分乐观。

(原载《固原日报》1998年10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