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姓的生活器具笆篼子

百姓的生活器具笆篼子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天后,细心的女人们将花纸、纸烟盒在晒干后的笆篼子上仔细地粘贴糊好。经过这道最后的工序,一个个似缸或罐的笆篼子便完工了。人们用来盛小杂粮和生活小物品,这种经过发酵暴晒的纸浆做成的笆篼子轻巧,透气性好不怕碰撞,经久耐用,特别是拍笆篼子的原料经发酵和暴晒,起到了消毒杀菌的效果,盛放绿豆、花豆,这些小杂粮放几年也不会起虫。自那时再也见不着拍笆篼子的情景了。

百姓的生活器具笆篼子

在20世纪60年代前,灵武城乡居民的家中都放着一种用纸浆制成的器具,这种器具的样式和瓷、陶制成的缸、罐的模样一样,上面有的用花纸糊的五彩缤纷,有的用桐油红漆刷的铮光瓦亮,摆放在屋内的桌柜上面,装着家用的小杂物或者杂粮。这种叫做笆篼的器具。那时在灵武非常普遍,几乎家家都有,而且城乡很多家庭主妇都会制作这种器具。

每逢盛夏,很多家庭主妇自己去或者使唤着孩子到野外找榆树,剥下一些树皮,拿回来晒干后,在石头上用铁锤将它们锤成碎末,然后把碎纸破布绞碎和榆树皮粉末一同泡在盆中放水在太阳下暴晒,在4~5天后,这种混合物经暴晒发酵后,变成了稠糊(泥浆)状,成了拍笆篼子的原料。

这时,家庭主妇们便根据家中所需要器物的式样,找出要拍成罐或缸的笆篼子的缸或罐,在庭院能晒到阳光的地方将罐或缸反扣在地下,然后捞起用榆树皮、破布条、破纸浸泡成浆的原料,用手捏去汁水,然后一块块拍在缸或罐上,拍的尺寸是2~3厘米厚,拍成缸或罐的形状后,在太阳下暴晒3~4天后,用剪子将纸壳口沿到底部剪开一条线,将纸壳从缸或罐上脱下,然后用大针将剪开的线缝好,再很细心的制作和修补口沿部分,当口沿做好后,再进行晾晒。几天后,细心的女人们将花纸、纸烟盒在晒干后的笆篼子上仔细地粘贴糊好。1935年,国民党政权发行了大量的大面值钱币,加剧了金融危机,纸币贬值很快,人们称做“鬼票子”,很多妇女还用这种“野鸡红”“蛤蟆绿”的纸币来糊笆篼子。经过这道最后的工序,一个个似缸或罐的笆篼子便完工了。人们用来盛小杂粮和生活小物品,这种经过发酵暴晒的纸浆做成的笆篼子轻巧,透气性好不怕碰撞,经久耐用,特别是拍笆篼子的原料经发酵和暴晒,起到了消毒杀菌的效果,盛放绿豆、花豆,这些小杂粮放几年也不会起虫。有些笆篼子是民国期间糊制的,时至21世纪,在一些偏僻乡村,竟还有一些存在,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岁月,很多人家还保存着这种器物,不知是怀念着曾制作笆篼子已故去的老人,还是追忆着那逝去的岁月,令人感到惊诧和感叹。

我曾问过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为什么那时兴起拍笆篼,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器物。他们的答复是这样的:那时烧制生活用品陶瓷的瓷场很少,而且地处西北一隅的灵武,运输条件低劣,而且交通极不方便,特别是民国期间,民不聊生,战火频繁,一些南方精细的瓷器运到西北很少,运到宁夏数量很少的瓷器器具,被有钱的商贾绅士家庭使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买上一两口粗瓷缸或坛子,用来腌制咸菜。精美的花瓶等细瓷,普通百姓人家是不敢问津的。那时,百姓家中吃饭的碗是黑瓷碗,和面洗菜用的是黑瓷盆。堂屋里是看不到细瓷烧制的摆设。那时瓷器的价格也很贵,人们在使用时小心翼翼,有些家庭在使用时不小心把瓷器碰上冲口或裂缝,人们也不随意丢弃,而是请走乡串户的小炉匠用钢钻在裂口两边打上眼,用铜铁钉巴上钯子,或用竹皮子把裂了缝的缸或坛子整体箍住,使裂缝吻合,继续使用。

20世纪60年代前,这种用纸制作的笆篼子,轻巧透气耐用,不怕碰撞,即便是不小心碰撞后顶多是出现了凹坑,而不破碎,因此很多人家都用着这种自制器具。在60年代以后,工业化提高,运输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大量瓷器,逐年进入灵武市场,这些瓷器物美价廉,老百姓根据家庭需要添置购买了生活中所用的很多瓷器,而且一些精美的碗、碟、花瓶都开始出现在普通百姓的家庭里。自那时再也见不着拍笆篼子的情景了。过去制作使用笆篼子这种器具说明了人们生活经济水平的匮乏,也说明了劳动人民在生活里,用自己勤劳灵巧的双手创造着种种奇迹,用自己的智慧弥补着生活中的不足和丰富着自己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